大冶有色,青铜文化的传承

北京治疗白癜风好方法 http://www.baidianfeng51.cn/baidianfengluntan/m/Reply_525.html

长按图片识别   蜚声中外的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于年铜绿山矿基建剥离时被发现。据考证,早在多年前的殷小乙时期,华夏先民就在此大规模采矿炼铜,并绵延千年之久。其科学系统的井下掘进、支护、提升、排水、通风技术,高品位选矿技术与高精度冶炼技术,相当于西欧19世纪的水平,让人叹为观止。遗址的发现使光辉灿烂的中华青铜文化找到了发祥地,大冶有色亦因而寻觅到绵远醇厚的企业文化渊源。

  经过几代干部职工的不懈努力,大冶有色现已形成大规模铜、金、银开采、冶炼、加工的完整产业链,铁、硫、余热与多种稀贵金属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动力、建筑、物流、机电与城市矿产、科技研发、综合服务等多种产业集群式快速发展,资本运作与战略合作成效显著。公司下辖24家控股、全资子公司,所属企业遍及国内鄂东南、长三角、珠三角、新疆、西藏、香港等地区和吉尔吉斯、蒙古等国,业务遍及世界各地。

  目前大冶有色的年生产能力为:铜矿开采万吨、选矿万吨,铁精矿35万吨,钼精矿吨,位于新疆、西藏等地的外埠矿山多金属大规模生产能力正在形成之中;阴极铜70万吨,硫酸万吨;黄金20吨,白银吨;铜材加工45万吨;物流运输能力不断扩大,火车运量万吨,汽车运量万吨,码头转运量60万吨;供水、供电能力分别为吨/时和16.7万千瓦;建筑安装和井巷工程年产值达到6亿元。此外还具有较大规模的铂、钯、钼、铼、硒、铅、锌、铋、碲、硫酸镍等稀贵金属和综合利用产品的生产能力。

  6年以来,大冶有色相继确立并实施了“五大战略”和“五上目标”,开始实现跨越式发展。这期间,大冶有色用于资源开发、规模提升、结构调整和其它事业发展方面的投资总额达64.68亿元,为年至5年投资总额的5倍。5年至年,铜资源占有量由不足80万吨增至多万吨,阴极铜产能由20万吨增至70万吨,主营业务收入由53亿元增至亿元,资产总额由56亿元增至亿元,实现了“四个翻番”年公司位列“中国企业强”第位、“湖北省百强企业”第5位。

  大冶有色先后引进加拿大诺兰达炉和澳大利亚澳斯麦特炉铜冶炼生产工艺,美国动力波高效洗涤烟气制酸技术,国际先进的永久性不锈钢阴极铜电解工艺,创造性地进行更新换代改造,公司技术装备水平整体进入国内同行业先进行列,不断提高了生产效率,优化了技术经济指标,改善了节能减排。公司先后建成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国家认可实验室、湖北省有色金属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有色金属重点试验室等高规格研发平台,具有冶金行业勘察设计单位甲级资质。截至年,大冶有色累计获得国家授权专利58件,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25项。

  从8年开始,大冶有色全面推行5S精益管理、全面预算管理、企业文化建设、信息化建设,坚持贯彻“严、准、细、精”的管理理念,对财务、投资、采购、营销、人事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对各种形式的劳动用工实行规范化管理,全面推行了岗位绩效工资制和全员绩效管理。持续开展“管理提升年”活动和“对标国际化、提升执行力”活动,按照“人要规范化、事要流程化、物要组织化”的要求,不断提高企业的精益化管理水平。5S精益管理荣获国家创新成果奖。

  大冶有色认真遵照国家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方针政策,大力推进领导体制改革和经营机制转换,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断深化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行了债转股、主辅分离、减员分流、社会保障、薪酬福利,以及投资、税费、社保、住房制度等方面的重大改革。8年6月与中国三峡总公司合作,改制组建了大冶有色金属有限公司和湖北金格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年6月改制组建了大冶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年3月组建中国大冶有色金属矿业有限公司并在香港成功上市。通过一系列改组改制,大冶有色逐步建立了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了以产权为纽带的母子公司体制和运行机制,促进了企业跨越式发展,实现了“五大历史性转变”。

站在新征程起点上的大冶有色,正在按照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集团公司第一次党代会的部署,坚持推进“五大战略”,大力发展“三大产业”,做大做强“十大板块”,全力实施“三化经营”,奋力打造“五个有色”,争取早日实现“一流铜业、国际品牌”的企业愿景,为振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大冶有色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大冶有色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是大冶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的全资子公司,独立法人,是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是大冶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技术中心的主体。主要从事探矿、工程勘察和有色冶金行业设计、建筑工程设计、工程总承包、安全检测、环保检测、科研、矿产品分析测试、技术服务等业务。公司现有职工名。拥有矿山地质、探矿、采矿、选矿、冶炼、化工、分析化学、建筑学、建筑结构、总图、规划、给排水、暖通空调、电气、计算机、仪表、工艺美术、建筑经济、机械等专业工程技术人员人,其中高级职称52人,中级职称53人。拥有冶金行业(金属冶金工程、冶金矿山工程)甲级以及资质证书许可范围内相应的建设工程总承包、工程咨询甲级、工程设计建筑行业(建筑工程)乙级、工程勘察乙级、固体矿产勘查乙级、地质实验测试(岩矿测试、选冶试验)乙级、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丙级、承装(修、试)电力设施许可证五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丙级、安全生产检测检验乙级、国家认可实验室证书、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企业出具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资格证书,以及湖北省技术监督局颁发的检验检测资质认定证书。公司拥有国家认可实验室、国际标准研制创新示范基地、湖北省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等研发和创新平台。并依托大冶有色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湖北省有色金属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有色金属冶金与循环利用重点实验室等技术创新平台在冶金、矿山、环境保护、建筑等行业积累了比较丰富的设计经验和科研成果,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技术和创新技术,尤其是在冶炼、矿山和分析测试领域的稀贵金属综合回收、采矿充填、选矿渣选技术、五大选矿实验、冶炼原料、中间产品等物料中的铜、金、银分析测试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和国内领先地位。在环境保护、建筑等领域也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目前公司拥有专利授权54项,其中发明专利16项,实用新型38项。此外,还具有6项计算机著作权授权证书。近年来,公司先后完成了国内外勘查、设计、咨询项目近千个,科研项目百余个,提交分析检测数据多万个。其中《大冶有色金属有限公司铜冶炼节能减排改造》获-年国家勘察、设计优质工程奖,有20余项科研、设计、勘探项目荣获有色行业、湖北省、黄石市科技进步奖、优秀设计奖等。主持ISO/TC国际标准《铜铅锌精矿中砷的测定标准》起草工作,主持参加起草《银化学分析方法》、《银精矿化学分析法》、《铜精矿化学分析方法》等30余项国家和行业分析标准起草,其中《银化学分析方法》、《铜阳极泥化学分析方法》、《粗铜化学分析方法》荣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公司被授予“国际标准研制创新示范基地”和“省级文明单位称号”等荣誉称号。

我知道你在看哟

阅读原文填写报名表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zhishizx.com/dzsmj/686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