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走大冶朱春华桂花糖糍粑外一篇

北京中科医院在哪里 http://www.t52mall.com/

作者简介:朱春华,湖北省大冶市保安镇老街人,高级项目管理师一级,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黄石作家协会理事、大冶市伍仁圃文学创作工作室成员,出版了小说集《古巷幽深》、长篇小说《石匠》,长篇小说《桑树林的恋情》获得年度铜草花文学奖特别奖。

桂花糖糍粑(外一篇)

朱春华

早就听说保安镇桂花村的糍粑是纯绿色食品,入口粘绵,香甜味足。应桂花村李支书之邀,我去他们村品尝桂花糖糍粑。

十分钟后,机帆船驶出港道,进入水天相连的保安湖。秋阳下,保安湖烟波浩渺,湖面上舟帆点点,许多鸟儿在空中盘旋,时而俯冲入水叼起小鱼,时而浮在水面上与同类嬉戏。

靠岸后,穿过桂花树林,走过湖汊和鱼池,我们来到一村民大院。大院里,一中年男子双手握着一根粗长的木棒,正在一方石窟舀里揣打着凹里香喷喷的糯米饭。

石窟舀里的糯米饭被揣打成一团棉花球状。揣糍粑的汉子叫王国柱,45岁,做糍粑已经有二十多年时间。见到我们,王国柱笑着从一旁的水桶里捞起一块浸湿了的白棉布,铺盖到石窟舀凹里糍粑料上,再用力扎包后随手往上一扯,青石窟舀内竟没有一丝残余的糍粑料粘在里面。他把糍粑料放在案板上,揉捏拉长,扯下几坨按瘪,从一旁的瓶中抓了一点拌有桂花的白砂糖包夹进糍粑里,然后递给我们。

捏着这热乎乎的,泛着熟糯米香和混着桂花香的糍粑,我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糍粑特别爽口,还因糍粑的温度熔化了桂花糖,更是满口香甜的味道……

出了王国柱家大院,来到另外一个大院,硬化的大院内摆满的篾席上晒满了豆折子、高梁粑和糍粑。王支书带着我参观做豆折子的整个加工工序,比如磨料和烙制米皮,从锅里揭起米皮卷叠好,再送到切料机上自动切成韭菜叶状的豆折丝,然后把豆折丝摊开在篾席上晒干。

王支书说,桂花村共有四家规模化生产糍粑和豆折等农家土特产的企业,可年产糍粑25万公斤、高梁粑15万公斤、豆折子60万公斤,全年总收入达一千多万元,村民人均年增收多元……

保安湖畔桂花林中的桂花村,广大村民凭借智慧与勤劳致富,明天的日子一定如同这桂花糖糍粑一样香甜。

保安水芹菜的传说

大冶市保安镇的水芹菜为何有名气?源于出自一个民间故事的传说。

传说,在唐代初期,有一户居住在保安老街中段,一位做布匹生意的七旬老商人,经常出现头晕目眩,伴有手脚发麻疾病,找了许多郎中,服了无数中药,病情却不见好转。后来,老人病入膏肓,卧床不起。

家人见老人寻医无效,便又请了巫师为他做法。巫师对老人的家人说,老人被他们家的祖魂缠身,要老人在来年清明节上他们家的祖坟山,在祖坟前为老人做法,以驱除附在老人身上的祖人魂灵。第二年清明节,在巫师的护驾之下,众人抬着老人浩浩荡荡地上了位于保安湖畔北边山的祖坟山。祖坟山上,按巫师授意,老人家人在祖坟前摆上了供品,点上了香烛,烧了纸钱,老人被家人搀扶着从桥子里下来,跪在祖坟前,让巫师为其施法做道,驱除附在他身上的祖人的阴魂。

做完法术,老人下山行至保安湖畔,头痛头晕和手脚发麻了起来,便立即喊停轿子,到湖岸边歇息。

过了许久,老人口干舌燥。便从湖草林里,舀了一碗洁净的湖水解渴。看到眼前绿油油的湖草十分好看,便随意扯了一把细叶伞状的湖草,在手中揉捏时有一股清香直扑鼻腔。老人将这种泛着清香的湖草叶片送入口中嚼了起来,感到草汁清凉满口清香,便不由自主地将嚼碎了的草汁吞了下去。一会儿工夫,老人的头晕目眩和手脚麻木之感缓解了许多。这么灵验的反应,老人感到奇怪,立即意识到很可能是这湖草的作用,便不由得又扯了一大把,继续咬嚼起来,老人身上的不适之感全部消失。

吃湖边上的草,治好了老人连郎中都治不好的头晕头痛和手脚发麻的疾病,被一传十,十传百地在保安老街上传开了。后来,保安老街上许多与老人患有同样疾病的男女,也效仿老人,纷纷去湖里扯回湖草吃,病情都有所减轻和好转。

生长在保安湖上的这种湖草,因为救过老街上许多患过头晕目眩和手脚麻木疾病的人,湖草便被保安人当蔬菜类的植物移至农田里培植。人们感念这湖草对人有“情”,由生吃演变为熟吃,生熟都能当菜,日子一久,便称这种湖草为“水芹菜”。

年8月,保安水芹菜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即与武昌鱼同样的品牌和名声)。如今,在保安镇28个行政村里,每年约有近万亩水芹菜的种植面积,产量近万公斤。多年来,远在台湾、北京、武汉和黄石的保安籍人士,每年一到清明节回乡祭祖时,总忘不了要顺便带上几捆家乡的土特产水芹菜,作为礼品赠送给左邻右舍和亲朋好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zhishizx.com/dzsly/137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