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随州这个古塔历史悠久有着故事和传说

湖北随州这个古塔历史悠久有着故事和传说

随州曾都这个塔是当地地标建筑周边墓地出土文物解开一个谜团

湖北随州曾都文峰塔位于城东,汉东之国,随为大也,随州古代就是汉水以东地区的重要方国、侯国和州府。这里是西安、襄阳、大冶、德兴铜金之路的廊道,也是随枣平原的腹地,府河及其支流纵横交错。在桐柏山、大洪山、淮河、大别山一线,随州也有武胜关等关隘,是抵达江汉地区,控制淝水、合肥、安庆等地的廊道和关口,所以战略地位比较重要。

文峰塔的修建是为了风水,辟邪、治水,更多是因为当地出了状元、进士,为了文曲星、文运、考运而设置。古代科举很重要,教育很重要,读书就是为了做官,所以一个地方往往修建有文峰塔。

随州如果把广水算进来,还是有一些状元和文人,李白对于随州不怎么待见,欧阳修也没什么好评。如果算上广水有个杨涟,随州则有个季梁。

文峰塔修建于唐宋年间,目前现存为清代修建,湖北大多数现存古建筑都是明清时期的,宋元及其以前的比较罕见。毕竟岁月无情,建筑有形。

文峰塔的修建有一些故事,大诗人李白曾经在安陆、广水一带隐居,也游历过随州,但是对随州评价不高。民间故事里说,有个人得罪了李白,李白传说那就是文曲星下凡,所以随州人就中不了状元。后来有个人冒充天门人考中了,随州人很高兴,就修了文峰塔表示庆祝。后世欧阳修寓居随州多年,也考中了进士,当了宰相,只是欧阳修对于广水评价很高,对于随州评价并不高。所以,后世很少提这个事。

广水也划归随州了,所以欧阳修也无话可说,关键他也作古了,也不能说啥了。

他们都不在了,文峰塔却还在,我少年时候,喜欢访古,去看一些古建筑和古迹、寻访一些古代遗迹和遗址,真看得多了,心态也就淡了。许多遗址甚至古墓,其实你看不到什么,墓葬、文物发掘的你能看啥,没发掘的你更看不到啥。现存地面的往往是明清建筑,或者后世翻新、修建的,真正的古物少之又少,可能北方、山西会多一些。

文峰塔显然是随州境内最显眼的古代建筑和地面文物,突兀挺立,也存在多年,也是当地地标建筑之一,以它的高度,在近代、古代都算随州地标建筑,可能也就90年代以后,才逐渐被超越。

文峰塔是一座砖塔,有些地方开裂,这是战乱或者灾害、地震的影响,也可能是水灾和地质下沉,但是这座塔并没有倾倒,这塔也有很多雕刻,还有石门,但是石门紧闭。此塔也有雕刻、书法、碑帖,从前有人用墨拓片回家欣赏或者临习,我少年时候也拓了一幅,采用宣纸,现在不知所终了,记得是珠联璧合四个字,也许不是这几个字。那算是我对古建筑、古代文化的启蒙和膜拜。

文峰塔的石门不能打开,我少年时候看过一本民间故事传说的说法是,石门本来可以开,因为里面有金银财宝,人们借了还进去就行,但是有个贪财的,借了不还,所以石门也就不开了。这个砖塔可能就是实心的,门就是假的,摆设,也可能是空心的,但是后来为了保护,为了清洁,填死了,封闭了。也可能战乱时候,为了保存佛像或者雕刻,甚至可能藏有什么经卷、舍利子,这只是猜测了。

文峰塔当然很坚固,日本人入侵的时候,以为是守军炮楼,进行轰击,但是此塔安然无恙,文革时候,也有人来破坏,结果无疾而终,还有人摔成骨折。所以这个塔保存下来,也是很不容易。

关于这个塔自然有很多传说和故事,作为古城、历史文化名城,随州的民间故事也是很发达,算是文化遗产,有些神乎其神,有些也和其他一些地方牵强附会、雷同,大抵是一些话本、小说、故事改编的。书面文学,再被口头文学加工,然后再制造,再传播。

随州有很多古墓,甚至是群落,擂鼓墩、义葬岗、淅河、文峰塔等等。文峰塔附近有东周墓地,前些年发掘了一批曾侯和贵族的墓地,有一件器物,解决了一个长期以来的问题和谜团,那就是曾随之谜,古代文献记载随州地区是随国,有一个随国,但是出土的器物,铭文都是曾国。曾国在哪里,曾国和随国是一个国家么,曾国随国是两个国家么?

其实曾国就是随国,随国也就是曾国,一国两名而已,“随大司马嘉有之行戈”解决了这个问题,提供了实证。也破解了曾随之谜。许多东西没有古代文献、权威资料和出土器物实证,只能是猜测和想象,但是有铭文、器物,就可以证明推断。这没什么好奇怪的,湖北叫做鄂,也可以叫荆楚、楚,山东叫做齐鲁,也可以叫做齐或者鲁,一个地方有两个地名。

今天,随州发展已经大变样,城区拓展到了北郊、南郊,许多地方建设成了现代小区,城区面积和人口不断增加,文峰塔附近也修建了广场和小区,这个古建筑,也和随州一起见证了历史沧桑,风云变幻,见证了历史的发展和变革。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zhishizx.com/dzsly/137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