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冶有色金属集团传统产业升级焕发新质生产

三载环保督察整改,大冶有色焕发新质生产力今日,我们迎来了公司环保督察整改三周年的重要时刻。在此期间,《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深入探访了大冶有色的晟祥铜业、稀贵金属分公司以及博源环保,亲身体验并详细报道了公司在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崛起以及未来产业布局等方面的显著变化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情况。一吨铜杆,经过精湛工艺,能拉伸出长达5万米的铜线,展现出卓越的韧性;一炉铜渣,经过精心提炼,能分离出金银铂钯碲铼等30余种稀贵金属,实现变废为宝的奇迹;而一台废弃的冰箱,也能在这里被精细拆解,铜、铝、铁等金属废料得到高效回收,进而打造出一座座“城市矿山”。大冶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作为中国有色集团旗下的核心企业,自年9月6日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通报后,便开始了其深刻的整改与转型之旅。公司聚焦主业,构建起全产业链的发展格局,成功探索出一条新质发展的道路。在立秋之际,我们深入晟祥铜业、稀贵金属分公司以及博源环保,亲眼目睹了这三年来公司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杆”上的匠心独运

在这片充满创新与活力的土地上,一根普通的铜杆经历了怎样的蜕变?让我们一同探寻其中的奥秘。从原始的铜杆到最终拉伸出长达5万米的铜线,这中间蕴含着多少精湛的工艺与匠心独运的打磨。每一根铜线都仿佛是艺术家手中的杰作,不仅展现了卓越的韧性,更彰显了人类智慧的结晶。中色大冶,这家拥有两座冶炼厂的企业,年产阴极铜高达近百万吨,其产品经由上海期货铜交所和伦敦金属交易所销往全球。然而,由于铜精矿和铜价均受国际资本操控,且原料与销售均“两头在外”,国内冶炼厂往往只能获取微薄的铜加工费。今年以来,铜加工费更是急剧下滑至个位数,中色大冶及其两个冶炼厂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为了应对这一困境,中色大冶决定延长铜加工产业链,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黄石市因此提出了“华中铜谷”的构想,旨在依托中色大冶,发展铜杆、电线、铜箔、印刷电路板等下游产业,实现高纯度阴极铜的本地消化。而晟祥铜业,作为这条铜产业链上的关键一环,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在晟祥铜业的生产车间内,一块块铜板被加料机送入00℃的竖炉中熔化为红色铜液,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工艺流程,最终变成了直径8毫米的低氧光亮铜杆。这种铜杆是微细铜丝、电机漆包线、新能源汽车线束以及储能电池铜箔等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要原料。今年至7月,晟祥铜业的铜杆产销量均创下了历史新高,同比增长超过20%。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产品质量成为了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晟祥铜业深知这一点,因此致力于提升产品质量。近年来,公司优等品率持续提高,为企业在市场中保持竞争力以及拓展高端客户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晟祥铜业还与行业知名高校合作,围绕微细丝用高性能铜杆生产的关键技术进行研发,不断优化生产技术指标和操作标准化水平,降低产品的断线率和空心率。以往,我们的市场主要聚焦于电线电缆客户,而漆包线、微细丝等高端客户的占比相对较小。然而,通过我们坚持不懈地提升产品质量并致力于高端市场,现在电线电缆客户与漆包线、微细丝客户实现了均衡发展,客户结构得到了显著优化。”吴展介绍道,预计今年晟祥铜业的产销量将达到24万吨,并且明年的产销量还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攀升。在精炼铜的过程中,我们有效地从废渣中回收了多种稀贵金属,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这一举措不仅提高了我们的经济效益,也为环保事业做出了贡献。铜矿中常伴生着金银铂钯硒碲铼等多种稀贵金属。然而,在进口铜精矿的选矿过程中,国际矿业巨头已将大部分金、银等贵重金属提取出来,仅留下少量残留。至于其他含量较低的稀有金属,由于提取工艺极为复杂,往往被忽视。但这些稀有金属,作为战略资源,在工业领域尤其是高科技和航空航天等国防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今年初,中色大冶成立了稀贵金属分公司,旨在处理两大冶炼厂的阳极泥,并计划处理超过吨的阳极泥,预计产值将突破70亿元。该分公司工程师张磊鑫透露,目前已成熟掌握了高纯金银硒碲铼等十余种稀有金属的提取工艺。

走进稀贵金属分公司的生产现场,可以看到巨大的银色储罐内,液碲回收项目的攻关实验正在紧张进行中。张磊鑫介绍说,该项目自今年3月份启动以来,联合国内知名高等院校进行了长达半年的技术攻关和优化实验,最终在8月份达成了实验目标并形成了工业放大实验方案。目前,公司碲金属的年产量已突破30余吨。

金属碲因其优异的光电性能在光电器件和电子射线探测器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市场价格高达60万元/吨。稀贵金属分公司总经理助理王亚东表示,虽然铜矿伴生的稀有金属含量较低且提取工艺复杂,但分公司与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使得对有价金属的研究和提取技术不断取得突破。随着半导体产业和军事科技的发展,这些小金属的价值将愈发凸显。

对于中色大冶而言,稀贵金属分公司的成立不仅意味着将铜渣废料中的有价金属提取出来,更是践行央企担当、为国之重器铸剑的重要举措。通过科技创新实现对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不仅避免了重金属污染问题,还为企业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打造一座“城市矿山”的传奇

在铜矿的深处,一座蕴藏着金银铂钯硒碲铼等稀贵金属的“城市矿山”正悄然崛起。中色大冶稀贵金属分公司的成立,标志着对铜渣废料中这些有价金属的提取进入了新篇章。这不仅是对资源最大化利用的探索,更是对央企担当的践行,为国防事业铸就坚实的金属基石。通过科技创新,这座“城市矿山”不仅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更实现了对环境的友好保护,避免了重金属污染的问题。中色大冶,这家拥有7年历史的铜冶炼“共和国长子”,在面临原料储量日渐减少的挑战时,积极寻找出路。他们将目光投向了“城市矿山”,与博源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携手合作,利用再生资源拆解利用技术,成功打造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通过磁选、色选、比选等先进工艺,废旧家电中的塑料、玻璃、金属等有价物质被高效分离,实现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博源环保公司年处理废弃电器产能高达50万台,黄石首届家电“以旧换新”消费展期间,更是一次性回收旧家电台。经过0余年的发展,该公司已形成从报废电器、机电产品、汽车和工业废弃物中回收铜、铝等有色金属的综合利用能力,成为国家第六批“城市矿产”示范基地。

目前,国内再生资源利用市场潜力巨大,预计到年将达到5万亿规模。中色大冶依托铜冶炼产业链优势,结合中国有色集团“+4”发展战略,通过改革创新、项目支撑和国际业务拓展,不断延伸铜精深加工产业链,发展循环经济,提升核心竞争力和盈利能力,致力于成为中国有色集团国内铜产业的核心基地。笔者手记:在传统产业面临深度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催生新质生产力并使其充分发挥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中色大冶紧抓中央环保督察整改工作的机遇,通过统筹兼顾传统产业的提升、新兴产业的发展以及未来产业的培育,不断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这样,铜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得以持续向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方向转型,从而确保了企业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持续领先地位。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zhishizx.com/dzsly/144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