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下午,大冶百尊榜榜眼、冶籍知名企业家、北京融通高科董事长何中林,在首届冶商大会上,受邀发言。
他没有提前准备发言稿,而是双眼望着同乡们,即兴演讲。他依然操着平日必备的普通话,而不是乡土味十足的大冶方言。
但是,但是,他的发言,获得了如雷般的掌声。
这在先后发言的冶商中,是非常罕见的。
为什么他的发言能够获得如雷般的掌声呢?
请听他是怎么说的(以下为原话实录)……
何中林简介陈贵大何夕人,大冶一中毕业,北大经济系研究生导师,国家电网信息安全专家,融通高科集团董事长。我最骄傲的是全球有15亿人口在水电气仪表中,用到了我公司开发的芯片。
首先是感谢、感恩:感谢大冶市委、市政府为本次峰会做出了精心安排,感谢本土企业持久以来为大冶经济做出的贡献,才有今日之繁荣!感恩大冶一方山水养育了这么多优秀的企业家,感恩大冶文化熏陶了冶商太多的优秀品质,比如说效率,ku(蹲下)、Mai(什么)。普通话两三个字,我们大冶一个字就搞定。
其次谈下回归、回报:衣锦还乡是几千年来中国人成功后的梦想,城镇化已让农村失去了千年来乡绅文化的传统。古代无论做官还是从商,解甲归田后成为乡村人的精神领袖,从他们身上去学习先进的文化。现代的成功人已难以做到回归故里改造乡村文明。城镇化让乡民聚集到了县城。作为冶商,我们有责任将先进的技术、思想、文化、理念带回家乡改造这个城市!有能力的企业家更应带着先进的技术和生产力回到大冶,与本地企业家一起倒逼家乡产业升级,共创优质经济结构的百强县!
第三谈下传承、转型:年前我们的祖先在这里采炼青铜,多年前张之洞创办汉冶萍。我们最早进入工业文明,这种开拓创新、推动社会进步的精神值得我们传承。然而,历史的成功往往成为束缚我们前进的步伐。30年前的家电产业,20年前的服装产业,10年前的矿产行业,传承这些产业到现在没有转型是不可能再现辉煌的。冶商要看准趋势转行,商业上唯一不能打败的就是趋势。往新能源、新科技、智能制造、高端服务这些趋势向上的产业转型,是冶商立于不败之路。
最后,我倡导团结、互助。这已不是单打独斗的年代。在经济下行的日子里,冶商之间需要相互团结,相互支持,抱团取暖更容易过冬。祝天下冶商生意兴隆,让我们这一代人把冶商品牌做成中国商人的楷模。
24日下午,包括何中林在内的陈贵籍冶商,受陈贵镇党委、政府邀请,参加“集群商之力、筑陈贵辉煌”恳谈会。
他再次发言,再次令人感慨颇多……
叶建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