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第二十二卦,贲卦学习

中科白癜风医院微博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8%98%E4%BA%91%E6%B6%9B/21900249?fr=aladdin

贲(山火贲)卦原文

《贲》:亨。小利有攸往。

《彖》曰:贲亨,柔来而文刚,故亨。分,刚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象》曰:山下有火,贲。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狱。

初九,贲其趾,舍车而徒。

《象》曰:“舍车而徒”,义弗乘也。

六二,贲其须。

《象》曰:“贲其须”,与上兴也。

九三,贲如,濡如,永贞吉。

《象》曰:“永贞之吉”,终莫之陵也。

六四,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

《象》曰:六四,当位疑也。“匪寇婚媾”,终无尤也。

六五,贲于丘园,束帛戋戋,吝,终吉。

《象》曰:“六五之吉”,有喜也。

上九,白贲,无咎。

《象》曰:“白贲无咎”,上得志也。

《贲》:亨。小利有攸往。

《贲》卦象征文饰:亨通,柔小者利于有所前往。

①贲——音必,卦名,下离上,象征“文饰”。《说文》:“贲,饰也,从贝卉声”,《释文》:“傅氏云:‘贲,古斑字,文章貌。’郑云:变也,文饰之皃。”

②亨——此谓事物加以必要的文饰,可致亨通。《程传》:“物有饰而后能亨,故曰“无本不立,无文不行’。有实而加饰,则可以亨矣。”

③小利有攸往——小,阴称小,谓“柔小”。此言“文饰”之时,柔小者尤须加饰,可显其美,故“利有攸往”。卦中六五以上九为贲,则利于发展,正见此象。《集解》引虞翻曰:“小谓五。”《尚氏学》:“五得中承阳故曰“小利有攸往’。”

“小利有攸往”之义,旧说不一。今举两例以备参考。程颐曰:“文饰之道,可增其光彩,故能小利于进也”(《程传》);二、王申子曰:“文盛则实必衰,苟专尚文,以往则流,故曰‘小利有攸往’。小者,谓不可太过以灭其质也。”(《大易缉说》)

《彖》曰:贲亨,柔来而文刚,故亨。分,刚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彖传》说:文饰,亨通,譬如阴柔前来文饰阳刚,阴阳交饰于是亨通;又分出阳刚居上文饰阴柔,所以柔小者利于有所前往。(刚美和柔美交相错杂,)这是天的文采;文章灿明止于礼义,这是人类的文采。观察天的文采,可以知晓四季转变的规律;观察人类的文采,可以推行教化促成天下昌明。

①柔来而文刚—一柔,指六二;刚,指九三。此释卦辞“亨”之义,谓六二来居下卦之中,以文饰九三,阴阳交资故获亨通。

②分刚上而文柔——刚,指上九;柔,指六五。此释卦辞“小利有攸往”之义,谓上九高居卦终,六五因之获饰,故利有所往。案,《集解》引荀爽曰:“此本《泰》卦,谓阴从上来,居乾之中,文饰刚道,交于中和,故‘亨’也;分乾之二居坤之上,上饰柔道,兼据二阴,故‘小利有攸往’矣。”此以“卦变”为说,谓《贲》卦自《泰》变二、上两爻而来,以释“柔来文刚”、“刚上文柔”之旨,可备参考。

③天文也——天文,天的文采,指日月星辰、阴阳变化等。《周易举正》:“‘天文’上脱‘刚柔交错’一句。”今查《王注》:“刚柔交错而成文焉,天之文也”,《正义》:“刚柔交错成文,是‘天文’也”,似王、孔本原有此四字。兹从之,增四字并加括号以别之。

④文明以止,人文也——文明,指下离为火,为日;止指上艮为止;人文,人类的文采,指文章、礼义等。此举上下卦象,说明人类的文饰表现在“文明”而能止于礼义。义与前句“天文”相对。《集解》引虞翻曰:“文明,离;止,艮也。”《程传》“有上则有下,有此则有彼,有质则有文。一不独立,二则为文。非知道者,孰能识之?天文,天之理也;人文,人之道也。”

⑤观乎天文,以察时变——此谓观察大自然的文饰情状,可知四季变迁规律。《程传》:“天文谓日月星辰之错列,寒暑阴阳之代变。观其运行,以察四时之迁改也。”

⑥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此谓观察人类的文饰情状,可以教化天下、促成大治。《集解》引干宝曰:“四时之变,悬乎日月;圣人之化,成乎文章。观日月而要其会通,观文明而化成天下。”《程传》:“观人文以教化天下,天下成其礼俗,乃圣人用‘贲’之道也。”

《象》曰:山下有火,贲。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狱。

《象传》说:山下燃耀着火焰(山形焕彩),象征文饰;君子因此修美显明众多的政务,但不敢靠文饰处理讼狱。

①山下有火,贲。释《贲》卦上艮为山、下离为火之象。《程传》:“山者,草木百物之所聚生也;火在其下而上照,庶类皆被其光明,为贲饰之象也。”

②明庶政,无敢折狱——这是说明君子观《贲》卦之象,悟知当以“文明”理政,但不可以“文饰”断狱。《程传》:“君子观山下有火,明照之象,以修明其庶政,成文明之治”;“折狱者,专用情实,有文饰则没其情矣,故无敢用文以折狱也”。

治理“庶政”,当求“文明”景象,唯需灿美斯世;居尊“折狱”,则以“秉正”为本,不可文饰其事。《大象传》强调“无敢折狱”,正是指出“文饰”不宜滥施的道理。程颐称此语“乃圣人之用心也,为戒深矣”。

文饰贵质,反璞归真

贲:亨。小利有攸往。《序卦传》:“物不可以苟合而已,故受之以贲;贲者饰也。”物的聚合,自然会形成一定的秩序与模式;人的团聚,也不可以苟且相合,更需要有一套行为规范和制度礼仪的修饰。贲卦为山下有火之卦象,一片艳红,花木相映,锦绣如文;喻指男婚女嫁,国政家制,都有仪礼制度,构成了复杂的社会人文关系,用以维护现存的社会秩序。这正是贤德君子“观乎天文,察乎时变”神道设教的结果。不过“贲”只是装饰,虽然华美,毕竟属于辅助功能而已,故不可过分重视。所以卦辞说亨通,只是在小的方面来往有利,提醒文饰不可太过,宜适可而止。因为文过盛实,必然走向文过饰非的反面,这是自然道理。《杂卦》:“贲,无色也”。贲卦所说的修饰,是一种无色的东西,应该更注重内质而不是外表,是文与质的统一。本卦与噬嗑卦为“综卦”,恶要罚,善要饰,扬善罚恶,交互为用。

贲卦结构是上卦艮为山,下卦离为火,称山火贲。《彖传》:“贲亨,柔来而文刚,故亨。分刚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说修饰亨通,譬如阴柔前来文饰阳刚,阴阳交饰因此亨通;阳刚居上文饰阴柔,故说有利于柔小者前往,而刚美和柔美交错成文,这就是天的文采(天象文章灿烂止于礼义,这是人类的文采;观察天文天象,就可以知道时令季节的变化;观察社会人文现象,就可以用教化去改造成就天下人,把天下组织成一个和谐祥和的整体。从卦象分析,下卦离为阴柔,上卦艮为阳刚,故说阴柔文饰阳刚;上九刚爻文饰六五柔爻,是柔爻到上边去接受刚爻的辅助,故称“小利有攸往”;这种日月星辰、寒暑阴阳的刚柔交替变化,就是天文之象;根据天人合一思想,社会制度、风俗教化是人类生活的基础,以礼义文明来规范,使人们的行为有所止限,这是人类文明的现象。不但要求举止合乎礼仪,内心也需要光明,这是贲卦的意义所在。

程颐说:“有上则有下,有此则有彼,有质则有文;一不独立,二则为文。非知道者,孰能识之?天文,天之理也;人文,人之道也。”可见,之所成为“天文”,必是多种物质相杂而陈,而非单一物质的陈列;而成为“人文”的“人道”更是异彩纷呈。如何将两者统一起来?程颐又说:“天文谓日月星辰之错列,寒暑阴阳之代变。观其运行,以察四时之迁改也。观人文以教化天下,天下成其礼俗,乃圣人用‘贲’之道也”。即观察日月运行和大自然的文饰情状,就可以掌握四季变迁规律;观察人类的文饰情状,可由此建立“文明”礼义制度,进而教化天下、促成大治。

《象传》:“山下有火,贲。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狱。”贲卦为山下燃烧着火焰的“文饰”之象;君子观此卦象,当思及猛火燎山,玉石俱焚,草木皆尽,以此为戒,从而明察各项政事,使各种政令开明,不敢以威猛断狱。南怀瑾解释说:山下火焰把山上草木万物照得通明,如同披彩,这就叫装饰,君子要像火焰一样使众多的政务清明,但却不能用修饰的方法来断官司。合两者之意为:火光冲天,洞察细微,故而断案治狱,不可矫饰,亦不可武断,务必求实。黄寿祺说,治理“庶政”,当追求“文明”景象;“折狱”以“明”为本,不可文饰其事。《大象传》强调“无敢折狱”,正是指出“文饰”不宜滥施的道理。程颐称此语“乃圣人之用心也,为戒深矣”。(录自《易道人生》)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引孔子曰:“《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之无文,行而不远。”《礼记·礼器》曰:“先王之立礼也,有本有文。忠信,礼之本也;又理,礼之文也。无本不立,无文不行。”这两则记载表明,古人在言“志”立“本”的前提下,对“文饰”的功用颇为重视。《贲》卦,即是集中阐发“文饰”的意义。卦辞称事物获饰,可致亨通;并特别指出柔小者一经适当的文饰,必有利于增显其美。卦中六爻,在阴阳交错相杂中呈现互贲之象,其中初与四相应相贲;二与三,五与上,则相比相贲。《折中》引邱富国曰:“阴阳二物,有应者以应而相贲,无应者以比而相贲。”正道出本卦刚爻柔爻之间交饰的特点。然而诸爻实非无条件地泛言文饰,而是主张恰如其分的贲饰,并崇尚朴素自然的至美境界。试观爻义,初九“舍车”不尚华饰,六四“白马”向往淡美,两者分处上下卦之始,已见“贲”道端倪;六二“贲须”志在承阳,九三“濡如”永守正固,两者并在内卦,以顺合礼义为美;六五饰于“丘园”但求简朴,上九饰终返“白”归趣本真,两者并居外卦,以质素自然为美。可见,《贲》卦大旨略见于两事:一是刚柔相杂成文,二是文饰不尚华艳。《系辞下传》谓“物相杂故曰文”,《杂卦传》云“《贲》,无色也”,正可印证这两方面的义旨。就美学意义而论,本卦的象征哲理,与先秦美学理论中“物一无文”《国语》)、“大巧若拙”(《老子》四十五章)之类的观点,实可互相比较:这是研究古代美学史值得注意的资料。

艮山之下有离火,艮,一阳高出二阴之上,阳塞于外而不通,故止;离,二阳之中含一阴,是内虚而含明,故明。君子法之,“以明庶政”,“庶政”者,或兼教养,或兼兵食,《洪范》所谓“八政”皆是也。暗则紊,明则治,取之离,而政教明矣。明以察,过察则失严,故于折狱,则曰“无敢”。“无敢”者,谓不敢自用其明也。虚明之心存于中,而慈祥之政行于外,明其所当明,而不敢过用其明,取之于艮,明于是乎止焉。丰曰“致刑”,以“明而动”,贲曰“无敢”,以明而止。不动则民不畏法,不止则民不聊生,有相济而行也。

①问时运:目下正当发动,百事顺适,但上有阻止,未能遂意径行。

②问商业:主经理人才干强明,足以任事

;但精明者必刻利,还宜留意。

③问家宅:恐宅中时有火光发动,幸即扑灭,无大害也。

④问战征:前面有山,未易进攻。

⑤问疾病:是郁火上蒸之症,宜息火,犹不可过用寒剂,致真火扑灭。

⑥问行人:欲归又止,尚未定也。

⑦问六甲:生女。

卦意:贲,贝壳之光泽,有修饰装饰之意,山上草木,山下光明照耀,引伸人文,乃文明制度规仪止于一定界限之内,不得逾趆,故办小事,小利有攸往,能亨通畅达。唯办大事,则不能有大往,否则难免灾咎发生。

①有恶要惩,有善要扬,扬善当有装饰,故不宜过分外加荣耀光彩,以免外表光鲜,而内在空虚。

②为日常生活应付处理之小事,当有小利,不宜封疆开国建家立业之大事。

③不宜逾越本分职责处理事务,非经授权不宜贸然行事,不讲求实际,只图虚有其表,反而误事。

④如许小愿小望容易实现,如有大目标,大愿望,大抱负着难以达成,故须修正目标,配合方法,小心谨慎是为必须。

⑤肿疡、胸腹部、腺病等似比外表更为严重,治疗必须尽其全力。

例证:孔子卜得《贲》卦曰:“贲,非正色也”,是以叹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zhishizx.com/dzsly/61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