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要符合史实谈一钱太守刘宠

福建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wh/160627/4885172.html

故事《一钱太守刘宠》电视截图

CCTV科教频道,有个《百家说故事》栏目。年12月22日那期,说的是“廉洁故事”《一钱太守刘宠》。

一钱太守刘宠的故事,不仅在文人学士中流布很广,因为正史中有记载;在萧绍平原民间也广为流传,因为有钱清这一地名作佐证。

选择这一题目入《百家说故事》栏目很好,对于宣传清廉文化很有意义。故事是这样说的(录自节目视频):

东汉时期,有个官员叫刘宠,当时他担任会稽郡也就是今天浙江绍兴市的太守。后来因为政绩出色,朝廷他入京做官。可临行前,他却被当地的百姓拦着不让走。只见几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手里拿着钱,与刘宠是推来推去。有的老人还伤心地哭泣不止。这刘宠和老百姓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原来啊,有几位七八十岁的老人,他们都是会稽郡下山阴县的老农,是从离城几十里的山乡特地赶来为刘宠送行,他们每个人手中拿着一百个铜钱,要送给刘宠。老人们说呀,自从您到任以后,减轻了我们的赋税,我们的生活是一点点地就好了起来。听说您要离任,我们要表达一下我们的心情啊。说罢,他们把手中的一百铜钱塞给刘宠,要他收下。眼看着乡亲们一再坚持,几番推却后,刘宠没办法,就从老人的手中收了一个钱,在老百姓的千恩万谢中,他就离开了。离开以后,刘宠就想,这钱我也不能据为己有啊,当他走到会稽郡边上,就偷偷地把钱扔进了江中。从此以后,老百姓感念刘宠的清廉,称他为“一钱太守”……。传说,这段江水自从刘宠投钱以后,就更为清澈了。人们给它取名为“钱清江”;还在岸边盖了一座亭子,叫做“一钱亭”,纪念刘宠。

位于刘宠纪念馆里的清水亭(一钱亭)

刘宠(?-年),“字祖荣,东莱牟平人,齐悼惠王之后也”。①东莱牟平,现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悼惠王刘肥系汉高祖刘邦之子,所以说刘宠是汉宗室。他的这段事迹,最早记载在范晔撰的《后汉书卷七十六·循吏列传第六十六·刘宠传》:

……又三迁拜会稽太守。山民愿朴,乃有白首不入市井者,颇为官吏所扰。宠简除烦苛,禁察非法,郡中大化。征为将作大匠。山阴县有五六老叟,尨眉皓发,自若邪山谷间出,人赍百钱以送宠。宠劳之曰:“父老何自苦?”对曰:“山谷鄙生,未尝识郡朝。它守时吏发求民间,至夜不绝,或狗吠竟夕,民不得安。自明府下车以来,狗不夜吠,民不见吏。年老遭值圣明,今闻当见弃去。故自扶奉送。”宠曰:“吾政何能及公言邪?勤苦父老!”为人选一大钱受之。②

从《后汉书》的记载看,这一个铜钱,刘宠是拿了。最新版本的《绍兴县志》是这样记载的:

东汉时,刘宠任会稽太守,郡中大治。将行,有五六叟自若耶山赍百钱以送,宠受一大钱,至西小江,抛钱于江,江水瞬澈,故名钱清。后百姓感念其德,临江建亭,名一钱亭,又名清水亭。③

这里说刘宠拿了一个铜钱,到了西小江,抛入江中,江水顿时变得清澈,所以江名钱清,百姓临江建亭,后来地也名钱清。

但《一钱太守刘宠》中,有关地理的概念显然搞错了,将当代的地理和行政区划用于东汉时期,会误导听众特别是青少年对于东汉乃至整个历史地理和历代行政区划的认知。

第一个错处,是将东汉时期的会稽郡说成“也就是今天浙江绍兴市”。

东汉时期的会稽郡与今天的绍兴市,只能说在名称、郡(府州)治或市政府所在地上有传承。从管辖的区域范围来说,两者根本不能相提并论、同日而语。

上:西汉、东汉置郡情况

下:秦置郡情况和东汉时会稽、吴两郡的边界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郡县制。秦在东南沿海是这样置郡的:今江苏的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和浙江的杭嘉湖及浙南大部(除台州、温州、丽水外)的区域为会稽郡,郡治在吴县(今苏州城区);今浙南的台州、温州、丽水和福建省的区域为闽东中郡(闽中郡),郡治在东冶(今福州城区)。

到了西汉,设立13个州刺史部,会稽郡属扬州刺史部,闽东中郡并入会稽郡,郡治仍在吴县。这个时候的会稽郡,区域范围很大,包括今福建、浙江两省全境和苏南的大部分地区。

东汉顺帝永建四年(公元年),以浙江(钱塘江下游段)为界,析会稽郡的苏南地区和今浙江的杭嘉湖地区(不含今淳安县和临安区西部)为吴郡,郡治在吴县。会稽郡的区域范围仍然很大,为浙东、浙南和福建全省,郡治移至山阴县(今绍兴市越城区)。会稽郡与吴郡的边界,东段是浙江(钱塘江下游段),往西则是龙门山脉,所以钱塘江中游的富春江在吴郡境内。

刘宠生活在东汉末年,他出生前后会稽郡一分为二。区域范围为今浙江大部和福建全省,所以说故事开头的“会稽郡也就是今天浙江绍兴市”的说法是不对的。后来,随着时代的变迁特别是人口的增加,郡(州、府)越设越多。到清末民初,绍兴府仅存8个县(会稽、山阴、萧山、诸暨、新昌、嵊县、上虞、余姚);而随着萧山划归杭州、余姚划归宁波,现在的绍兴市只有6个县(市、区)了。

第二个错处,将钱清说成会稽郡的边界。

钱清(绍兴市柯桥区钱清街道钱清村)紧邻杭州市萧山区。刘宠是在这里将收取的那个铜钱丢入西小江中。《一钱太守刘宠》将钱清说成会稽郡的边界,更是典型的将当代地理和行政区域用于东汉时期。

第一,余暨县(后更名为萧山县,即现在的杭州市萧山区)是会稽郡的下属县。因有天堑钱塘江相隔,萧山县一直都归会稽(绍兴)管辖,清末明初是绍兴府八县之一。山阴与余暨同为会稽郡下属县,即便刘宠走到两县的交界处──钱清,他还是在会稽郡境内。如果按照故事中的说法,刘宠走到“会稽郡边上”,那么这个“边上”应该是钱塘江下游的浙江了。

第二,钱清当时属于萧山。很早的资料查不到,民国时期和解放初行政区划调整情况地方志有记载。《萧山县志》:“至民国十八年,共编为9区、18里、个村和联合村。……第七区:辖衙前村、长巷村、钱清村……5个自治会。”“民国二十一年,全县为7区……第五区:辖钱清镇及衙前……西江22个乡。”“民国二十八年,全县3区、7镇37乡……”表中钱清镇属衙前区。“民国三十六年,进行乡镇编并,全县划为36个乡(镇)。”次年的乡镇列表中,钱清镇排在瓜沥镇之前。“年10月,绍兴县进化区15个乡划归萧山县,本县的钱清镇划归绍兴县。”相应地,《绍兴县志》:“年10月,划进化区所属岭下、所前……城山15乡,归萧山县;萧山县以钱清镇划归绍兴县。”④

此外,萧绍平原属水网地带,过去的官员出行以坐船为主,刘宠大概也不例外。太守离任,百姓依依相送,想必在上船之前,地点应该在郡治的官衙所在地附近。因为推辞不得,他只好拿了一个铜钱,等船离开码头,驶出郡治,到了西小江,便将这一个铜钱抛入江中,算是对自己对百姓对皇上有个交代。

笔者建议,在讲历史故事时,在时间、地点、人物等各个方面一定要根据史实,切不可只凭想象随意编写。否则,会误导听众:故事讲得越好,传播越广,影响越大,误导的可能性就越大。

刘宠纪念馆和刘太守雕像

绍兴市柯桥区(原绍兴县)有关部门已经在钱清村建立了刘宠纪念馆,陈列刘宠事迹的有关资料。纪念馆在钱清村村委会旁边,百度地图可以查到。石牌坊做成的山门,上刻“一钱千秋”,四个金色大字,观之令人怦然心动。进入馆区,刘宠的雕像迎面屹立。他峨冠博带,大袖飘逸,左手持一钱,右手握一书,抬头眺望远方。临河有“清水亭”,绍兴县政府年7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还有绍兴历代清吏馆,介绍绍兴历代清官廉吏的事迹。

钱清村离萧山区的衙前镇很近,从衙前农民运动纪念馆过去,仅几公里。在参观衙前农运纪念馆的同时,参观一下刘宠纪念馆,到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纪念馆牌坊和刘太守选钱处

笔者从小经常听长辈讲会稽太守仅收一个铜钱并将钱丢到江里、使江水变清的故事,后来无数次经过钱清。一年前驾车经过这里,有感而作了一首题为《钱清,钱清》的诗,随后专门前往参观纪念馆。现将诗抄录于后,以表达对于刘宠这位“一钱太守”的敬意:

车过钱清镇,

想起了这个地名。

地名来自江名,

江名来自一件事情。

一位东汉的皇族,

来担会稽太守之任。

他勤政爱民,成效良好,

赢得了百姓的爱戴和崇敬。

若耶山中的几位老头哟,

在太守离任时竟兜里揣钱来相送。

太守盛情难却,仅受一钱;

行至西小江,将钱抛入江中。

转瞬间浑浊的江水清澈见底,

于是江名和地名都改为钱清;

从此,清澈的江水缓缓东去,

从此,响亮的名称如浩荡春风。

“一钱千秋”的清水亭呵,

注视着江流,熏染着绍兴。

叫着这江名、地名、镇名,

足以使当代的人们肃然起敬!

年7月18日写、19日改

刘宠纪念馆所处位置(百度地图截图)

注:①②简体字本四史《后汉书(下)》第-页,中华书局年3月第1版,同年3月北京第一次印刷。

③绍兴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绍兴县志》第一册第页,中华书局年5月出版。

④萧山县志编纂委员会编《萧山县志》第74、75、76、78、80页,浙江人民出版社1年8月第1版;《绍兴县志》第一册第98页。

(照片均为作者拍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zhishizx.com/dzsly/69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