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泛黄的照片揭开的一段历史谜团
文/白峭峰回望我们党和军队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史,不仅在战场上曾经涌现出一批英勇杀敌的战斗英雄,在惊心动魄的隐蔽战线上也曾经活跃着许多无名英雄,他们忠诚于党、隐姓埋名、深入虎穴,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做出了独特而重要的贡献。因为隐蔽战线存在其特殊性,大量事件的来龙去脉都隐藏在历史暗场之中,不仅档案稀缺,更多甚至只存在于个别当事人的脑海中。但历史的真相从不惧怕时间的考验,总有一天会揭开历史谜团,洗尽铅华,方见真章!
我出生于一个革命世家,世居西安市临潼区风王沟。爷爷白宪志、大伯白振江两代至亲为国捐躯。我的父亲白浪滔也很早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因为共同的革命信仰,与抗战时期徒步到延安的母亲走到了一起,从事党的地下工作,为保卫陕甘宁边区南大门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一直到解放前后兢兢业业为党工作。
六十年代初,因康生陷害,父亲受“彭高习反党集团”冤案牵连,被从公安部下放到内蒙古自治区,时在中央军委工作的母亲毅然申请同往。在文化大革命那个特殊年代,父母都被停止了工作,他们与习仲勋及其战友的许多合影也成了罪证被抄走,父亲为了让少年的我了解历史真相,讲述了许多爷爷、大伯以及他与战友们的革命往事,特别是大伯白振江牺牲前那段扑朔迷离的历史……
因当时隐蔽战线的工作性质和身陷白色恐怖的险境,白振江后期在南京和大冶的那段真实经历到底是怎样的?他年写信告诉家人,中央已安排他在南京工作,为什么又在湖北爷爷阵亡的那个部队(胡景翼旧部)牺牲?他寄回家中与南京那位地下党负责人的合影照片能否找到?这位南京负责人还是否能够提供白振江那段时间的真实历史?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家两代人。
年4月27日,国家为加强对英雄烈士的保护,传承和弘扬英雄烈士精神,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并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作为烈士家属,为了不让历史蒙尘,更为了昭示后人,我有责任和义务把这些事迹补充完整,把这段缺失的历史资料找回来。
我回到了白振江烈士的出生地,也是我的家乡陕西,在省档案馆寻找资料时,因时间久远,最开始寻找历史资料的过程并不畅顺,特别在经历“高彭习”及“刘志丹”事件之后,许多当时的档案可能都因此未能保存。幸运的是,我在临潼区档案馆找到了父亲年给省政府写的信件,看到信中有一块被剪掉,不知道是什么内容,直到在省档案馆查询时才看到这封信件被剪掉的是“刘志丹”三个字。随后,我在陕西省档案馆白振江烈士档案里找到了年习仲勋的两封信函,还找到了董子平、董一介、任璞为白振江写的证明信。细心的档案员马巧玲根据习仲勋证明信提到的线索,又找到了年2月16日白振江与许必均(冷少农)在南京(当时国民政府首都)的合影照片。看到这张泛黄的合影照片,我激动地泪流满面,这是白振江留下的唯一照片,也是我父亲一直念念不忘的那张照片!
(左冷少农右白振江)
我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查询到年南京地下党的负责人是冷少农,当看到冷少农曾在黄埔军校政治部及中共两广区委担任周恩来秘书,后来受中央指派其潜伏到国民党何应钦身边做秘书,我马上联想到父亲曾讲述我大伯白振江在湖北大冶领导的那个兵暴是军委负责人周恩来亲自指挥的。父亲还告诉我,一九二八年春,白振江与王泰吉奉党组织命令在麟游发动起义失败后队伍被打散,两人在陕西被国民党当局行文通缉,连夜坐船逃到南京寻找党中央。
一九二九年四月,我父亲白浪滔(当时叫白充江)收到哥哥白振江寄回的家信,信中告知他与王泰吉来南京后看到白色恐怖也很严重,因他俩遭通缉有密探追踪,便与王泰吉商议分开行动,王泰吉返回陕西继续与刘志丹汇合建立根据地,他去上海、九江等地寻找中央汇报麟游兵变经过,现他已经找到了党中央,现在中央的主要工作放在策反敌军兵变,瓦解敌人军队,以此扩大红色武装力量上面。中央地下党负责人伍豪(周恩来)派他到南京与地下党负责人许必均配合,专门负责兵运工作,让家人放心。并随信附了一张当年2月16日与南京地下党负责人许必钧在南京合影的照片。
一九三零年五月,党组织派人找到我父亲说:“你哥(白振江)在湖北大冶拉了你父亲生前所在部队(胡景翼病故后岳维峻接管)三个团(营)的人(士兵)出来,因有士兵失误泄密,增援敌军到了,他撤离时,带手枪队断后,他不幸在巷战中被打死,其他人都投奔红军了,部队都是我们陕西兵,他们(国民党)恨得很,都知道你家情况,你哥被打死后头都被割下悬挂示众吓人(震摄其他人)哩,你和母亲赶快出去躲避,防止他们报复。”我父亲遂与奶奶投奔到斜口镇一亲戚家,并从此改名为白浪滔。
白振江牺牲后,父亲白浪滔继承哥哥的遗志,继续在陕西临潼等地坚持革命斗争。时光荏苒,年,在延安中央党校学习的父亲与时任关中区委书记的习仲勋分别十年后再次相聚,习仲勋此时才得知白充江已改名为白浪滔,他主动谈起白振江在岳维俊部领导兵变时牺牲的情况,讲述与白振江一起参与兵暴的周凯后来回陕西省担任兵变巡视员,在各地巡视兵运工作时(曾指导过习仲勋两当兵变),就用白振江领导策反岳维峻部的事迹做指导,强调做兵士的思想工作,保证兵变的保密性与统一性,并很惋惜地称中央军委指挥湖北阳新大冶那个兵暴本来可以拉出来更多人,就是因为二营士兵动作失误提前行动,导致兵变计划暴露,为掩护起义部队撤离,白振江带一支手枪队断后遭增援敌军围击牺牲。
一九四九年解放前夕,时任西北局书记的习仲勋告诉父亲白浪滔,解放后要为牺牲的革命烈士举行追悼会,问他家里有没有白振江的相片,我父亲说有白振江和南京地下党负责人的相片,后来因蓝田土匪横行,县委工作难于开展,父亲被紧急调到蓝田剿匪并筹建公安局,就把白振江与许必钧的合影照寄给了习仲勋书记。年,父亲在立诚的同学董子平告诉他“西北局在西安市举办的革命烈士追悼会有白振江的照片、资料和遗物”。后来西北局撤销,这张照片和资料一度不知存放于何处,导致白振江追认烈士事宜延误。
年陕西省方面发函向时任国务院秘书长的习仲勋了解白振江牺牲情况时,习仲勋回复信函证明了白振江的事迹,并事后告知我父亲他已经给陕西省写了证明信,后白振江被追认为烈士,并向家属颁发了烈士家属光荣证书。
正是习仲勋书记把这张合影照片交给了陕西省委,才让这张弥足珍贵的照片得以保留至今。时过近一个世纪,从白振江年2月16日与南京地下党负责人许必钧合影的照片上来看,许必钧的着装打扮与胸前的钢笔显示了他当时地位的不凡,照片中白振江化名唯杰,许必钧是否也是化名?在当时的白色恐怖下,两人能共同合影肯定是非常了解、彼此信任,当时中央地下党负责人周恩来把白振江派到南京与地下党负责人配合工作,而冷少农又曾任周恩来秘书,这个许必钧是不是就是冷少农呢?除了冷少农照片与许必钧照片非常相似外,彼时他还有另一个身份,就是国民党当局高级将领何应钦的秘书,而那个年代有一定身份的人才会使用钢笔。因为有过之前的经验,我想到可能烈士家属更了解情况,带着这个疑问,为了进一步核实照片合影人的真实身份,我通过瓮安县退役军人事务局联系到了冷少农的孙子冷启中老师,为慎重起见,我特意到瓮安请他看一下合影中的人是否是冷少农烈士,冷启中看到合影照后也很激动,他说是他的爷爷冷少农,小时候他见过这张相片,后经历文革动荡,爷爷的许多相片都丢失了,仅有的那张相片头发和帽子都是画上去的,这张合影照片对他们来说太珍贵了。
在得到冷启中老师确认许必均就是冷少农烈士后,我又来到南京市党史工作室,查询冷少农的资料。之后,我又来到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院负责接待我的两位同志很客观地说:“很多隐蔽战线的人员出于保密,基本都是单线联系,且每次活动都可能用不同的化名,有些资料当时极难保留,你能查找到当时的照片已经很难得了。”
之后,我又来到湖北省黄石市和大冶市党史办,当地党史部门根本不知道白一杰就是白振江,所存资料也很少,只记录白一杰是在大冶兵暴牺牲的领导人之一。二零二零年末,我再次来到湖北,拜访了《从中国革命史的大背景考察“大冶兵暴”的历史功绩》的作者左世元教授,左教授是研究中共党史的专家,他向我讲述了当时写这篇文章的动因和经过。我向左教授补充了白振江的一些资料并向他请教写白一杰的理由,他回答有以下几个因素:第一、他做研究更看重接近事件发生时的历史材料。从年何长工的报告可以看出他对白一杰在阳新所领导的一营一连兵变工作的肯定,白一杰牺牲后红军五纵队还为他开了追悼会,且参加兵变的每一个人所写的回忆录里都提到了一营领导人白一杰,说明了白一杰在该兵暴中的重要性。第二、他在年中央关于大冶兵暴的特别通告中看到“模范式的兵变”即“独立十五旅在阳新大冶兵变的著名事件”,阳新列在大冶前面,且通告中也是拿白一杰所领导的一连兵变工作来做范例,从中可以看出中央当时比较了解一连兵变的具体步骤,间接证明了白一杰在该兵暴中的重要地位。第三、他从年12月31日省委特派员《邓亁元给中央的报告-独立十五旅兵变、大阳五县工作》中看到“大阳五县以大冶为中心县委,实际大冶全境的工作不及阳新远甚……大冶的工作是由阳新推进的……”。邓是代表省委专门来指导此次兵变的,他在报告中明确指出阳新推动大冶工作,也间接肯定白一杰在阳新的兵变工作做得很好。第四、他从大冶党史办石功彬年所写《简论大冶兵暴的成功经验》中看到独立十五旅全系陕西籍老军人,多年服役的陕西老兵,且白一杰主动放弃一连排长职位到一连当班长及争取士兵的模式与中央自年3月以来连续下发的兵运指导文件相同,而在赵品三(原独立十五旅营部书记,曾在大冶兵暴时起过外线配合作用)《纪念大冶、阳新起义应追悼下列同志》文章介绍第一位就是“白一杰,陕西人……特派他到一营二连担负一职,他为了起义,不求级位只愿任四班班长职……”等。当时左教授就感觉白一杰或许是带着特殊使命来的。
当左教授看到我父亲年给陕西省写的白一杰牺牲经过时感叹,年他在写文章时也曾疑惑,《大冶兵暴》中所有记载白一杰牺牲经过的当事人都未在一营阳新,是如何知道详细经过的?从材料上看,当时一营兵变行动是最好的,白一杰怎么可能会被自己人暗算?看到我提供的资料左教授也很开心,说当时的一些疑惑都有了答案,并说以后会就大冶兵暴这个事件再做个更深度的研究。
我再次回到陕西找寻资料,来到了父母曾经在陕西工作时间最长的地方——关中分区所在地马栏,这是我父亲生前在北京工作时和习仲勋叔叔多次相约一直想回来看看的地方。听父亲讲,这是仲勋叔当年在条件非常艰苦的环境下,自力更生、自给自足创建的一个特区,曾经是三个省委所在地,是延安的南大门,他曾在马栏任市长。而令我没想到的是,马栏之行,又揭开了一个几十年的秘密。我到了旬邑县党史办,说想查询一下马栏市长白浪滔的资料,党史办的同志说“我们马栏有一位市长是王恒治,没有叫白浪滔的人。”我当时就笑了,说:“白浪滔就是王恒治。”他们很惊讶,我拿出父亲年在蓝田县所写的档案履历和照片,他们非常激动,说我们找马栏市长王恒治十几年了,他在马栏革命史里一直是个空白,仅有年10月关于记载王恒治选举经过的《关中报》和《解放日报》的复印件,马栏革命纪念馆因资料缺失,对马栏市的简介仅草草数语,此次马栏之行,旬邑方面也非常感谢我终于帮他们补充了这个遗憾,并很快补充展出了马栏市及父亲简介相关内容。
(白浪滔)作为革命后人,亲身经历并亲自揭开一段尘封多年的历史谜团,不仅是对父亲白浪滔和大伯白振江烈士的交代,更是对无数和他一样的革命烈士的尊崇和对真实历史的尊重。此次寻找历史真相的过程,对我而言也是一次寻找初心的过程,更是灵魂的洗礼过程;每到父辈们战斗生活以至牺牲的地方,我都感到莫名的亲切。作为一个解放前在南京工作过的烈士后人,我亦十分感谢南京市党史工作室安玉熙同志对我前来查询资料时给予的帮助与支持!当我来到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驻足在每一位烈士展板,看到一个个烈士的鲜活事迹,不禁潸然泪下,感动之余更加由衷地敬佩南京党史工作室人员的敬业与付出。
因为白振江烈士生于陕西省临潼县,从小随父亲在军营长大,在富平县学生时期加入党团组织和创建农民协会,被党组织派到西安中山军事政治学校学习,与王泰吉在陕西省发动麟游起义后又被党中央派到南京做兵运工作,在领导大冶兵暴中牺牲。特殊的经历和环境导致了找寻历史证据的难度,为了方便了解白振江的事迹,我将有关白振江的证明材料按顺序做了目录及说明,以供相关部门参考!
(作者为白振江烈士后代:白峭峰)年1月16日蓝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