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冶市依托稳固的工业基础,着力打造生命健康、智能装备制造、材料、节能环保、电子信息和纺织服装六大产业集群,发展成果斐然,六大产业集群已成为大冶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六大产业集群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如何在“十四五”规划中布局六大产业集群发展,激发增长潜力和动力,推动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值得深思。
产业集群总体情况年,大冶市六大产业集群中规上工业企业共家,其中生命健康14家,智能装备制造30家,电子信息8家,节能环保14家,纺织服装25家,材料79家,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数51.7%。
年六大产业集群共实现工业总产值.2亿元,同比增长16.1%,比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速高5.4个百分点。与年相比,产业集群产值增长79%,年均增长超过10%,经过多年发展,大冶市六大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为大冶市工业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与活力。
年六大产业集群共实现营业收入.8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营业收入的66.2%,实现利润总额46.4亿元,同比增长7.3%,资产总计为.4亿元,同比增长23.2%。
集群发展亮点纷呈显著拉动经济增长。年,全市六大产业集群共家规上工业企业,共实现工业总产值.2亿元,同比增长16.1%,对规上产值贡献率超过90%,直接拉动产值增长10.1个百分点;六大产业集群共缴纳税金总额22.4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80.6%;六大产业集群共吸纳就业4.1万人,占全市规上工业用工人数的61.1%,为大冶市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六大产业集群的蓬勃发展,不管是从产值方面、还是税收、就业等方面都为大冶市经济更好更快地稳定发展筑牢了坚实的基础,是经济发展强有力的火车头和助推器。
集群内部集中度高。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看,工业共有41个行业大类,个行业中类,实际我市六大产业集群涵盖25个行业大类,64个行业中类,行业分布较为集中。
从产业集群内部结构看,重点行业占比较高,优势产业贡献突出。生命健康中,超过90%的产值集中在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智能装备制造中,60%的产值集中在汽车制造业;材料产业中,超过90%的产值集中在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中,主要有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三个行业大类;节能环保中,90%的产值集中在专用设备制造业以及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两个行业大类;纺织服装中,只有纺织业和纺织服装、服饰业。
龙头企业带动有力。全市六大产业集群在一些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产品质量优的龙头企业引领下,集聚规模、效益不断提升。年,产业集群中产值超过5亿元的企业共有18家,实现总产值.9亿元,占六大产业集群产值比重68.2%,18家企业同比增长16.9%,较六大产业集群产值增速高0.8个百分点,拉动六大产业集群增长11.5个百分点;占全市规上工业比重44.6%,较规上工业产值增速高6.2个百分点,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长7.2个百分点。其中劲牌公司、山力薄板、新鑫钢铁共实现产值.7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产值25%,拉动规上工业增长4.6个百分点。
传统产业增长稳健。大冶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工业城市,当前,正处在经济转型升级,提速换挡的关键时期,生命健康和材料产业集群作为传统产业的代表,对整体大冶经济的发展影响较大。年,生命健康和材料产业占六大产业集群产值的比重超过70%,占全市规上工业产值比重接近50%,影响较大。其中材料产业共实现工业总产值.9亿元,同比增长15.4%,生命健康实现工业总产值.4亿元,同比增长9.9%。
新兴产业发展较快。全市制造业坚持围绕“高端引领、融合支撑、特色集聚、绿色发展”的思路,智能装备制造、节能环保和电子信息三大新兴产业集群快速发展。年,三大新兴产业集群实现工业总产值.6亿元,同比增长30.7%,较全市规上工业增速高20个百分点,较六大产业集群增速高14.6个百分点。
年,全市智能装备制造实现总产值91.4亿元,同比增长37.5%。其中,湖北东创机械年产值实现翻番,东艾电机当年投产即实现产值超3亿元,金诺矿山产值同比增速超过70%。
年,全市节能环保实现总产值20.4亿元,同比增长12.3%。以迪峰和斯瑞尔为代表的一批企业,巩固原有换热设备产业基础领域,不断提升企业自身科技水平,提升产品竞争力和含金量。
年,全市电子信息实现总产值13.8亿元,同比增长20.5%。生产手机壳的鑫诠精密和生产手机显示屏的信永辉电子年产值同比增速均超过70%,有力促进了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健康加速发展。
撰稿:高晓亮
发布:陈栋
审核:周琼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