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展古代礼乐文化漫谈访天坛北神厨

白癜风治疗方法 http://pf.39.net/bdfyy/jdsb/190423/7082970.html

北京有九坛八庙,分别是天坛、地坛、朝日坛、夕月坛、先农坛、先蚕坛、祈谷坛、太岁坛和社稷坛。其中,先农坛、祈谷坛、社稷坛都和吃饭有关,印证了“民以食为天”,先蚕坛主衣,其他的是综合性的,以天坛为最高。八庙是太庙、奉先殿、传心殿、寿皇殿、雍和宫、坛子、历代帝王庙和孔庙。九坛八庙彰显了古代社会对礼乐祭祀、等级秩序的重视,蕴含了天圆地方、阴阳五行等传统思想。

天坛在北神厨设立了免费展览,主题是礼乐祭祀。在清代,北神厨有90余人负责祭祀所用贡品。北神厨始建于明代,就在祈年殿东侧,三间大殿,一座井亭。礼乐在中国古代具有崇高地位,礼是天地之序,乐是天地之和。礼乐各有作用,可以理解为一种硬约束和软调和。软硬结合,天下大治。

祭祀时使用雅乐,雅乐为周公确立,特点是中正平和,朱元璋因此将其改名为“中和韶乐”。

不是古筝,瑟。二十五弦。可以联想到许多文献。《诗经》云:“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曹孟德《短歌行》:“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廉颇蔺相如列传》里秦王曾令赵王鼓瑟,赵王没办法,为之鼓瑟,蔺相如不忿,上前逼秦王为赵王击缶。李商隐《无题》诗云: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说明早期锦瑟的弦还要更多。

由此可说,中国古代是一个音乐社会,礼制规范秩序、推行教化,音乐调和精神、促进交流、提供娱乐。

祝,祭祀时跪下向神灵祷告的人,从字形就能看出来。祝,是一种乐器,即为上图。奏乐开始时,先击一下祝。类似于今天的场记板。

特磬架、特磬和特磬上的文字。磬主要是用玉做的,和镈钟相对应,所谓金声玉振,指声音洪亮、清晰,也比喻知识渊博、学问精到。《孟子·万章下》: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磬上的文字很有质感,右起第一列就有金声玉振的字样。

金声的代表——镈钟,镈钟上同样有文字,是为金文。左边的是挂镈钟的架子。

小铜马,目光炯炯有神

古代君王通过祭祀确立自己的合法地位,给贵族、百姓按等级排序。祭祀用的礼器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到了今天仍然是艺术佳作。礼器中最容易辨认的就是豆,豆是古代盛肉的容器。礼字的古体字是豊,是豆和曲的组合,曲的本义应该是酒,有酒有肉,奉献给上天,加上了示字边,才有了礼。中国的汉字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可见一斑。

盏、豆,光绪年间的白釉瓷器

耦荷釉,也是光绪年间

祭祀仪仗,两辆车,后面的车大象拉,前面的车不知坐谁。有两人搬着梯子,一人一半,方便皇帝下车。

明代的祭祀礼器主要是瓷器,乾隆觉得不够庄重,重新制定了一套规范,启用青铜器,复古行为。还赐给山东孔庙一套货真价实的青铜礼器,称为“商周十供”,分别是木工鼎、亚弓觚、方鼎、饕餮甗、牺尊、伯彝、宝簠、蟠夔敦、夔凤豆、父已卣等。其中木工鼎、亚弓觚、父已卣为商代遗物,剩下的为周代所造。分为2件盛酒器、1件饮酒器、3件烹煮器、4件盛食器。此引自报端,是为插叙。

一桶三炉

壶、簋、铏(盛菜)、登。登也是盛肉的,《诗经·大雅·生民》有云:“卬盛于豆,于豆于登。”

苍璧,一整块圆形的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zhishizx.com/dzsmj/79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