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治疗方法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226/5959473.html
翟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人口约一百七十二万三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11%左右。
据《元和姓纂》所载,翟(Zhái,Dí)姓在春秋时世居北地(今陕西省耀县、富平一带),后灭于晋,秦时子孙分散到今山西境内和江南各地。根据史料所载,春秋时齐国有翟楼新,战国时魏国有翟横,应当说在秦代以前,翟姓人已分布于今河南、山东、山西一带。两汉时,见诸史册之翟姓甚多,如翟方进、翟宣、翟义父子三人为上蔡(今属河南省)人,廷尉翟公为下邽(今陕西省渭南)人,翟牧为沛(今属江苏省)人,京兆尹翟荫为南阳(今属河南省)人,东汉时翟西甫为广汉雒(今四川省广汉)人……。这就说明,在两汉之际,翟姓人已西入陕西,南入四川、江苏。魏晋南北朝时,定居于汝南、南阳之翟姓颇为兴盛,后经繁衍发展,最后形成了翟姓汝南郡望和南阳郡望。此际,繁衍于庐江寻阳(今湖北省黄梅)的翟汤家族颇为引人注目,其子翟庄、孙翟矫、曾孙翟法赐、玄孙翟光俱有名于当时,并名垂青史。隋唐之际,翟姓依旧兴盛于北方,尤其是河南一带的翟姓尤为兴盛。五代十国至两宋,翟姓见诸史册之名人甚多,通过他们的籍贯来分析,翟姓在北方的河南、山东依旧很是旺盛,并且今北京一带已有翟姓人定居。而南方的安徽、江苏等地的翟姓已经初具规模,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北宋时的学者惠州归善(今广东省惠阳)人翟逢亨,表明此际已有翟姓定居中国南端的广东省。宋末元初,由于北方已由蒙古人统治,长江两岸兵火四起,相对稳定的河北、山东、山西等地之翟姓人繁衍的较为平稳,而皖、赣、苏、浙一带的翟姓人为避兵火,辗转于南方诸省,使两湖、两广等地都有了翟姓人。明初,山西翟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河北、山东、陕西、安徽等地。清乾隆年间,冀、鲁、豫三地之翟姓有闯关东迁居东三省者,并有沿海之翟姓渡海赴台,扬帆南洋等异国他乡。
如今,翟氏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河北、山东为多,这两省翟氏约占全国翟氏人口的45%以上。
1翟璜:
翟璜,亦名翟触,生卒年不详,出生狄族,战国初期魏国国相,辅佐魏文侯,并帮助其灭了中山国,爵至上卿。翟璜为相三十余年,为魏文侯推荐大量栋梁之才。推荐吴起守西河,推荐西门豹为邺令防备赵国,北门可为酸枣令抵御齐国,推荐乐羊灭中山国,推荐李悝改革变法,使魏国大治,历史上的翟璜巧言善辩,是个聪明人,至善终正寝。
2翟酺:
翟酺,字子超,广汉雒人,东汉人。东汉时期官员。
好《老子》之学,尤善长图纬、天文、历算。后来因为杀人,流亡长安,以算命为业,后来在凉州牧羊。遇赦还,征拜议郎,迁侍中。安帝时,补尚书。
上书朝廷
拜为尚书。这时安帝刚亲临政事,追感祖母宋贵人,全部封其家人。又大舅耿宝及皇后兄弟阎显等并用威权,翟酺上疏谏道:“臣听说微子装疯而离开殷商,叔孙通背弃秦朝而归汉,他们不是自己疏远君主,时势不可哩。臣蒙受特殊的恩典,蒙值不讳之政,岂敢同样受宠,而戴皇天、履后土。想到陛下应天命而登皇位,碰上中兴之机,当建太平之功,而没听说有致化的门路。大概远的不易明白,请用近事证明。从前窦氏、邓氏之宠,倾动四方,兼官重绂,盈金积货,至使议弄皇位,改变社稷。难道不是因为势尊威广,以致这种大患么?等到他们失败,头脑堕地,想做祭祀的孤豚,岂可得吗?致贵无渐失必暴,受爵不以正道殃必来得快。今外戚宠幸,功均造化,汉元以来,没有可以相比的。陛下的确仁恩周洽,以亲九族。然而禄去公室,政移私门,覆车之诫重犯,难道不会摧折?而在位的朝臣,没有人敢正议,唯唯诺诺,互相佐附。臣恐怕威权假给外戚,收回就很难,老虎添翼,一旦起飞,不可制止。所以孔子说:‘吐珠于泽,谁能不含?’老子说‘: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这是最安危之戒,为社稷的长远之计哩。“俭是德之恭,政存约节。所以文帝想作露台,计值百金,饰帷帐于秔囊。有人讥他为俭。皇上说:‘我是替天下守财,岂得乱用吗!’至仓谷腐而不可吃,钱串子朽了而不可数。今自初政以来,日子不长,费用赏赐已不可计算。敛天下之财,积无功之家,国库亏空,民物凋伤,卒有不虞之祸到来,又当重赋百姓,怨叛既生,危乱指日可待哩。“从前成王之政,周公在前,邵公在后,毕公在左,史佚在右,四个人挟而维之。眼看的是正容,耳听是是正言,一日即位,天下旷然,言其法度早已定了。今陛下有成王之尊而没有几个贤人辅佐,即使想和和平平,享太平之福,可能取得吗?“自去年以来,灾祸连续出现,地坼天崩,高岸变成低谷。如果居上位的能修身恐惧,那么还可转祸为福;如果轻慢天戒,那么害处不浅。愿陛下亲自慰劳怜恤,研精致思,勉力寻求忠贞之臣,诛远佞谄之人,损玉堂之盛,尊重仁义礼智信等天爵,割除情欲之欢,罢宴私之好。帝王图籍,陈列左右,心想亡国的原因,鉴观兴王得天下的原因,庶几灾害可以停止,丰年可以到来了。”书奏上去,不被皇上省察,而外戚宠臣都害怕、厌恶他。
3
翟鹏:
翟鹏(一年),字扶九(又字志南),号联峰,生于抚宁县城内。其父翟昊,性温厚,不善理财,家道贫寒。翟鹏自幼聪颖好学,才思敏捷,其母王氏下决心供他读书,自己昼夜纺织,以筹笔砚之资,崐翟鹏府试,其母割发易银为其拼凑盘缠。明正德三年(公元年),翟鹏饱学成才,一举考中进士,出任户部主事,转任员外郎,后又出任卫辉府知府,升陕西副使,进按察使。嘉靖七年(公元年),再升右金都御史,巡抚宁夏。
4
翟云升:
翟云升(—)字舜堂,号文泉,掖城东南隅村(今莱州市莱州镇东南隅村)人。童生试时,著名诗人、莱州知府张问陶(号船山)赏之,拔其为第一。道光二年()进士,清代中后期著名古文字学家、书法家。
翟云升少年聪颖,天资过人,习作曾令“塾师避席”。童生试时,著名诗人、莱州知府张问陶(号船山)赏之,拔其为第一,一时其文章一出,争传为范文。嘉庆五年()以第五名中举选为黄县教谕。道光元年举孝廉,道光二年中进士,授粤西知县。他性情淡泊,无意仕途。中举后任黄县教谕,不久便辞职回乡;道光元年()被荐举为孝廉方正,他坚辞不受;道光二年()中进士,授广西知县,以母亲年迈为由辞任;相国潍阳人陈文恪得知其学识渊博,推荐去京师任国子监丞,也没有成行。晚年,他深居简出,登门求教者“日踵其门”。
5
翟汝文:
翟汝文(—),字公巽,润州丹阳人。登进士第,初为礼局编修官,宋徽宗嘉之,除秘书郎。后责监宿州税,旋召除著作郎,迁起居郎。高宗时任翰林院学士兼侍读,升参知政事,因与秦桧不合,在职仅二个月。绍兴二年(年)携子定居临海,初寓巾子山景德寺(今茅庵),曾为建观音殿。
6
翟瓒:
翟瓒,字庭献,昌邑逄翟村(现属昌邑市奎聚街办东逄翟村)人。明正德癸酉科中举,授工科给事中,有直声,出为河南佥事,旋因功升湖广巡抚。曾做过嘉靖皇帝的老师。
嘉靖十四年()宁乡农民梅四保揭竿起义,聚众数千人。引起明王朝的惊慌,即令湖南巡抚进行征剿。巡抚翟瓒、参议刘恩、佥事张素等奉命前往招抚,梅四保识破朝廷奸诡,严词拒绝。翟瓒见招抚不成,便令部将李日章率领官军,对梅四保部进行征剿。梅四保诱敌深入,将官军打得落花流水。翟瓒怒极,增派兵力,令宣慰使彭宗舜率军再次围歼起义军,在烟竹冈、衡州等地的战役中,起义军终因寡不敌众,最终被官军打败。
7
翟大坤:
翟大坤(?—)清代画家。字子垕,号雪屏,后病耳,又自号无闻子,本籍浙江嘉兴,寄居吴门(今江苏苏州)。性萧散好书、画,书学十七帖、孙过庭。山水兼宗宋、元,下笔深秀,奄有诸家之长。任意挥洒,皆成妙构。于倪、沈尤合度。写生亦得沈周、陈淳遗意。间作墨竹巨幅,亦绝妙。其沙村访友图最工。故宫博物院藏有其乾隆三十七年()作伙林曳杖扇。
8
翟风翀:
翟风翀(~),字凌子,明末大臣,山东益都人。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西河镇河南村人。年(万历三十二年)举进士,历任吴桥、任丘知县,颇有政声。
入为御史,出按辽东。时边患频仍,请选将增兵,建仓储粟以备荒,深受神宗嘉许。原辽东参将吴希汉因失职听勘,但因请托宦官,20年不得决,且欲复职。他去后一讯得实,将其斩于边地,军心大快。山东旱灾严重,他疏请遣官带银16万两往赈,饥民多存活。时宦官吕贵等相结为奸,他上疏论吕贵等人罪,神宗大怒,贬谪其为山西按察使经历。御史尚宾亦极论时弊,被贬谪为江西布政使检校。二人同日贬官,时称“二谏”。天启初年,起为南京光禄少卿,继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延绥。受魏忠贤排斥,被削籍为民。崇祯初起为兵部右侍郎,不久巡抚天津。后以疾归,死后赠官兵部尚书。年11月御史翟风翀说:“上不见廷臣,又二十五年矣”。香港文学家,金庸先生在长篇小说《碧血剑》袁崇焕评传中提到此事。
翟氏八大历史名人!
总有一位让你膜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