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风煦暖,春暖花开。假期结束的第三天,南京的气温已经飙到了24℃,让乐乐不得不感慨,春天,真的来了!
图源:小红书
CAI_采春天,唯有美景与美食不可辜负!一到春天,江苏各种蓬勃鲜香的食材也多了起来。
江苏的春菜,还特别的讲究,有俗语云:“不时不食,食必味美”。
一起来看看江苏各市春日里都爱吃什么吧!
关于南京属于苏南还是苏中的争议,一直没有消停过。
不过南京人春天却又好像跟苏北人有点相似,尤其喜欢吃“草”!
南京三草
南京人视为宝的“三草”是菊花涝、木杞头,马兰头,这三种野蔬自称一菜,也就是传说中的“南京三草”啦!
芦蒿炒香干
可以说,没有芦蒿炒香干,南京的春天就不完整了!
菊花脑蛋花汤
图源:镓明
菊花脑指得就是七头一脑中的菊花脑啦,是南京的特产,清爽剔透的口感成为南京人餐桌上的至爱~
“三月不减肥,四月徒伤悲”,到了春日,不少姑娘都嚷着要减肥了!
但是,在苏州,春天减肥是不可能的~因为...接下来的日子里,苏州的美食实在太多了。
腌笃鲜
腌笃鲜应该是每个苏州人都知道的菜肴吧,每年春天的必备佳肴~菜如其名,是真的很鲜美。
口味咸鲜,汤白汁浓,肉质酥肥,笋清香脆嫩,鲜味浓厚。
红烧塘鳢鱼
春天,塘鳢鱼最是肥美。虽然体型较小,但塘鳢鱼却肉质细嫩,苏州人喜欢红烧或者清炖烹之~
松鼠鳜鱼
“桃花流水鳜鱼肥“,苏州有道名菜,就叫“松鼠鳜鱼”。春天正是鳜鱼最肥嫩的时候,吃上一口酸甜鲜美的鳜鱼,仿佛吃下了一整个春天~
春天的常州,不管是水里的河鲜、湖鲜,土里的野菜,山里的春笋,都可以让你吃到不一样的春天的味道。
图源:网络
马蹄鮰鱼狮子头
鮰鱼狮子头用的是“长江四鲜”(刀鱼、鲥鱼、鮰鱼、河豚)之一的鮰鱼鱼肉做成的~除了鮰鱼,常州人也喜食河蚌狮子头~
兰陵鳝
常州本地人请客,一定会上的一道传统菜,就叫做“兰陵鳝”,也叫“兰陵脆鳝“,烹炸过的黄鳝外韧里脆、酸甜可口~
背靠青山、临近长江,镇江以其独特的地理优势享“鱼米之乡”的美名。
每年春天,肥美的江鱼被一番侍弄,被端上镇江人的餐桌,真是生活在这里的小确幸~
刀鱼
“长江四鲜”之一的刀鱼,被镇江人打捞上来后,或油炸、或清蒸、或红烧,做成美味的菜式,鲜鲜美美地吃过一整个春天~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吃”季也在于春。春日里吃的好不好,决定了无锡人接下来三个季度的活力指数~
油焖春笋
食笋方知春味,当季春笋壳薄肉肥,色白质嫩,清香脆爽,其味鲜美悠长~
荠菜豆腐羹
荠菜配上滑嫩嫩的豆腐,清新而爽口,最适合春季吃啦~扬州的春天,吃鱼吃菜,居然还吃花花!油炸玉兰花、凉拌二月兰,都是这里的特色~
油炸玉兰花
植物园里的玉兰花掉落的花瓣,都可以油炸着吃~味道清香中有点微甜~
拆烩鲢鱼头
拆烩鲢鱼头也是春季时令菜式,也是扬州人的特色菜~鲜美而回味无穷。
春日的“溱湖八鲜”在泰州素来很有名,很多慕名前来泰州的“吃货”们,都是奔着“溱湖八鲜”来的~
溱湖八鲜
所谓“溱湖八鲜”主要指溱湖簖蟹、溱湖银鱼、溱湖青虾、溱湖甲鱼、溱湖“四喜”、溱湖螺贝、溱湖水禽、溱湖水蔬等
面对南通春日的美食,多少嚷嚷着要减肥的妹子,打消了念头,各种湖鱼江鲜,风味野菜,承载了一整个春天~
红毛虾
图源:网络
红毛虾,南通人最熟悉不过了。酒呛红毛虾,是家常的海鲜美味,三四月份,是红毛虾上市的时节,鲜嫩肥美的味道让人过口不忘~
马兰头图源:网络
路边、田野到处都有的马兰头~常见的吃法是马兰头拌香干,清炒马兰头,口感脆嫩清爽~
徐州的春天,空旷的田地里总能看见大爷大妈挎着小菜篮到处挖野菜的情形。徐州人对也是钟爱于“吃草”啊~
荠菜饼
荠菜绝对是徐州春日野菜界的扛把子,徐州人对荠菜的热情,也是只增不减~洋槐花
槐花蜜就是来源于洋槐花,还可以用槐花做成饼、饺子等。天气逐渐暖和了,淮安的各种时令美食,也渐渐端上餐桌了~看看淮安人都爱吃什么菜式。
软兜长鱼
是淮安全鳝席中最具代表性的传统名菜。其色泽乌亮,纯嫩爽口,香气浓郁,鲜美绝伦,有“软兜长鱼透骨鲜”之美誉~
茭白
(淮安人称Gao瓜)、一盘gao瓜炒肉丝,能多吃好几碗米饭,简直下饭神器!
每年一到开春,连云港都会掀起一股挖荠菜的热潮,不时能听见一些大妈的对话,“走啊,挖荠菜去呀?”,“行啊,走,去哪里挖?”
苋菜
苋菜有青叶和红叶两种,以炒为主,也有烧汤的,烧出来的汁是红色的,配上香喷喷的大米饭,超有食欲~
荠菜包子
荠菜在苏北篇出现的频率真的很高,看得出来苏北人对荠菜的热爱。各种烹饪方式,表达的满满都是对荠菜的爱~
春天已到,须迁人请开启吃草模式,各色野菜,任你挑选~
蒲公英
北方又叫婆婆丁,宿迁人春日里常采常买的一种野菜,凉拌清炒都很鲜美~春天是盐城的“花”季,也是吃货们成群结队的季节~来看看盐城都有什么特色的春季美食~
鱼汤面
东台鱼汤面遍布盐城的街巷,用鱼骨熬出的汤汁浓稠而鲜美~你的家乡还有哪些春日限定美食呢?
评论区里交流一下吧!
南京吃喝玩乐整理发布转载请联系授权
??商务合作
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