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古村落历史文化价值及其保护利用

邢台历史悠久,是“先商之源,祖乙之都、邢侯之国”,历史上曾四次建国、三次定都,素有“鸳水之滨、襄国故都、依山凭险、地腴民丰”之誉,自隋唐以后一直为府(路、州)城。邢襄大地还保存着为数不少的古村落,其中既保存着古老而富有地方特色的民居,又遗留有寺庙、道观、石碑、戏楼、古寨墙、古商路、古井、生产生活用具等物质文化遗产,更具有土布纺织、茎编、石作、木雕、剪纸等生产生活技艺,还继续演绎着悠久而多彩的民间传统习俗。

按照为大部分古村落专家认可的标准判断,邢台古村落主要分布在京广铁路以西的邢台、沙河、临城、内丘四个山区县;这些古村落,大体分为两大类,一类分布于深山区,另一类分布在浅山区以及山区和平原结合部,本文称之为山前古村落。

一、邢台古村落的历史文化价值

古村落铭记着社会历史发展的烙印,承载着一个地区的地域文化和民俗文化,是祖先留下的珍贵的不可再生历史文化遗产。邢台深山区和山前古村落,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既具有相对一致的文化传统,又各具特色,是北方农耕文明的活化石,保存和继续演绎着中华文明的精彩篇章,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和保护利用价值。

(一)移民文化。邢台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历史上战火时有发生,每至朝代更替之时,各派政治力量在此进行反复争夺和厮杀,村落屡次毁于乱世。大乱之后出现大治。新的王朝建立之初往往能做到顺应历史要求和民众愿望,励精图治,发展生产,组织人力,复垦农田,其重要措施往往是移民。移民不仅创造了物质财富,还带来了各地的民俗民风,更在艰难的创业过程中展示了团结一心、不畏困苦、拼搏进取、艰难创业、勤奋俭朴、奋发有为的创业精神。移民文化在石碑、族谱、祠堂、传说、民俗中都有反映。

(二)建筑文化。古村落中的建筑包括民居、庙宇、祠堂、戏楼、书院、古桥、寨墙、作坊等,在这些建筑物中,民居是体现村落文化的综合体。民居中包括对联、匾额、族谱、地契、瓷器等历史见证物,其建筑格局、形制、材料和装饰风格反映了特定地区特定历史时期人们的生产生活状况、风俗习惯和精神追求,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复合体。

1、太行深山区古村落和山前区古村落共同的建筑特征——设有防卫设施。由于中国古代尤其是进入近代以来,社会不断出现混乱,兵匪为患,为保证乡民和家族安全,不少古村落中建有寨墙、阁门、碉楼、暗门、暗道等防御设施,远远相连,户户相通。

2、太行深山古村落民居特征。整体来说,分布于深山区的古村落,民居因地定型,建筑材料就地取材,石砌墙体,石板铺顶,墙面和石缝都算不上规整;门当、户对等建筑构件比较粗朴。其民居较为厚重古朴,不事雕琢;街巷狭窄,石板铺地;村落依山就势,高低错落,具有整体美感。这反映了太行山人淳朴厚道、勤俭耐劳的古朴民风。

3、山前区古村落民居特征。邢台市离儒家文化发源地山东省和作为元明清三代统治中心达年的北京不远,有府学、县学。邢台县山前古村落离邢台市区较近,特定的地理历史和人文环境,决定了山前古民居呈现如下特点:建筑整体为石砖土木结构,墙体下部建筑材料一般为就近取材的青石,石面平直,錾工讲究“一指三刀”,石缝细致工整;上部为蓝砖,分为卧表和立表两种;内墙是土坯,房顶为木架结构。院落多为四合院,民居内人员居住和建筑规制遵从特定的规则:长辈住正堂,儿女住厢房,北屋比东屋高,东屋比西屋略高,做厨房用的南屋最低。这种建筑规制和作为封建社会统治中心的宫殿是基本相同的。山前古村落的居民特别注重大门口的建筑质量和装饰,古民居大门口上方有砖雕大字,墙体所用砖石比院内房屋所用砖石更为整齐规则;大门为厚重坚硬的木质材料做成,大门下部和内部两角镶有铁皮,用制作精美的大铁钉把铁皮钉在木门上;大门上有铁质椒图(龙生九子之一,俗称狮子头)铺手,形象逼真,做工考究;门口两侧墙体有雕工精巧的人物、动物或花鸟图案,门口两侧地面放置带有雕刻图案的方形上马石、门墩石或抱鼓石,门墩石上的雕刻图案有麒麟、狮子、鹿、仙鹤、荷花等寓意美好的图案。整个大门口给人端庄威严、气势不凡的感觉。古民居的木雕、石雕、砖雕等装饰物雕工相当精美,具有文化价值和一定的艺术价值。这些雕刻装饰物分布在门楼和大门口上方及两侧、影壁、正房抱厦下和房脊上。一般说来,门楼木雕以图案为主,大门口、二门口上方和两侧的砖雕、石雕多为文字,文字或刚劲厚重,或清秀精致,或古朴自然;大门口木枋、木挂落和屋檐下的雀替木雕,多为龙凤呈祥、喜鹊登枝、葡萄、蝙蝠、寿星、暗八仙(用八仙所用器物代表八仙)等吉祥图案;影壁常见莲花、牡丹和祥鸟瑞兽砖雕图案,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房脊上砖雕则是鸱吻(龙生九子之一,俗称望天吼)之类镇宅之物。

4、道路、桥梁和排水设施。邢台西部山区沟谷纵横,河谷溪流遍布,山区村落往往依山傍水而建,居民为了便利生产生活,抵抗自然灾害,修建了石桥和排水沟。在邢台现存古村落中,有材质各异,大小不一,千姿百态的古石桥;不少村落建有设计科学合理、坚固耐久的排水设施。邢台南关商业区在明清民国时代是冀南地区重要的商品集散地,邢台和山西晋中地区以至于陕甘宁蒙的物资交流穿越太行山各个孔道。在太行山深山区,清朝的古商道保存完好,桃树坪村至今保留有接待客商的骡马店。

(三)生产生活方式。邢台古村落现存大量的犁耧锄耙、镢镐镰锨、石磨、石碾、石臼、石井、瓷器、陶器等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遗存。在深山区古村落,仍然在使用着古老的生产生活用具,沿袭着古老的生产生活方式,这是活生态的农耕文化。

(四)民俗礼俗。西周时期是中国礼仪的形成时期,邢台是西周时期文明礼仪的重要推行场所,邢台古村落具有古老的礼仪和风俗习惯。

(五)儒家文化、道家文化。邢台古村落的建筑文化深受儒家和道家文化的影响,山前古民居的大门口上方和两侧的砖雕、石雕大多为国学经典中的名句或从四书五经中提取凝练而成的短语,反映了主人公的为人处世之道,颇具教化功能。如积善余庆、义路礼门、为善最乐、公忍廉读、光前裕后等等。古村落民居大门口和厦檐下的木雕往往有八仙或暗八仙图案。这显示了邢台人既崇尚修齐治平、自强不息的儒家入世文化,又追求飘逸洒脱、清净自然的道家生活。

(六)佛教文化。自东汉永平十年印度高僧迦叶摩腾和竺法兰来到南宫,建立了中国第一座佛寺普彤寺之后,佛教开始在邢台广为流传,并且最终发展为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有中国特色的宗教。邢台古村落中有许多在当地有影响的佛寺。

(七)民间艺术、民间技艺和民间文学。邢台古村落中,产生和保存了大量的民间传说,这些传说承载了居民的历史记忆和美好祈愿,蕴含着朴素的道德观念,也是对乡人进行优良品德教育的鲜活教材。

(八)村落中的古树名木和原始信仰。由于受地势抬升的影响,邢台西部地区降水量较大,土地肥沃,雨热同期,有利于树木生长。因为明朝初年山西移民的出发地是大槐树,移民到达邢台后,有栽槐树立村纪念先祖的习惯。所以在邢台古村落中基本都有树龄达五六百年的古槐。有些村庄还有树龄长、树干高大的皂角树、银杏树、石花树、苦楝树等较为珍贵和稀有的树种。古村落居民敬畏自然,爱护树木,往往在古老高大的树木旁建庙祭祀树神,正因为如此,古树名木才成为邢台古村落的一道亮丽风景。另一方面,古村落的居民对于山神、水神、土地神等自然神都极其崇拜,因此在古村落中有数量可观的自然神庙和神龛。

(九)战争文化。古黄河曾经长期流经邢台地区,太行山高大奇险,沟谷纵横,纵贯公里,是我国第二、三阶梯分界线。古邢台表里山河,农耕发达,占据邢台,南下可逐鹿中原,争霸天下,退可依托太行,建立战略根据地。邢台的地理位置,决定了邢台古村落遗留有深厚的战争文化。如邢侯搏戎抗郑,赵襄子文治武功,黄巾军在灵霄山建立中央大寨,李世民征战窦建德,黄巢义军血战路罗一带深山,明朝在太行山上修筑内长城及其关隘和配套烽火台。英雄豪杰,金戈铁马,在太行山留下了深深印记。脱锁沟、徘徊村、放甲铺、城计头、将军墓、赵孤庄、马厂(场)沟、军营、太子井、大仓小仓、血流峪、天明关、营房台等等地名,标榜着邢台人民崇尚正义、反抗暴政、抵抗侵略的英雄气概。

(十)红色文化。邢台历史上不但爆发过张角起义、义和团运动等反抗黑暗统治、挽救民族危亡的大规模农民起义,还于年建立了党的组织,“张氏三杰”之一的张信卿曾在崔路小学教书,传播先进思想;年,冀南党组织发动的支援中央红军长征的“冀南暴动”失败后,暴动领导人曾经转移到西部山区活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杨秀峰领导的冀西民训处在临城、内丘一带活动;邢沙临内山区四县是太行抗日根据地组成部分,八路军领导人朱德、彭德怀、左权、刘伯承、邓小平曾经到西部山区指导工作,陈赓、陈锡联、秦基伟、张贤约等八路军将领跃马太行,领导抗日军民抗击日本侵略者;太行一、六分区党政军机关、太行山区四县党政军机关在山区不少古村落活动,领导当地抗日战争;抗日军政大学曾于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在浆水一带办学,抗大各个机关和干部学员分散在浆水、前南峪、内阳等村庄;太行山造就了众多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时期的战斗英雄和拥军模范,邢台县内阳村子弟兵母亲郭爱妮闻名全国,受到毛主席亲切接见……太行古村落不少人家大门口悬挂“为民立功”、“人民功臣”、“保卫治安”、“售粮光荣”等英模牌匾;冀南银行行长高捷成牺牲于内丘白鹿角,八路军师新十旅范子侠旅长血洒沙河柴关……太行山是红色的山,英雄的山,太行古村落是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

二、邢台古村落的保护利用

时代的风雨使得村门阁楼、戏楼、寺庙道观、石碑等历史遗存遭受严重毁损;由于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农具、石磨、石碾、古井等传统生产生活用具基本废弃不用,剪纸、茎编、石刻、木工、砖雕等生产生活技艺的传承面临困境,传说、民俗等民间文化面临失传境地。可以说,保护古村落文化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尤其是在邢台市区和各县城古建筑保存不多的情况下,保护开发古村落就显得更为重要。针对邢台古村落历史、文化、经济价值和现状,提出如下保护开发建议。

(一)保护利用原则

1、落实新发展理念。古村落保护利用要坚持前瞻性、现实性,实事求是,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2、保护为本,防止过度的商业开发。在古村落保护开发过程中,要有专家全程指导,原汁原味修复,保护整体风貌。修复建筑物时尽可能搜集原有建筑材料,运用原有手工技术,做到修旧如旧;栽种树木也要考虑视觉效果,以使古村落和周边景物视觉统一,和谐自然,充满人文气息。否则,就会适得其反,破坏古村落的历史文化氛围,降低古村落的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

3、古村落保护利用要和扶贫攻坚行动、美丽乡村建设、生态建设同步进行。古村落保护开发过程中,要山、水、林、路、街、巷、坑、厕统一治理,既要保护利于古民居古建筑,也要搞好村容村貌整治;既要治理村内坑塘、街巷、厕所,也要整治绿化村边山岗、道路、沟渠,把保护开发古村落和美丽乡村建设、生态建设、扶贫攻坚行动结合起来,把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生态文明建设结合起来,使村民感受到保护古村落给他们带来的生活改善。

4、全体村民共享古村落保护利用成果。无论农业景观,还是古村落景观,都是农民辛勤劳动的结晶。发展古村落旅游和农业观光休闲游,不能没有农民参与。在发展乡村旅游缺少资金的前提下,吸引外来资金发展农村旅游业是可行的选择。但是,如果只照顾外来客商和村集体的利益,就得不到农民的理解和支持。在有些古村落中发生的村民关门谢绝游客参观现象,就说明了这一问题。

5、注重精神文明建设。要深入挖掘村落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先人勤俭耐劳、家庭和睦、邻里互助、重德育才等优良传统,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民间技艺,编辑记录蕴含朴素道德的民间传说、民间故事书籍和村志,尤其是注重培养新乡贤,使他们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起到带头作用。

(二)古村落保护利用的具体措施

1、走访调查,摸清家底。建议市政府统一部署,相关部门牵头,抽调专业人员,组成调研队伍,进一步深入相关村庄进行摸底调查,搞清古村落的分布、规模和人口居住状况,古民居、店铺(票号)、宗祠、戏楼、庙宇道观等物质文化遗产完好程度,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况,保护开发价值、修复费用等详细情况,并照像、编号、造册,留存真实可靠的档案,为科学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

2、科学论证,制定保护、利用规划。根据走访调查取得的第一手资料,组织历史文化、古村落、乡村旅游、生态建设、美丽乡村建设、文保、规划等方面的专家进行科学论证,并在此基础上制定颁布《邢台市古村落保护利用规划纲要》,统一规划部署,有序推动工作。相关县(市)乡、村也要制定更为具体详实的古村落保护开发规划。规划要完美,更要切实可行,避免政府唱独角戏,村民没有参与积极性、甚至有抵触心理和行为的情况出现。

3、先易后难、梯次推进,建立古村落保护利用长效机制。首先,要在古村落持续广泛宣传古村落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各地保护开发古村落的成功案例,提高古村落居民对自己古老家园历史文化价值的认识,使他们认识到保护开发古村落也可以致富奔小康,从而做到自觉保护自己的家园。其次,可以建立古村落巡查制度,市、县、乡三级文化、建设、司法等有关部门和人员成立联合巡查组,确定专人对有价值的古村落进行巡查;地方派出所和村庄共建防火防盗的联防队,严厉打击偷窃盗卖文物和建筑构件行为,加强古村落保护工作。再次,对于有可能即将消失又不能例如文物保护的古建筑、古民居,由地方政府牵头,文化、住建、规划等部门协调联动,尽快采取行之有效的修复保护措施。第四,制定全国第一部《古村落保护实施办法》,建立起对古村落保护的长效机制,争做古村落保护方面的表率,扩大邢台在全国影响。

4、多措并举,解决古村落保护利用的资金难题。首先,在统筹规划古村落保护利用的前提下,可以捆绑使用扶贫资金、美丽乡村建设资金和农业开发资金。危房改造资金优先用于修复有保护价值的古民居,美丽乡村建设资金优先用于有保护价值的古村落街巷整治和改水改厕,农业开发资金优先用于有保护价值的古村落生态农业开发。其次,基层政府应积极支持具备条件的村庄申报国家级古村落,争取中央财政资金的支持,以示范效应带动周边村庄积极保护祖祖辈辈留下的历史文化遗产。再次,以农村集体承包地和农民宅基地确权颁证改革、赋予农民财产权为契机,由农户联合抵押贷款,保护开发古村落。四是,树立开放思维,引进外来资金保护开发古村落。

5、创新思路,破解古村落保护利用的土地限制难题。开发利用古村落周边荒山、荒丘、荒沟、荒滩,利用占补平衡政策,可以在古村落旁边为需要建新房的村民规划宅基地,以防止村民拆旧屋建新房,还可以为建设停车场、旅馆等公共设施提供用地。

6、成立股份制旅游合作社或旅游股份公司,培育富民产业,创新古村落保护与利用模式。有保护开发价值的古村落可成立旅游合作社,也可引进资金建立古村落旅游股份公司;古民居的住户以房产入股,村集体以公用土地入股,公司投资统一维修古民居等各类古建筑,也可以统一租用集中连片无人居住古民居(有利于解决产权纠纷)进行维修,公司、古民居房东、村集体合作发展古村落旅游,按合同和股份分红,共享古村落保护开发成果。公司或合作社可以组织农民发展有机农业,利用传统生产工艺在古民居加工生产特色农产品(石碾子小米、玉米面)和特色有机食品(如石磨豆腐),组织农民开发生产传统手工艺品(如布鞋、老粗布);依托绿水青山、田园风光,发展乡村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生养老、创意农业、农耕体验,培育扶贫产业,增加农民收入。这样就能较好地处理保护开发古村落和村民利益冲突问题,使村民共享发展成果,避免有些古村落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集体或开发商卖票得利,村民关门谢绝游客参观的现象发生。

7、编写村志,建设村落文化展览馆,弘扬村落优秀文化。挖掘村庄发展历史和村落红色文化、民俗文化、乡贤文化,在古民居中建设村落历史展览馆、民俗文化展览馆、农具展览馆、清末民初北方农村服饰展览馆、清末民初农村生活场景展览馆等主题展览馆,展览英烈和乡贤的事迹,展示生产生活技艺和民间文化,讲述侵略者的暴行,对村民和参观者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通过展览展现先辈艰苦创业、勤奋耕读、勤俭节约、和谐相处、乐善好施的优良传统并教育后人。

8、加大宣传力度,唤起人们对古村落的保护利用意识,进一步提高邢台古村落的知名度。一方面,在本地各种媒体开设古村落文化栏目,宣传古村落的历史文化价值,唤起全社会对古村落保护开发工作的重视。另一方面,借鉴外地古村落保护开发的成功经验,挖掘邢台古村落的历史名人,创作文学作品和影视剧,借以宣传邢台,扩大邢台影响,发展邢台旅游业。

邢台古村落数量相当可观,保存较为完好,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对古村落进行保护利用,不仅能使邢台形成“古城区历史文化观光游——山前古村落乡村文化休闲游——太行山水自然风光和太行山古村落农耕文化体验游”连线成片旅游格局,打造太行山旅游经济带,从而促进我市旅游和文化事业发展,提高我市美誉度,而且可以发挥古村落作为历史文化载体的教化作用,发扬乡贤文化,深化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早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下一篇4

赞赏

长按







































娌荤櫧鐧滈鍋忔柟
鍖椾含鐪嬬櫧鐧滈鍘诲摢涓尰闄㈡瘮杈冨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zhishizx.com/dzstc/4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