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元村炼成记

中科白癜风医院微信 https://4001582233.114.qq.com/ndetail_3934.html

“沼山常叠翠,枫叶正流单;茶果三秋满,情怀万里宽。”这是沼山村乡村振兴馆中《景仰沼山》的诗句。

位于黄石大冶保安镇西南部的沼山村因背倚沼山而得名,自唐代以来就有人居住,距今已有余年。

全村有8个自然湾,3个水库,山水交相辉映,春天桃花十里,秋天瓜果飘香,村里的刘通湾更有湖北“小婺源”之称。

之前的沼山村不富裕,对外负债累累,年被定为省级贫困村。之后,沼山村大力举办采摘节和桃花节,让沼山出了名,村民致了富。年9月,沼山村成功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如今,村里更是年收入过亿,成为了“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

沼山村是如何利用旅游脱贫致富的呢?

01

创优环境打造小桥流水人家

“要想致富,得先修路。”沼山村党总支书记张远兴说,“刘通湾里面的那条河以前是条臭水沟,沟旁的道路上全是乱搭乱建的猪圈、茅厕,很不雅观。我们一直都想拆除,但是很难说服村民们。”

年9月,张远兴专门赶着村民们吃午饭的时间“现身说法”。他走进一户村民家,站在家门口吃饭的村民面前,指着屋前的猪圈、茅厕,跟他们讲这样吃饭是多么不卫生、不雅观,附近居民听见后都围了过来。

这时,一个平时很爱干净的老人陈海玉也围了过来,她看到张远兴正在劝说拆厕所修路的事,连忙走上前说到:“你要是敢动,我第一个拆!”

说拆就拆。当天中午,张远兴就集合七八个党员和村干部,把村民屋前屋后的猪圈、茅厕进行了初步拆除。之后,村里按照统一规划重整了道路,并争取到二十多万元整治了臭水沟,这就是刘通湾内著名的旅游景点“中心港”。

“当时村里并没有资金,但凡我们村干部能自己动手的,就绝不花费一分钱。”张远兴回忆起之前的种种困难,不由地感慨,“年村里要修一座小桥,如果请外面的施工队要花5万元,我们商量后,决定自己做。”

那时正值酷暑,张远兴等4名村干部买了钢筋、水泥,在一位泥工师傅的指导下,整日顶着炎炎烈日在村里修桥,还有不少村民路过时前来帮忙。不到一周的时间,他们就把这座8米长、5米宽的桥建起来了,并且只花了元。

自那以后,村里逐步开始了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如今的沼山村早已不同以往,入村主干道为宽约7米的旅游专用道,是大冶市“四好公路”示范路,8个自然湾硬化道路20余公里,实现户户通公路。

02

挖掘资源建造春风十里桃林

沼山村村民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大力种植茶油、兰竹、枞树、狗血桃等经济苗木。

“过去村里栽种过桃子、李子等水果,还有各种蔬菜,但因为品种不好、分散经营,卖不出好价钱,村民栽了砍,砍了栽,瞎折腾。后来,村里专门邀请了农科院的专家来分析土壤,最后决定大规模种植桃树。”张远兴介绍道。

桃树规模逐渐增大,形成了万亩桃林,上演了现实版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年,沼山村开始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组建宣传队、服务队、考察队等,大刀阔斧地发展乡村生态旅游。

年,沼山村成功举办了第一届采摘节,年举办了第一届桃花节,至今已举办了6届桃花节和11届采摘节。

“之前我们定下的目标是实现每年接待5万人,别人觉得我们夸海口,如今我们每年接待30万人,旺季时每日接待量就超过3万人。”张远兴自豪地说道。

沼山村依托桃花节和采摘节,举办了“桃园相亲会”,每年吸引周边余人参与,同时以桃文化为主题开展诗歌朗诵比赛,组织果树认领等活动。

年,在笑天螺庄园余亩果树认养基地,狗血桃、黄桃、酥梨、脐橙、丑八怪等余棵果树被认养。

沼山村还积极打造全域旅游,根据旅游资源的特点,推进旅游招商引资和资源整合,共引进旅游项目12个,涉及观光休闲、文体民俗、采摘体验、养生养老等方面。

03

发展产业创造村里亿万收入

年,为了摆脱贫困村的帽子,村里成立了德佳种养殖专业合作社,5个村干部每人出资一万元,想先“试试水”,看能不能把村里农民的农副产品“盘活”。他们白天处理村里大小事务,早晚加工本地的豆折、糍粑,之后销往周边城市。他们把所得的利润用来添设备、建厂房,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我们每天早上8点上班前,就要把当天的豆折切好,然后晾晒,晚上下班了再回去收。”村总支委员刘传艳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说道,“后来规模越做越大,产品供不应求,我们就号召村民跟我们一起做,带动村民们一起发家致富。"”年,德佳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进一步扩大生产经营范围,将狗血桃等水果也纳入生产经营范围,并生产桃花酒、桃胶等产品。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运用,沼山村也搭上了农村电商的快车。合作社将家农户组织起来,统一购进果树品种、进行技术指导、印制产品包装,将地理商标产品狗血桃销往北京、广州等地。

之后,沼山村还打造了果树苗圃种植基地、小龙虾和湘莲套养基地等,大力发展村内经济。同时,沼山村还坚持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户致富,建起了20多亩的“扶贫林”,所得收益全部归33户贫困户所有。

从年到年,沼山村狗血桃由滞销变为供不应求,价格翻了几十番,农家乐从1家发展到家,沼山村村民人均收入从元到如今的元,集体经济从不足5万元到如今近50万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沼山村的经济发展,直接或间接带动了千余人从业,王祖湾村民石惠萍仅靠一张桌子一口锅,卖小蒜粑就赚了2万多元。如今,回村定居的人一波接一波。沼山村留住了年轻人,也留住了乡愁。(党员生活全媒体记者鲁梦琪;党员生活摄影记者张博伦;通讯员卢彦端)

近期重磅

END

来源

《党员生活》年第01期·下,有删改

长按封面阅读本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zhishizx.com/dzstc/83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