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753196.html点击蓝字 52、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史襄哉《中华谚海》
53、视时而立仪。《管子·国难》
54、事断于法。——邓析
55、石以砥焉,化钝为利;法以砥焉,化愚为智。——刘禹锡《砥石赋》
56、圣人之为国也,观俗立法则治。——《商君书·算地》
57、圣人之立法,本以公天下。——陈亮
58、圣人为法国者,必逆于世,而顺于道德。——《韩非子·奸劫弑臣》
59、圣人立法以导民之心,各使自然。使生者无德,死者无怨。——《文子·自然》
60、省刑之要在禁文巧。——《管子·牧民》
61、省刑之要在禁文巧。《管子·牧民》
62、慎到:有权衡者,不可欺以轻重;有尺寸者,不可差以长短;有法度者,不可巧以作伪。(唐·马总《意林》)
63、设若上无道栓,则下无守法。——葛洪《抱朴子·判子》)
64、设而不犯,犯而必诛。——曹操
65、赏厚而刑,刑重而威,必不失疏远,不违亲切。——《商君书》
66、善制法者,为匠人之用矩,不善制法者,如陶人之用型。(明·庄元臣)
67、如平直必以准绳。——《吕氏春秋·分职》
68、如平直必以准绳。《吕氏春秋·分职》
69、人之道在法制,其用在是非。——刘禹锡《天论》
70、人能胜乎天者,法也。……法大行:则是为公是,非为公非。——刘禹锡《天论》
7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
72、驱天下之人而从善远罪,是刑之所以措,而化之所以成也。——柳宗元《断刑论》
73、其知而犯之谓之故,意以为然谓之失。——张斐
74、宁正以逆众意执法而违私志。——桓范《政要论·为君难》
75、明慎所职,毋以身试法。——《汉书·王尊传》
76、吏不良,则有法而莫守;法不善,则有财而莫理。——王安石
77、立宪利于国,利于君,利于民。清·郑观应
78、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王安石《周公》
79、立法之业,益为政治上第一关键,觇国家之盛衰强弱者,皆于此焉。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80、立法设禁而无刑以待之,则令而不行。——苏辙
81、立法普法执法司法依法治国,公正公开公平公道秉公为民。——卢志勤
82、历法禁,自大更始,则小臣不犯矣。——苏轼《策别第六》
83、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司马迁
84、可行必守,有弊必除。——刘禹锡
85、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丘
86、君子所以尊者,令。令不行,是无君也,故明君慎令。——《全上古之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87、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此谓为大治。——《管子》
88、爵不可以无功取,刑不可以贵势无。——《三国志》
89、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论语·为政》
90、禁胜于身,则令行于民;上不行法则民不从彼。——《管子·法法》
91、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三国志·诸葛亮传》
92、国无常治,又无常乱,法令行则国治,法令驰则国乱。(汉·王符《潜夫论·述赦》)
93、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韩非子·有度》
94、国不可无法,有法而不善与无法等。——沈家本(清)
95、故治国无其法则乱,守法而不变则衰。——欧阳询《艺文类聚》
96、功同赏异则劳臣疑,罪钧刑殊则百姓惑,信赏必罚,综核名实。——《汉书》
97、夫刑赏之本,在乎劝善而惩恶,帝王所与天下划一,不以亲疏贵贱,而轻重者也。——《新唐书·魏徵传》
98、夫立法之大要,必令善人劝其德而乐其政,邪人痛其祸而悔其行。——王符《潜夫论·断讼》
99、夫立法令者,以废私也,法令行而私道废。——《韩非子,诡练》
、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孝经·卿大夫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