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点的钟声
黄东升元旦早上,我打开手机浏览新闻,获知钟楼的钟声又重新响起来了,内心顿时充满了激动。我兴奋地告诉妻子:“今天中午不做饭,我们到钟楼附近去吃,我要去钟楼下听一听钟楼十二点的钟声!”妻子不明就里,我便同她讲了41年前,我第一次来钟楼下的故事。那是年7月10号,我第一次到黄石,也是第一次出远门。那时的黄石,在我心里,是一个很大很大的城市。当时的黄石,在湖北省是第二大城市,这意味着,在全省范围内,除了武汉,就属黄石牛。所以,对于一个生活在偏僻乡村的孩子来说,来一趟黄石,是一件特别值得夸耀的事情。记得那次回去以后,我在同伴们中间,很是炫耀了一阵子的。那次,我是应大伯家几个姐弟的邀请去黄石玩的。当时,大伯是当时黄石源华煤矿的一名职工,他们家住在源建一村。从乡下去大伯家,先要上还地桥坐公汽到黄石公共汽车站,再到市内方便的公交站点乘公交到中窑,在中窑下了车,步行1.5公里才到他们家。当时通信不便,打电话要去大队部,我没有这样做。我去黄石,是事先写信跟姐姐联系好了的。姐姐和我约定,10号中午十二点前在钟楼下等我。记得那天到黄石公共汽车站的时间是十一点多一点。下了车站,我便根据路人的指点,顺着步行街一直往前走。我一边走,一边领略着街道两边的景致,感受着大城市的新奇与繁华。改革开放初期的步行街没有现在这么整洁、繁华、高档。街道两旁是高大上的法国梧桐树,浓荫下,是零零散散的地摊,街上的行人已经很多,处处让人感受到一股蓬勃的生气。时令正值盛夏,烈日暴晒,气温很高,但我丝毫没感到炎热,内心的好奇和兴奋,已将身上的暑气驱除殆尽。没几分钟,我便来到了钟楼下面。第一次看到楼体上镶嵌的钟,感觉它好高,好大,好气派!抬头仰望钟盘,心里充满了膜拜。我仰望着,注视着,心里默念的嘀嗒声和钟里的嘀嗒声同步响起,感觉自己的身心也融进了钟里……十一点五十分左右,钟楼下,我和大伯家的姐弟们会面了。我们一起拥抱,说笑,诉说着思念之苦,可惜当时没有相机,否则,一定会拍照留念的。不过,当时在钟楼下聚会的情形,至今还深深刻在我的脑海里,影像依然清晰。短暂会晤后,姐姐提议我们先听完十二点的钟声,然后再去吃饭,逛街。临近十二点,《东方红》乐曲响过之后,钟楼的钟声敲响了。从钟楼上传出的钟声是那么浑厚,悠长,仿佛这个城市正迈着响亮的步伐,走向美好的未来……上午十一点左右,我和妻子一起来到步行街。如今的步行街,钟楼虽是老样子,但街面较之四十一年前不知漂亮了多少,繁华了多少。洁净的路面,五颜六色的店面,川流不息的人流、车流,无不见证着这座城市的繁荣与美好。临近十二点,我和妻子伫立在钟楼下等候,等候那失散了八年的钟声。等待中,随着乐曲响起,我的心也澎湃起来。乐曲过后,钟声强有力地响起,“噹”、“噹”、“噹”,钟楼的钟声,一声比一声有力,一声比一声坚定,那是我心里的声音,也是全体市民心里的声音,是城市向前迈进的脚步声。——END——《黄石文学》本期责编木木
作者简介
黄东升,男,年9月25日出生,大冶还地桥人,现居黄石,中学高级教师,曾任中心学校辅导员、中学校长、片区党支部书记,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湖北省杂文学会会员、黄石市散文学会会员,大冶市作协会员。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已在地市级以上报刊杂志发表散文、诗歌、小说、报告文学、教育教学论文、时事评论八百余篇(首)。
黄石文学喜欢本文作者,给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