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老山地区战争的士兵来说,30年前的经历恍如昨日。当兵那会20岁出头的小伙,如今年过半百,或许旁人很难从他们脸上看出曾经历过的枪林弹雨。
家住大冶金山店镇的王义权,是大冶殷祖人,今年52岁。那只在对越战场上踩到地雷而被截肢的残缺右脚,已经跟随他30年。如今,王义权有自己的工作,他不常回忆当年打仗的情景。但当有人问起过去,从入伍到上前线,再到负伤被抬下来,经过几张老照片的串联,所有的细节他都能回忆起来。
咬破手指 出征前写下决心书
年2月,在中国和越南之间,一场边境自卫战争被引发,民间称其为“对越自卫反击战”。这场战争持续了一个月时间,中国军队在短时间内推进到越南北部20余个重要城市和县镇。
然而,在对越自卫反击战结束的5年中,越军不断向中国境内农场、村寨、学校开枪开炮,迫使中国边民离开家园,数万亩土地难以耕种和管理。忍无可忍之下,中国军队再次被迫自卫还击,在罗家坪大山、法卡山、扣林山、老山、者阴山等地区相继爆发了边界冲突。
年底,20岁不到的王义权意气风发,怀着崇高的军人理想应征入伍。当时,王义权所在部队为一军一师二团,属于南京军区,在预备队里训练的科目主要是针对苏军。
年,中越边境传来战事。当年7月初的一天晚上,王义权和战友们正在灯光球场看电影,突然广播里传来召集各个连长、指导员开会的消息。第二天,王义权就接到命令,要上云南前线参加对越战争。“那时根本不知道害怕,相反很兴奋,出发前激动得整晚没睡着。”王义权当即咬破手指,写下决心书。
上前线之前,王义权所在部队本来被安排去安徽,进行针对中越边境特殊地形——山地的进攻防御作战演习,然而战事迫在眉睫,演习还没开始,打前战的炮兵、后勤就已经出发了,王义权和战友们只得提前赶赴战场。
战况特殊白天观察晚上行动
部队7月份开到云南后,先是在当地住下,进行战前训练。直到11月,王义权所在部队才开始陆续上前线,采取轮流作战。
“在老山地区打仗,并不是一般战争片里那样面对面的攻击。”作为副班长的王义权带着全班不到10人,配备4支冲锋枪、1挺机枪、1具火箭筒和1支步枪,同时要守住多个阵地。
在山区打仗,阵地与阵地之间距离很近,需要十足的经验。“除非很了解地形,否则你认为安全的地方,也许会完全暴露在敌人视线范围之内。”王义权回忆,“我们通常只能在千米之外远远地观察越军的行踪,而且一般只在晚上行动。”
由于地形特殊,在白天,双方都不会轻易出兵,只选择暗中观察。到了夜幕降临,伸手不见五指之时,大家也不吭声,三五人一组摸黑出动。这时,由于开枪容易暴露自己的方位,王义权和战友们通常都选择使用手榴弹。
王义权和战友们采取的作战方针是“责任包干”,他们按照不同方向划分任务,每个人都要负责守好自己的方向。“越军很狡猾,为了避免正面交战,他们通常派几个人悄悄来到我们的阵地附近,扔上几枚手榴弹后,就来抢阵地。”王义权曾亲眼看到一名战友因为在晚上不小心发出声响,而被越军的手榴弹炸伤。
由于常常打夜战,前线的战士们几个月下来几乎没有好好地睡过一觉。王义权称,自己已经练就“随时随地在睡觉,随时随地保持清醒”的“技能”。那段时间,他基本靠“听”来判断周围发生的事情。
踩中地雷 右脚掌遭截肢
随着战事的拉长,不断看到身边战友牺牲的王义权,心里也产生了一些恐惧。“我们班一名战友,就是因为在阵地里蹲得太久,想出去活动一下,结果被越军的冷枪打死了。”王义权渐渐感到战争的残酷。
直到年3月,王义权因负伤从前线退了下来。那是3月的一个白天,王义权和另外2名战友打算在越军经常来的方向“打埋伏”。他们知道,这片区域是双方反复争夺的,是埋伏战的重要区域,无数颗地雷埋得很深。
尽管他们小心翼翼地进行,但王义权还是不小心踩中了一个地雷。“这下完了。”王义权脑子里一个念头闪过,随即倒下。身旁2名战友立即将他抬了回来,由于伤势严重,王义权不得不接受右脚脚掌截肢的现实。
“当时他被抬下来的时候,我已经不认得他了,他的胡子起码有10厘米长。”同为从大冶参军的曾芳,看到3个多月没有理发和剃胡须的王义权,傻了眼。医院的一名卫生员,与王义权同一批来到前线。
曾芳的医院抢救伤员,据他回忆,前线治疗条件有限,仅从战士们身上截下的残肢,他不知亲手埋了多少。
负伤后,王义权被迫离开前线战场。王义权在战场上歼敌5人,伤敌2人,获评解放军二等功。说起歼敌的经历,王义权回忆,“那是在白天,只派一人拿着狙击步枪盯着,只要对方有人露出脑袋就打。打了之后,也不确定敌人是死了还是伤了,或者是躲过了。只有再通过望远镜看有没有人被抬下去,才能核实。”
南京军区的部队在这场边境阵地战中,一直到7月才被全部换下。随后,济南军区、兰州军区、北京军区、成都军区、云南省军区部队先后参加轮战。
再次翻开立功证书,王义权已经远离战场30年。回望那段烽火岁月,他表示,这段岁月已成为他人生中最重要的经历。
(内容来源东楚网)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