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此日,落笔千钧。一年冬天,中国恢复高考,广东作文题名为《大治之年气象新》。整个国家在冬夜苏醒,万人报名,万人赴考,考卷用纸不够,紧急调用了领导人文献纸张。吴晓波在《激荡三十年》中写道:大门陡开,江鲫飞跃,百万人中岂能无龙虎之士?广东潮安县的山村教师陈平原,那年23岁,他高考作文被登在《人民日报》上。作文中,他探访冬日校园,看到板报上一朵杏花,那杏花含苞怒放,生机仿佛流满时代。多年后,已成北大中文系主任的他自嘲,再没写过比高考作文影响力更大的文章,那是一代人的心声。年作文题暗示了一个新时代的到来,万事万物,命运都是新的。被冰封的几代人,急切想追回青春,作文是积蓄的倾诉,高考是改命的通道,而最初尝试,大多带着理想灼烧后的焦痕。许多人报考只知清华北大,作家余华的同学志愿填了牛津剑桥,俞敏洪什么学校都不想报,老师劝他:
即使没考上,在地里干活累了,拿着锄头看看天上的云,还可以想想“我曾经考过大学”。
考试之日,有人答题中途出场喂奶,有人写了一半上山割草,有人在考卷上恳求:敬爱的老师,我是江家桥学校的,我们那从来没见过这些稀奇古怪的英文数学(指sin、cos),请原谅好吗?阅卷老师无奈感慨:错过的太多了,阿波罗飞船登月都快十年了。最终,万考生,27万录取,许多人未能圆梦,但终究有机会淋漓畅快写下作文。《血色黄昏》作者老鬼,念念不忘写作文时,钢笔透过考卷,留下的咄咄声,写着写着便热泪纵横。几个月后,他收到通知书,在工厂宿舍内三天三夜没合眼,“不是比喻,是真的三天三夜”。同样兴奋的还有刘震云,几年后,他在小说《塔铺》里写道:醒来后,便是新生活的开始。一代人开始遭遇属于他们的作文。八零年作文题是白纸画蛋,八一年作文题是种树毁树,八二年作文题已变成讨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那个时代的作文题大开大合,藏着一代人的理想主义。在作文里讨论天下的考生中,有18岁的马云。他作文没问题,但数学只考了1分。两度高考落榜后,他蹬三轮送货,有天在浙江金华火车站捡到一本小说,路遥的《人生》。他读后心潮澎湃,开始第三次备考,最终考入杭州师范大学,梦里有了大江大海。年他给再版《人生》做序,说小说改变了他的人生。那本他在火车站捡来的小说扉页,路遥写道:人生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二杨澜高考那年,北京黑云压城,白昼如夜,她骑车去考场,感觉路途无比漫长。那年高考作文题名叫《树木·森林·气候》,恰恰讨论环保与气候异常。每一年的作文题,都泄露时代的气息,而那些气息,又决定着考生未来的命运。年作文题,讲的是化工厂排放污水,有中学生写信,诉诸媒体求助。考场中,18岁的白岩松运笔如飞,作文题甚合心意。多年后,他穿着西装,坐在直播间内,报道了许多工厂偷排新闻,以及大量经济高速发展衍生的问题。对更多人而言,年作文题如同一个讯号,宣告着商业大潮的到来。年作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