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俞创父亲的对联记忆河池

点击上方“河池文艺圈”

和万人一起品读河池看世界!

编者按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为了生动展示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伟大祖国翻天覆地、世界瞩目的巨大变化,以文学的形式讴歌我们伟大的党、伟大的祖国和伟大的人民,激励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发扬“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河池精神,同心勠力,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奋发有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国人民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年4月起,市文联、市网络作家协会在《河池文艺圈》开辟“我和我的祖国”征文专栏,择优发表全市广大文学工作者撰写的文章。通过“我、你、他”的视角,讲述身边的故事、家乡的故事、河池的故事、中国的故事……

黄俞创,80后,都安高岭镇塘仑村人。现供职于北京市大兴区委组织部。   对于父亲贴的对联,我以前一直不太留意,所以对于大多数对联的内容几乎没什么印象。然而,却有两副对联令我记忆深刻,甚至能够清晰记下对联的内容。

  对联一:门楣暗淡让我张联壮色,家境贫寒呼儿点炮增温。

  这是在我7、8岁的一年春节,父亲在外地所租房子贴的一副对联。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国市场经济大潮风起云涌,也席卷了我们村。村里有许多人都赶着潮流争先恐后外出经商或打工。因为都安土地资源少而贫瘠,“九分石头一分土”,被形容为“石山王国”,守着几分田地的村民普遍比较贫困,都在想方设法改善生活。我们家也不例外。为了改变家中拮据状况,父亲也带着家小离开故土外出“闯荡”做小买卖,加入了个体户队伍中。

  当时租住的地方是一排低矮砖瓦房中的一间。这排房的租户也基本上都是像父亲一样背井离乡做小买卖的,有卖菜的、卖水果、卖肉的等等,操着各个地方的方言聚居在里,怀着发家致富的梦想早出晚归、辛勤劳碌。为了节省些路费,也为了在节前几天能多销售点货物,父亲决定春节不回老家,就在当地过年。春节前夕,当地人都张灯结彩忙着做准备。这条街大多数人都回老家了,没回的也没有张罗着布置一下迎接春节的意思,有的可能是觉得这是暂时租住的房子不是自己房子,也有的觉得一个外地来的个体户没有花钱装点门面的必要。但父亲却不顾这些。他不知从哪找人写了一副对联贴在门两侧。红艳艳的对联让青灰的毛坯墙壁亮堂了许多,在这一排平房中也显得格外醒目耀眼,陡然增添了春节的气息。

  对联的内容挺简单,就是很短的两句话:“门楣暗淡让我张联壮色;家境贫寒呼儿点炮增温”。对联字很小,也很短,主要是因为我们租的房和门本来就挺低矮,这么短贴在门两侧的墙上正合适。事隔20多年,我还清晰得记得这副对联内容,原因有两个。一是因为父亲贴完后,还把在门外玩耍的我叫过去,一个字一个字教我念,解释对联的意思,说“我觉得这比较符合我们的情况”。另外就是我当时心里觉得这对联不太好,过于“冷清”,一点也不带劲。可是现在回过头看,却愈发觉得很有味道,不仅没有一点消沉的意思,反而体现的是一种乐观向上的心态,即,在困顿中也依然保持着自尊自强,保持着对美好生活的珍视和期待。

  对联二:紫燕迎春一路东风歌大治,神犬守岁九洲时雨润小康。

  贴这幅对联的时间是去年春节也就是十九大后的第一个春节。背景就是我们村发生了许多变化:近些年,人们思想更加开放了,有更多村民都选择做各种个体户,比如有做装修的,有搞建筑的,有开车跑运输的,有外出打工的,等等,大家的腰包都逐渐鼓了起来,家家户户都盖起了二层以上的小洋房。村里通了自来水,修了水泥路,安装了路灯。乡间路上碰见的陌生面孔也多了,还有不少说着外省市的方言。听母亲说,这几年村里年轻人出去经商打工的多,收入也高了,再加上我们村环境也变好了,有许多外地的姑娘都跟着嫁过来,所以就多了许多外地的媳妇。

  我们家的境况也发生了许多变化:我们兄妹几个都工作了,最小的妹妹也结婚了,父亲年纪大了,也不出去打拼了,留在家里颐养天年。春节的时候,我们都带着孩子回来,全家人其乐融融。父亲又照例上街去挑了一副对联。对联很长,字很大,贴的时候需用梯子。父亲叫着我,提前用浆糊刷了对联,他一手拎着对联的顶沿,一手扶着梯子往上爬。我在下面着扶梯子和对联,还让妹妹在远处校正,折腾了半天才贴完。我这才仔细看了对联的内容,只见龙飞凤舞的大字写着:紫燕迎春一路东风歌大治,神犬守岁九洲时雨润小康。父亲指着对联说,“‘大治’‘小康’这两个词说得好,我们赶上好时代了”。我点头认同。是啊,近些年国家持续进入大治之世,乡亲们日子一年年变好,越过越红火。我把目光移向远处,一栋栋红瓦白墙的洋楼掩映在绿树丛中,干净整洁的水泥路顺着清澈水渠延伸分叉,不时有各种小汽车缓缓驶过,三三两两的乡亲走走停停、说说笑笑……一同融入到青山和田野的环抱中,构成了眼前熟悉的风景图画,这不就是美丽乡村的小康景象吗?

写到这里,我在感慨之余也略有些遗憾,因为除了这两幅对联,别的更多的对联我没能及时记录留存下来。也许以后每年春节我应该更加留意父亲贴的对联了,因为对联里蕴含着太多的东西:有父亲的心境,有我们生活的变化,还有时代的变迁……

编辑:审国颂陈昌恒

往期精彩回顾凡一平:好人已到合山来石才夫:越过一万座山去找你凝望:河池机场,一个吃住行乐无忧之地翔虹:火光温暖人生路重磅推荐

黄伟:我们需要文学作家红日在都安高中的演讲:一切顺其自然桂西土枪:用手机告诉你河池有多美杨合:穿城一江水环翠四面峰韦俊平:一封电报审国颂:梦回镇安老街韦波:壮语为你诗——将进酒吴了了:流淌在血液里的金城江

河池文艺圈

我为家乡代言

知名作家——红日

我是河池人,我一直为这个身份而自豪

投稿须知

1.文体不限,讲述河池人河池故事展现河池风光及民族文化的文学艺术作品(含散文、诗歌、小说、书、画、摄影、在校学生习作等)优先发表,字数控制在字以内,摄影组图一般不少于10张。

2.来稿请附作者简介、联系方式和个人照片一张或两张,文章配有插图的可一并打包发送,由编辑选发。

3.作品为原创的,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zhishizx.com/dzsxs/917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