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个医院看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高一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①文学的自觉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它贯穿于整个魏晋南北朝,经过大约三百年才实现。
②所谓文学的自觉有三个标志:首先,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汉朝人所谓的文学是指学术,特别是儒学,《史记》中“赵绾、王臧等以文学为公卿”,所说的文学显然是指学术。到了南朝,文学有了新的独立于学术的地位,宋文帝立四学,文学与儒学、玄学、史学并立。同时又有文笔之分,刘勰《文心雕龙》言:“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梁元帝萧绎对文笔之分有进一步说明:“至如不便为诗如阁纂,善为章奏如伯松,若此之流,谓之笔。吟咏风谣,流连哀思者,谓之文。”萧绎所说的文笔之别已不限于有韵无韵,而强调了文之抒发感情以情动人的特点,并且更广泛地注重语言的形式美,他所说的“文”已接近我们今天所说的文学了。
③其次,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更重要的是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文体辨析可以上溯至《汉书·艺文志》,更为明晰而自觉的文体辨析则始自曹丕的《典论·论文》,他将文体分为四科,并指出它们各自的特点: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文赋》进一步将文体分为十类,对每一类的特点也有所论述。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将诗和赋分成两类,并指出“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的特点。到了南朝,文体辨析更加深入、系统。《文心雕龙》和《文选》对文体的区分更系统,讨论更深入。《文心雕龙》上篇的主要篇幅讨论文体,分33大类。其《序志》说:“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对每种文体都追溯其起源,叙述其演变,说明其名称的意义,并举例加以评论。《文选》是按文体编成的一部文学总集,当然对文体有详细的辨析。如果对文学只有一种混沌的概念而不能加以区分,还不能算是对文学有了自觉的认识,所以文体辨析是文学自觉的重要标志。
④再次,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文学之所以成为文学,离不开审美特性。所谓文学的自觉,最重要的或者说最终还是表现在对审美特性的自觉追求上。上面所说的“诗赋欲丽”的“丽”“诗缘情而绮靡”的“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的“浏亮”,便已经是审美的追求了。到了南朝,四声的发现及其在诗歌中的运用,再加上对用事和对偶的讲究,证明他们对语言的形式美有了更自觉的追求,这对中国文学包括诗歌、骈文、词和曲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而《文心雕龙》以大量篇幅论述文学作品的艺术特征,涉及情采、声律、丽辞、比兴、夸饰、练字等许多方面,更是文学自觉的标志。
(摘编自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①鲁迅论“文学自觉”,指出其关键乃世情的变化促使思想的新变,遂引起个体生命意识的觉醒,其优点是自尊、自我觉醒,其缺点则是消极避世。他认为世情思想的演变、人之觉醒,乃文学自觉的动因。事实上,思想之活跃、人之价值之重视、精神之摆脱束缚而趋于自由,乃文学自觉之前提。
②文学自觉是一个渐进的进程。以文字记述事件,表达思想与情性,进而描摹物象,传神写照,娱情悦性,经历了漫长的演进,日益积累了创作的经验与体会。从此,文学的表现内容扩大,文学性日趋明确、丰富。内容的扩大与丰富,不仅 )(3分)
A.《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能够作为其诗歌创作的代表。
B.白居易在诗中称呼元稹为“老元”,李绅为“短李”,说明他们朋友间的亲和。
C.元稹常常私下对白居易的诗歌进行模仿,这从侧面说明了白诗较高的创作水准。
D.作者坚信自己必将因文学成就而名扬后世,因此并不介意在当时是否得到认可。
16.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
(1)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过渡,由梦境再回到现实。
(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了琵琶女演奏时的多种动作与有名乐曲。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下阕以“____________”句引出对人物周瑜以及相关历史的描写。《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由于行事草率,最终“________”。
(4)寻寻觅觅,冷冷清清,____________。…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___________?
(李清照《声声慢》)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本题共3小题,10分)
有人说,袁隆平具有敢于的勇气和信心。在他决定选择水稻杂种优势利用作为自己的攻关时,并不知道世界上从事过研究、但没有成功的已有美国、日本等国的科学家。()。况且,他还得顶着研究水稻杂种优势利用是“对遗传学的无知”等权威学者的指责和压力。他根据自己的实践,以科学家的胆识和眼光断定杂交水稻研究具有光辉的前景,他决心地坚持研究。
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自花授粉作物自交不退化,因而杂交无优势”的论断明白无误地写在美国著名遗传学家辛诺特和邓恩的经典著作、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大学教科书《遗传学原理》中,所以有人嘲笑“提出杂交水稻课题是对遗传学的无知”。在理论与事实发生矛盾时,袁隆平的态度是尊重权威但不崇拜权威,不能跟在权威后面,不敢越雷池一步。他不迷信权威的每一个观点。他知道,自己直接观察到的一些事实表明水稻具有杂交优势,“无优势论”是没有试验依据的推论,这一推论与自交系的杂交优势现象相矛盾,袁隆平坚信搞杂交水稻研究有前途,(),从而拉开了我国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序幕。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应战义无反顾由于亦步亦趋
B.应战责无旁贷因为人云亦云
C.挑战责无旁贷由于人云亦云
D.挑战义无反顾因为亦步亦趋
19.依次填入文中两处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那简直是一声当头棒喝坚决地向杂交水稻课题这一未知课题奋进
B.这无疑是一道世界难题坚决地向杂交水稻课题这一未知课题奋进
C.这无疑是一道世界难题勇敢地向“无优势论”这一传统观念挑战
D.那简直是一声当头棒喝勇敢地向“无优势论”这一传统观念挑战
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使表达清楚,不改变原意。(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方土地,令人魂牵梦萦。得意时想到它,失意时想到它。逢年过节,触景生情,随时随地想到它。“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辽阔的空间,悠邈的时间,都不会使这种感情褪色:这就是乡土情结。
“金窝银窝,不如家里的草窝。”但人是不安分的动物,多少人仗着年少气盛,横一横心,咬一咬牙,扬一扬手,向恋恋不舍的家乡告别,万里投荒,去寻找理想,追求荣誉,开创事业,富有浪漫气息。心中有的只是一首朦胧诗——为了闯世界。多数却完全是沉重的现实主义格调:许多稚弱的童男童女,为了维持最低限度的生存要求,被父母含着眼泪打发出门,去串演各种悲剧。人一离开乡土,就成了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的蒲公英,但乡土的梦,却永远追随着他们。“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根线的长度,足够绕地球三匝,随卫星上天。浪荡乾坤的结果,多数是少年子弟江湖老,黄金、美人、虚名、实惠,都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
19.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4分)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方魂牵梦萦的土地。”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主要指居住的城乡社区),家乡总在牵动着我们的情思。家乡不仅是生活的地方,也是文化熏陶的场所。你的家乡文化对你有何熏陶?你了解家乡的哪些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文化环境?对丰富家乡的文化生活有什么建议?
请以“我的家乡文化生活”为题,写一篇发言稿,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在班中交流。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字。
参考答案
1.C(A项张冠李戴,萧绎所说的“文”接近我们今天所说的文学。B项中“是文体辨析开始”错误,原文为“文体辨析可以上溯至《汉书?艺文志》”。D项中“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