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万大冶人以共同精神,奏响新时代文

“医路相伴”志愿者在小区为老人们检查身体。左乙辰摄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左乙辰通讯员程良友、卫学平、罗成)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幸福底色;文明,也是人民群众的共同精神追求与期盼。一直以来,“矿冶名城”大冶从未停止逐梦“文明”的脚步,好人好事不断涌现,崇德向善蔚然成风,96万大冶人正以“共同精神”同谱一首新时代文明实践大合唱。共建医路相伴,服务身边人“门奶奶,你的血压有点偏高,医院心内科找医生做一下全面检查,再根据医嘱调整用药。”6月4日下午3时,在大冶市馨园小区内的小游园内,医生陈俊华帮助居民门淑花做完检查后叮嘱道。陈医院的医生,也是“医路相伴”医疗健康志愿服务队的一员。这支志愿服务队共有22名医护人员,全部为馨园社区居民。馨园社区书记罗莉介绍,服务队的成立,属于顺势而为。“疫情期间,医院成立了志愿服务队,负责辖区疫情防控工作及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类服务。”罗莉说,疫情结束后,已经习惯了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的志愿者们,刚停下来反而不习惯了。据悉,馨园社区辖22个小区,人口老龄化占比10%,同时,医院属地该社区,共有户医护人员就住在周边。基于此,医院共同商议,决定将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队改为“医路相伴”医疗健康志愿服务队,为社区老龄人口提供免费的医疗健康服务,并成立大冶市首家社区级公共卫生委员会。“目前,服务队每周三和周五都会派出医生前往各个小区为老人们提供医疗健康服务。”馨园社区工作人员陈兰介绍,同时建立了颈椎病、腰椎病、高血压、支气管炎、糖尿病、慢性胃炎等六个常见病、慢性病的互助交流群和一个妇幼健康服务群,每一个群都有对应的专科医生,实时为居民提供线上咨询服务的同时还能预约医生提供上门服务。机制已成,惠享居民。“医路相伴”服务身边人,让社区老人们感激不已。“我今年已经八十多岁了,一些小病小痛也不用跑来跑去了。”社区居民柯爹爹直言。为了将该项目做得更加扎实,一个“共评共享”的激励机制应运而生。在大冶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指导下,该项目采用了“共同缔造”的理念和方法,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员代表和居民代表对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进行评价。针对积极参与医疗志愿服务活动的医护人员,在年终评先评优、职级晋升、入党等方面予以倾斜支持。并通过选取正面典型,带动更多人参加志愿服务。闵玉莲为自己的女儿获得“好媳妇”称号感到非常自豪。左乙辰摄共评文明婆媳,影响身边人常言道,婆媳之间难以相处是从古至今的难题。而今,在大冶市馨园社区,居民们掀起了一起向“好婆婆”“好媳妇”学习的文明新风尚。“当社区干部将‘好媳妇’的锦旗送过来时,孩子他爸高兴极了。”6月5日下午6时,在大冶市盛世华庭小区,“好媳妇”周婷的母亲闵玉莲介绍起当时的情况,自豪之情油然而生。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现时,这句谚语在大冶馨园社区不再奏效,该社区已连续评出四届“好婆婆”“好媳妇”,特别是将“好媳妇”的锦旗送至娘家的做法,激起好家风全面效仿之势。馨园社区干部闫娟介绍,周婷的婆婆经常在她们面前唠叨,如果自己的小儿子找到一个如嫂子般的媳妇,该有多好。据悉,近年来,大冶市广泛开展“好婆婆”“好媳妇”创评活动,大力弘扬和宣传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进一步推动家庭文明建设创新发展。在该市东风路街道馨园社区第一届“婆媳有爱、情满七夕—婆媳节”上,10对婆媳上台相互夸赞自己的婆婆(儿媳),分享婆媳和谐相处的感人瞬间。“我从各位婆婆、儿媳及专家老师的讲述中,学到了很多婆媳间相处的小技巧,同时我也更加理解了自己的婆婆,今后我也会更加尊重,关心我的婆婆。”荣获“好媳妇”称号的冯亮在活动结束之际感慨道。据统计,年度,大冶市评选出余名身边好婆媳代表,并开展场好家风故事宣讲,让社会主义文明新风尚在铜都大地蔚然成风。以文化人,好的家风会影响千家万户;婆媳之间难以相处的问题,在“好婆婆”“好媳妇”的影响下,迎刃而解。“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核心是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大冶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城市文明创建中心张春明表示,将进一步以身边的典型影响群众,从空间事件、实践活动等方面实现实践目标,增强民众自我教育意识,不断提升社会文明素养水平。石定清参加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通讯员供图同做志愿先锋,带动身边人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在大冶,皮建军、徐秋莲、宋庆莉、石定清……他们这些“五星”志愿者犹如一个个微型5G基站发出微波,影响着身边的人,带领身边的人投身志愿服务之路。“只要身体允许,我会一直做下去。”6月6日,在大冶市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队员石定清的家中,这位74岁的退役老兵从事志愿服务的态度非常坚决。石定清介绍,自己出身贫苦,小时候一直过着有上顿没下顿的生活,甚至一度四处漂泊,乞讨为生。作为国家逐渐强大起来,老百姓过上丰衣足食、盛世太平生活的亲历者,“人要懂得感恩,要感党恩、感国家的恩,有奉献的人生才有价值。”石定清说,为此,年3月份,退休后的他牵头成立了“学雷锋”小组,在街道社区开展形式多样的义务活动。年,为助力大冶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石定清再次牵头组建向阳社区第一支“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如今,这支队伍的人数还在不断增加,依旧活跃在每一个群众需要帮助的场景。“马路奶奶”宋庆莉守护孩子过马路。通讯员供图无独有偶,在每一个上学日的中午和下午放学时间,在大冶市滨湖学校门口,志愿者们身穿反光背心,头戴小红帽,手拿标识牌,一丝不苟地守护着孩子们过马路,指挥过往车辆礼让行人……年9月份,时年68岁的宋庆莉在送孙女上学的时候,发现一名交警在护学岗执勤时忙不过来,于是,她萌生了做志愿者的想法,就跑去跟交警说明情况并于次日“上岗”。为了更好地扛起护送孩子的责任,宋庆莉还专门向交警学习了一套标准的指挥车辆通行和停止的手势。此后,无论是天寒地冻,还是艳阳酷暑,只要一到上下学的时间,她都会提前十多分钟到达学校门口做好准备工作。每天4趟护学,宋庆莉从未缺席,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马路奶奶”。在宋庆莉的带动下,参与护学岗的志愿者越来越多,许多家长也加入其中。现在,每次上岗,都有6名学生家长志愿者和宋庆莉一起参与。在理论宣讲、治安巡逻、文明劝导、扶贫帮困、爱心捐款……每一个场景中,都有志愿者的身影,他们发出爱的微波,影响身边人,共同建设和维护这座城市的文明。“每一个志愿服务点皆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点,点点相连,链接全城、爱满铜都。”大冶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居勤表示,如今,在大冶、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与“共同缔造”的有机结合,凝聚群众形成全民共建文明之城,全民共享文明成果的共同局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zhishizx.com/dzsxw/1433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