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白癜风医院哪家最好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十善业道经()
净空法师讲于新加坡
时间:佛历三〇二七年三月二十一日、西历年4月25日
诸位同学:大家好!
请看《十善业道经》,雍正皇帝“上谕”第二面,第一行最后一句看起:
我们看这一段。这段话是雍正皇帝引用过去宋文帝跟何尚之的一段对话。这些人都非常明了儒、释、道三家在那个时候教学的成果,对于社会安定、政权的巩固、和平和人民的安乐,有积极的贡献,所以文帝说“六经本是济俗”。
《六经》就是指儒家的教学,如果讲到“性灵真要”,这是属于佛家讲得清楚,要是全国人民都能够接受儒跟佛的教导,他说我就可以坐享太平,就是太平天子。
接着何尚之这一段对话很重要,给我们带来很大的信心。
“百家之乡。”一百家,在当时我们用概略的估计是一家四口,百家就是四百人,这四百多人里面。他说只要有十个人持“五戒”,这十个人淳厚、谨朴(谨慎、朴素),他就能感化这一百家。我们想想,这是百分之一的数字,百分之一、二,一百个人里头有一两个人真正接受儒佛的教育、真正能够理解依教奉行,对于社会风俗就能产生这么大的效果。
“千室之邑。”“邑”是一个都市、一个城市,这个城市有一千户。这一个城市里面有一百个人持“十善”,真正能依“十善业道”去修学,这一百个人和睦,他就能感化这个都市。
所以千万不要以为这个世界乱了、人心坏了感觉到失望无救了,这个观念是错误的。我们自己要认真努力修学。他们做不善,我们行善,要有耐心,时间久了必定能够感化这些人。
我们看上古时代,中国历史里头记载的舜王,他的父母、兄弟都是很恶劣的,时时刻刻要置他于死地,他能够尽孝,真的像六祖能大师所说的“不见世间过”,只看到别人的好处,而不看别人的缺点。父母对我不好,他总是反省“我做得不如法,我做得不好,才让他生气”,天天在反省,天天在改过,这样三、五年下来,全家被感动了。这一家和睦之后,就感动他的邻里乡党,最后感动到国王,是尧王,尧王听到这个事情,特地来访问他。
所以中国讲“孝”,舜摆在第一个。尧王把两个女儿嫁给他、把王位让给他,孝感天地!一个人积行,以真诚心积集一切善行,能感动一家,感动一乡,感动一国。这在佛法里面叫“发菩提心,行菩萨道”。
所以我们不要看到社会风气不好,自己就灰心,就煺转了,这个错误的,要更积极舍己为人,做社会、做大众的好榜样。
佛家的教学,它的根本,跟儒家讲的完全相同。在“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这三句就落实在“十善业道”。如果没有“十善”,这三句是口号、是空洞的,用“十善”来落实“孝亲尊师”。
在佛家里面,这个意思讲得更深更广,“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佛家讲的“孝顺”是孝顺一切众生。谁做到了?在中国历史上舜做到了,这是我们要学习的。不是没有人做到,不是没有效果。佛菩萨做到了,在经典里面的记载,那总是外国。舜做到了,舜是中国人,中国历史上有明确的记载,这样的人历代都有。诸位如果读《二十五史》,你就能发现。现在在新加坡,我们常常提到的许哲居士做到了。你看她一个人,不仅影响整个新加坡,讯息传播出去之后,影响东南亚整个地区,可惜能够这么做的人太少了。
我们今天虽然学佛,“五戒”、“十善”没有做到;要真做,一个人做就能产生这么大的效果。
所以我们相信何尚之的话,如果这个地区有十个许哲,新加坡不是这个样子。我们亲眼看到了,我们要发心学习,舍己为人,为整个社会,为一切众生。
我们今天持“五戒”、学“十善”,不是光为自己,光为自己,这个心量太小了;希望来生得福报,这一生能改善自己生活环境,这个意义太小了。我持“五戒”,我修“十善”,是为一切众生。
所以佛菩萨心量大,他是为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我们今天只要把心量放大到整个地球,我今天修行是为他们修的,是为他们做一个好样子,希望他们从自私自利回过头来,一切能为一切众生,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是为众生造福。
我们这个人的身体,我常讲、讲了很多次,身体在世间是为一切众生服务的一个工具,不是“我”。一切“为我”就错了,这个世界没有前途,一片黑暗。一切为众生,决定没有自己,念头转过来,一切众生是主人,我是仆人,我是伺候主人的,这是佛菩萨。
佛菩萨应化在世间,为一切众生服务,做个好样子,这就是救度一切众生。这种人在中国很多,我们常常听说,没有被发现,没有人去宣扬,要宣扬才能产生效果。所以许哲居士,我还想找专门的摄影师,给她录一套记录的录像带,向全世界流通。她虽然没有读过佛经,没有接触过佛法,佛经上所讲的她全做到了。一百零一岁才发心皈依,在我们讲堂皈依的时候,我连“五戒”证书都送给她,她全做到了。这要像一般打分数的话,她满分,她打一百分,这是我们的好样子。
这种“风教”(“风”是风气,“教”是教化),这样良好的风气教化。
“以周寰区。”“寰区”是讲国家。
“则编户亿千,仁人百万。”这个“仁人”,就是能够持“五戒”、持“十善”的,只要有一百万人能够做到,整个国家风气就变了,就能够改过来了。
下面举例来说:人能够行一善,他就去一恶。譬如说能持“不杀生”,“杀生之恶”他就不做了;能持“不偷盗”,“偷盗”这种念头行为,他就断掉了。
“去一恶,则息一刑。”国家的刑法是制裁那些违法之人。人人都守法,刑法也就息了,没用处了。
“一刑息于家,万刑息于国”。所以人,尤其是佛的学生,一定要做社会最好的榜样,怎么样帮助一切众生断恶修善,先要从本身做起。
“善恶的标准”,就在这个小册子上。这个小册子,佛家经典分四大类——“教、理、行、果”,这是属于“行经”,是教我们要拿行为去落实,这个不是研究讨论的,是要切切实实去做到。
佛菩萨是九法界一切众生的好样子,我们今天讲的模范、表率,“学为人师(“师”是表率),行为世范”,他的行为是一切众生的模范、榜样。
于是我们就要想到,我们起心动念有没有想到:我这个念头能不能给社会大众做好样子?如果不能做好榜样,这个念头不能起;我的言语对社会大众有没有正面的利益?没有利益,这个话不能说,我的行为、一切造作都要利益社会大众。不利于社会大众的,不但是不能做,念头都不能起,这才是佛弟子,这才是接受古圣先贤的教诲。否则的话,我们的书念到哪里去了?我们到底学的是什么?
雍正皇帝用这一段对话,换句话说,他肯定。在过去,中国社会是儒、释、道三家的教育,他有智慧,他看得清楚,三家教学虽然在手段方法不尽相同,根本是相同的。
我们今天把这个意思展开来,新加坡九个宗教,九个宗教在形式上不一样,教化众生方式上有差别,理念上是相同的,所以九大宗教可以团结,可以合作。不相同的是枝叶,根本相同,哪有不能和睦相处的道理!我们试验试验,这两年来成果出乎我们意料之外,新加坡九个宗教就像兄弟姊妹一样,往来这么样的亲切,确实做到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助合作。道虽然不相同,但是不违背,这是我们在此地亲目所睹的,这是在全世界做了一个好的样子,好的开始。李木源居士我称赞他,他是菩萨,他是真的菩萨,九大宗教这些领导人、传教师,也都真正是菩萨,为这个地区、为全世界人做出好样子,这就是贡献。希望永远化解种族的冲突、宗教的战争,你说这个功德多大!
末后这一句话说:“洵乎可以垂拱坐致太平矣。”“洵”是深信的意思,我深深相信。这是国王大臣在讨论,宋文帝相信,何尚之也深信不疑:“可以垂拱坐致太平”,只要把“儒、释、道”这三种教学好好的推广。中国历代帝王,那个时候学校不普及,怎样教化众生?这是治国平天下第一桩大事。就像一个家,你的家庭,你要想希望家庭兴旺,做父母的一定要懂得小孩,你的儿女他每天想什么?他说什么?他做什么?你要好好的诱导他,要教导他,去恶为善,破迷开悟,你的家庭怎么会不兴旺?!国家也是这个道理,国家的领导人:帝王、大臣,他要懂得人民在想什么,人民在说什么,他在做什么。如果这个要不懂,没有办法去疏导、诱导他、教化他,这个国家社会怎么可能安定?!
用什么方法教他?道德教育,“儒、释、道”都是人文教育。
今天讲“人文教育”,在中国古人讲是“德行的教育”,教导你明了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这是生活教育)、人与天地鬼神的关系。
天地鬼神是什么?就是与世间所有宗教,不是别的。讲天地鬼神,就是我们要懂得世间有许许多多宗教存在,他跟我们是什么关系,我们跟他怎样相处,是说这么一桩事情。都是现实的,都是在我们生活周边,没有办法离开脱离,只要你把这三种关系处好,你就真正过幸福美满的生活。社会安定,世界和平,人民幸福,就能做到。
中国古圣先贤为我们说的宝贵教训,《礼记?学记》是中国教育哲学,最古老的教育哲学,里面两句名言,“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个意思用现在的话说,建立一个政权,领导全国人民什么最重要?教学。在现在的话来说,建立共识,这是属于现在人讲思想的教育,教你怎么去想;想要想善的,不要想恶的。
释迦牟尼佛在这个经上讲得太好了,我们把这一段最重要的话,我把它写出来放在这个本子最前面;放在最前面,这是最重要的。这可以说是佛法教学的总纲领,教我们什么?“昼夜常念善法,昼夜思惟善法,昼夜观察善法”。这个“善法”就是“十善”为标准,“常念善法”是“心善”,“思惟善法”是“念头善”,“观察善法”是“行为善”,这个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夹杂。人要这样修,他怎么会不作佛?!他怎么会不作圣?!
六祖惠能大师说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这个“不见”是绝对不把世间一切过失、不善放在心上,不可以!让你的心纯善,你的念头纯善,行为纯善,你的前途一片光明,你的生活自在安乐。即算过最贫穷的物质生活,也快乐无比,就像夫子赞叹颜回一样,颜回的物质生活缺乏到极处,颜回天天快乐无比。他乐个什么?他明了“道”,就是心善、念头善、行为善,不在乎物质生活。所以社会才能够永久的安定和平,不会去争利,争名逐利这个事情,他决定不干。
后头一句我们把它念掉:
到这里是一个大段,这是这一段的总结,这一段是雍正皇帝说的。
“斯言”是指上面宋文帝跟何尚之的对话,这个对话是劝善。能够劝全国人民行善,这是治天下之要道。
清朝初期开国的君王都非常聪明,都很有智慧,他们推行宗教教育,那个时候佛教还是教育。佛教变成宗教,大概是嘉庆以后的事情,在乾隆时代佛教还不是宗教,还是属于教育。所以佛教变成宗教,非常不幸,变成宗教的时间也只是两百多年而已,这个我们一定要清楚、要明了。
我们学是学释迦牟尼佛的教育,绝对不是搞迷信,搞迷信我们得不到佛法真实利益,只有教学我们才能得到真实的利益。好,今天就讲到此地。
十善业道经()净空法师讲于新加坡
时间:佛历三〇二七年三月二十二日、西历年4月26日
诸位同学:大家好!
请掀开《十善业道经》第二面,雍正皇帝“上谕”最后的一段,倒数第三行第二句看起:
到这个地方这是一小段。
前面说过,中国自古以来,儒、释、道三家肩负起社会教育的使命,收到很好的效果,所以每一个朝代执政的这些帝王,没有一个不推崇“三教”的教学,帮助这个社会达到长治久安,也帮助帝王“垂拱坐致太平”,这在历史上很明显的能够看到。
诸位如果仔细去观察,不是说某一个时代政治清明,国力强盛,佛教就兴旺;国家衰弱,佛教就衰败。你如果从这上面看,“因果”就颠倒了,好像佛法的兴衰是随着时局的,而不知道佛法的兴衰决定社会的治乱。佛法兴旺,善人多,社会安定,所以天下大治;佛法衰,学佛的人少,善人少,社会就动乱了。
所以“三教”的教学是因,治乱是果,一定要在这个地方辨别清楚。
儒家《礼记·学记》里面说:“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就是懂得因。建立一个政权、建立一个国家领导人民,什么事情最重要?教育,教学为先。只要把教育搞好,人民能够和睦相处,能够平等对待,能够修善断恶,岂不是天下太平吗?!社会安定,人民幸福,最重要的是教育。治国如是,治家也不例外。
你要希望你的家庭兴旺,家庭兴旺必定要出好子孙,好子孙从哪里来?还是从教育来。你不教,儿女怎么会好?!一定要教他。
由此可知,无论哪个环境,教育最重要。工商界里面能够发达,事业能做得很成功,是对员工的教育。如果疏忽了教育,制度再好,都有弊病。
我们看到外国许多大公司,老板出了问题,公司就倒闭了。你要问什么原因?失败在教育,疏忽了培植接班人,疏忽了对全体员工的教导。
所以儒家提出来:“作之师,作之亲,作之君。”这三个字是一贯的,并不单单指对于国家各级政府领导人而说的,是对于每一个众生讲的。任何一个人要想在这一生当中,成就德行,成就事业,都不能离开这个原则。
“作之君”是领导他。什么叫领导?“领”是率先,领队他走在前面,后面人跟着他,领是率先。“导”的意思跟领很接近,你带他走一条正路,跟在你后面的人不会走上歧途。领导的人要有智慧,要有德行,要有善巧方便。
“作之亲”:“亲”是布施恩德。我们在佛家三种“布施”来讲,领导是“无畏布施”,“作之亲”是内财布施,“作之师”是法布施。你要以父母爱护儿女的那个心情,爱护别人。你做一个公司的老板,对你的员工看作是你的子弟,所有员工看作自己子弟,以亲情的爱护照顾。你想想看,员工哪有不尽忠的道理?
“作之师”:“师”是教导他。
人有这三个使命,这三个字都能做到了,你没有不成功的。你个人德行成功;“立德、立功、立言”,这是三不朽,儒家所赞叹的事业。人人都能做得到,你做不到是你不懂这个道理,你没有认真去奉行,你没有把它做到。
历代帝王明白这个道理,他有人教,从小最好的老师来辅导他,他明了,他懂得,知道所有圣贤的教学,理论基础是相同的,方法善巧不同,那是对象不一样,方向目标决定是相同,都是劝善。
还举出宋文帝跟何尚之的一段对话,这一段对话说得非常明确。在总结里面,他说劝善才是治天下之要道。佛家对于劝善的理论方法,说得非常透彻,非常周详。
“佛教之化贪吝。”“贪吝”是一切众生的病根、三途地狱的根本。人能够离“贪嗔痴”,就决定不堕三恶道,所以贪吝要连根拔除。“吝”是吝啬,自己有的舍不得帮助人,不知道帮助人是真正的福报。
我们在没有接触佛法前也不懂,这些大道理是章嘉大师教给我的。我对他老人家相信,相信是什么原因?“君、亲、师”这三个字他做到了。我们年轻亲近他,真的把我们当作儿女看待,非常关心。我那时候有工作,只有每个星期天去跟他见一次面,接受他的教诲。初学佛,有时候也偷懒,朋友邀约要去玩,就不去了。不去,过几天就打电话来,他问我:“你怎么没有来?是不是生病了?”非常关切,搞到以后不能不去。你想那种关心、那种爱护,慈悲摄受,爱心!我们真正生感激。教导我,我才明白这个道理。教我一定要放下悭吝,要放下贪爱,这个东西没有好处,只有害处,害得你生生世世出不了六道轮回,害你堕三途地狱。多少次的教诲,这才唤醒了、才明白了,然后依照他教导的方法去做,果然有效。
昨天晚上我跟刀会长他们三位、李木源居士,我们几个人在一起会谈,悟泓师也在。他们谈到中国边缘落后地区很可怜,也谈到如何帮助他。我说我希望在贫困的地方办小学,帮助他建学校。昨天晚上我跟他讲,用“中国佛协”的名义去办,我拿钱,办一百间小学。我说这是我第一个阶段,先办一百间小学,后续再有力量,我再多办。办教育,你不教人怎么行?这些小学由“中国佛协”来监督,佛教办的,小孩从小就对佛教有个好印象,将来长大可以接受佛的教诲,我们要认真努力做。
钱放在那里,放在那里是罪业,多少人需要,你把它放在这个地方扣到不给人用,这就是罪过。“我没有做坏事”,这就是做坏事。很多人做坏事,自己不知道,不知道做坏事,他自己以为这是正常的,没有罪恶感。钱放在手上,不给需要的人用,就是罪过。
昨天我跟刀会长建议,谈到培训佛教的人才应该分两个部门:一个是培养管理寺院的人才,这是行政业务的人才;一个是培训弘法人才,要分开来。管理行政的不必学讲经说法,弘法人才决定不管理行政。弘法人才要清高,要放下,名闻利养统统放下,专心做学问,一生讲经教学,除这个之外,什么都不管。不要叫我们将来培训这些人才,请回去将来作方丈、作住持,那就完了,我们前功尽弃。
所以我们谈到底下第五届的招生,我就特别要求他,跟学生要讲清楚:将来想作方丈、想作当家、住持的不要来,还想有名闻利养的不要来。
我们这批人培训出来之后,请国家组织一个弘法团,毕业出来之后,讲经这些人员都是弘法团团员。弘法团将来就是我们的家,我们这一生生活由弘法团来照顾。不讲经的时候,自己在弘法团练习讲,同学们听。总而言之,我们讲经绝不中断,天天讲。哪个地方需要听经,向“中国佛教会”、“佛协”去请法,“佛协”派团员去讲经;讲完了,回来,不住他的地方,这样才行。
昨天刀会长听了也很欢喜,他说这个好,将来培训弘法人才,由“北京佛协”来主持;培训管理人才,让各个省他们这些佛学院去培训。我说这就对了,我们要求的,真的,三不管,好!不管人、不管事、不管钱,你心多清净。
我答应建一百个学校,也要不少钱,钱从哪里来?有一些人专门喜欢做功德,不愿意出名的,我电话跟他们联络,告诉他们“行不行”?“好,没有问题”,这个钱就来了。一个电话,一百所学校的钱马上就来了。钱不一定经过我的手,学校接洽好了,你们自己去送。一定要多做好事,多积德,你这个福报就无量无边。
你们谈到回国讲经,到哪里去讲?你们也提出意见了,今天下午再聚会的时候要提出来。刀会长就讲,他说从北京广济寺开始,我们先一个点,在广济寺讲。我说行,你广济寺如果要开放讲经,我叫你一年三百六十天,天天不间断。他呆了!我说行,我现在这里有十多个学生,每一个学生回去讲一个月,轮流去讲,你一年都不会缺乏了。这是个好榜样,我们去讲一个月,讲完之后回来,第二个同学接着去讲。昨天议定,从今年八月开始,你们同学要积极做准备。我说我去开端,我讲三天,不能讲多,我讲三天,第四天同学们接着去讲,我们把中国寺院讲经的风气带动。
他们昨天看到居士林,感触很深,“百闻不如一见”,听不行,一定要亲自来。昨天向李木源居士要求,“北京佛协”的干部、“中国佛协”的干部,希望他们都能够到新加坡来参学,来住两个星期,仔细看看,仔细听听。李木源答应了,发邀请函邀请他们来。我们一定要有好的表现,一定要做出个好样子给人看,把这个好榜样向全国推动,将来在全国弘法,在全世界弘法。你们有什么意见直接可以说,一点都不要客气,发言愈踊跃愈好,让他多听听;确实他们有决心在改进,希望把佛教教学提升。
佛教不但是讲善,是究竟圆满的大善。不但教我们成为一个贤人,一个安分守己的良民,佛终极的目标是要帮助我们转凡成圣;不是说贤良而已,是要帮助我们转凡成圣。
下面说:
“茍”是假设、如果。如果你真正相信;“从”是依教奉行。
“洵”是深信,一丝毫怀疑都没有,深深相信可以型方。
“型”是模范,是社会、是大众的好榜样,好模范。
“俗”是一般平民、俗人。
“训”是训导,可以训导黎民百姓,转移社会风俗。
“助”是帮助,很大的帮助。
“君”是国家的领导人。
“民”是人民。
“泽”是恩泽,国家领导人布施人民恩泽。
如果推行“三教”的教学,对他来讲是最有利益的助力。所以历代帝王哪一个不是在全心全力推行“三教”,他们自己以身作则。
中国历代帝王大部分,差不多十之七、八,都是佛门的皈依弟子,都礼请当代高僧大德在宫廷里面教学,称为“国师”。
章嘉大师就是清朝的国师,从康熙一直到清朝的末代,慈禧太后也是皈依章嘉的,可惜迷于权力,对于佛陀的教诲阳奉阴违,导致亡国。她要果然能够深信,依教奉行,学她的祖宗,雍正是她的祖宗,我们相信今天还是大清帝国,它不会亡国的。所以这才明了真正遵守古圣先贤的教诲,是多么重要!后面说:
这是社会一般对于“三教”教义不了解的,互相毁谤。佛教毁谤道教,儒家毁谤佛、道,这前面都说过了,这是绝大的一个错误。
“其任意诋毁。”这是说佛、道之间。
“妄捏为杨墨之道之论者。”这就是讲佛跟道是异端,这一句是讲儒家的。雍正说的一个公道话:“皆未见颜色。”没有见到真实;这是失去公平。
“瞽说”就是瞎说,胡说八道,这是错误的。
他在《十善业道经》前面加上这一篇文章,等于是序言一样,可见得他对于《十善业道经》的重视。我们就想到,《十善业道经》在前清教学,在佛法教化众生,这是最重要的一部经论。经文不长,普遍流行,利益国家,利益社会。这一篇我们就讲到此地,明天我们就可以讲到经文。
《地藏菩萨本愿经》读诵视频
认识佛教、了凡四训、志乐经、地藏经(部分佛陀教育课程汇总)
太上感应篇(全集汇总)
放鞭炮的果报很大,春节、上坟、祭祖千万不要放鞭炮了!(如何殡葬?如何祭祀?)
新“佛陀教育网”上线为国庆献礼,将开启“佛陀教育”新时代
(版)播经供养不同维次空间的众生体会
《版供养不同维次空间的众生音频》下载双插口U盘存储全部“佛陀教育课程”,方便携带、方便学佛
正确的学佛方法——学佛五步
走出学佛的误区
黄念祖老教授谈“外道妖通”与“佛法神通”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