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家医院看白癜风好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知安徽地理,道江淮人文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是人们对于淮河的最早形容原文出自《晏子春秋·杂下之十》:“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比喻环境变了事物的性质也变了这里的淮就是指淮河淮河与秦岭是我国一条具有多重特殊历史意义的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分界线
制图
上骑艺林/安徽人文地理秦岭-淮河线对于认识中国自然地理规律和指导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其意义大致包含以下十个方面?中国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相当于中国年降水毫米等降水量线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即水稻和小麦主产区分界线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相当于中国一月份平均气温0℃的等温线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分界线河流无冰期和有冰期的分界线长江中下游平原和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分界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
中国气候温度带
制图
上骑艺林/安徽人文地理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秦岭淮河一线常为南北政权的分界线比如魏晋南北朝(-年)金元和南宋时期(-年)两个时期的南方偏安政权皆由汉人建立这两个时期的政权很好的保护了汉文化特别是五胡乱华时期发生在寿县境内的淝水之战东晋战胜前秦避免了汉人的亡种灭族
淝水之战
制图
上骑艺林/安徽人文地理寿县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曾四次为都、十次为郡战略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寿县古城
摄影师
孟景/安徽人文地理淮河古称淮水与长江、黄河和济水并称“四渎”淮河流域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这里曾是东夷部落繁衍之地今天的淮河是中国的七大水系之一
中国七大水系示意图
制图
上骑艺林/安徽人文地理淮河流域介于长江和黄河两流域之间流域面积27万平方公里流域内以废黄河为界分为淮河和沂沭泗河两大水系面积分别为19万平方公里和8万平方公里
淮河流域示意图
制图
上骑艺林/安徽人文地理淮河流域的西部、西南及东北部为山区、丘陵区西部是淮河的源头地区这里有桐柏山、伏牛山西南主要是大别山区其构成长江淮河分水岭茫茫大别山
摄影师
程小龙/安徽人文地理谁是淮河源头关于淮河的源头有两种说法传统上认为淮河发源于河南省南部桐柏山主峰太白顶的老鸦叉全长约1,公里如果按照河源唯远的原则淮河发源于河南省西部伏牛山的东沙沟全长有公里
淮河源头示意图
制图
上骑艺林/安徽人文地理淮河从桐柏山奔流而下冲过峡谷带着其原始的野性来到洪河口全长公里落差达到米这便是滔滔淮河的上游
淮河源头桐柏瀑布
图片由淮委提供
洪河口以下至洪泽湖出口中渡为中游长公里,地面落差16米洪泽湖的形成是因为淮河失去入海水道后河水在盱眙以东潴水使得原来的小湖扩大而致
洪泽湖
图片由淮委提供
淮水出洪泽湖后淮河水主要分两条路线入海一条经高邮湖、邵伯湖在三江营注入长江中渡站到三江营这段被认为是淮河的下游长公里,地面落差约6米另一条入海水道为淮河入海水道和苏北灌溉总渠
淮河入海通道示意图
制图
上骑艺林/安徽人文地理淮河从桐柏山一路奔流汇集了众多的支流流域面积大于1万平方公里的一级支流就有4条大于2平方公里的一级支流有16条大于1平方公里的一级支流有21条其南岸主要支流主要有游河、浉河、竹竿河、寨河、潢河、白露河、史灌河、淠河、东淝河、池河
正阳关镇淠河、颍河入淮
摄影师
孟景/安徽人文地理北岸主要支流有洪河、颍河、西淝河涡河、新汴河、奎濉河怀远境内涡河、茨淮新河入淮
摄影师
孟景/安徽人文地理淮河遇山劈山、遇洼积湖形成了淮河独特地理风貌比如淮河上的三道峡口硖山口、涂山口以及浮山口被誉为“淮河三峡”
荆涂峡
摄影师
石勇/安徽人文地理分布于淮河两岸的湖泊宛若一颗颗的明珠点缀着淮河这条蜿蜒的彩带淮河两岸湖泊分布图
制图
上骑艺林/安徽人文地理这里要着重讲讲安丰塘这项著名的大型灌溉工程古名芍陂(quèbēi)始建于春秋楚庄王时期为楚相孙叔敖所建
亳孙叔敖(约公元前年—公元前年),芈姓,蔿氏,名敖,字孙叔,郢都(今湖北省荆州市)人
安丰塘与都江堰、漳河渠、郑国渠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但安丰塘比都江堰、郑国渠早了多年被誉为“天下第一塘”瓦埠湖与安丰塘
摄影师
孟景/安徽人文地理芍陂控1多平方公里的淠东平原工程及治水理念和治水水平之超前着实令人惊叹芍陂示意图
摄自安徽博物馆
芍陂水利工程的兴建说明了淮河的水患自古就有上古就有大禹治水于涂山的故事大禹为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留下了大禹与涂山女的爱情故事今天的蚌埠涂山上建有禹王宫以此来纪念大禹治水的功绩
涂山禹王宫
摄影师
上骑艺林/安徽人文地理《禹贡》记载:“导淮自桐柏,东会于泗、沂,东入于海”这说明淮河古时是一条独流入海的大河其干流河槽也较宽深、沿淮无堤当时沂河、沭河、泗河都是淮河的下游支流淮河为何会水系大变呢?主要原因就是黄河数次夺淮而流所导致泥沙满道的黄河历史曾数次大改道对华北和淮河地区影响巨大
黄河河道变化图
制图
上骑艺林/安徽人文地理南宋绍熙五年(年)黄河改道南决开启了黄河长达年的侵淮历史使得淮河水系发生了重大的改变淮河入海水道被堵住加上淮河流域水系发达一遇梅雨季节便是洪水肆虐加上黄河的洪水围堵整个淮河流域成了一片汪洋泽国豫东、皖北、苏北和鲁西南地区成了黄河洪水经常泛滥的地区可谓是民不聊生、土地荒芜、饿殍千里
王家坝所在蓄洪区一片泽国
摄影师
李博/安徽人文地理清代咸丰五年(年)黄河再次北迁改道由山东大清河入渤海但淮河入海故道已淤成一条高出地面的废黄河这条地上河将淮河流域分为淮河水系和沂沭泗河水系废黄河
摄影师
孟景/安徽人文地理古时黄泛区的人民由于水患、战乱等缘故一直过着流浪漂泊的日子靠卖艺、乞讨为生这也间接的带动了民间的艺术杂技是阜阳市临泉县的一大特色这里被誉为中国的杂技之乡古时人们为了生存四处卖艺度日另一部人利用手头工艺赚钱比如剪纸和制作彩陶等工艺品
彩陶工艺
摄影师
刘兵生/安徽人文地理界首彩陶
其独特的造型艺术和装饰艺术
依然保持了古老的风韵
这离不开一代代手艺人的匠心精神
界首三彩陶
摄影师
刘兵生/安徽人文地理花鼓灯是皖北优秀的民间艺术是安徽民间舞蹈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知名度最高、最丰富多彩的歌舞艺术在古时天灾人祸的年代这也是人们的精神支柱
花鼓灯表演
摄影师
孙景芳/安徽人文地理民间艺术的形成与时代、地缘位置有密切的关系元末明初皖北地区连年征战、瘟疫、旱灾导致人民民不聊生当地百姓们留下了一首童谣怨恨朱元璋“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大户人家卖骡马,小户人家卖儿郎;奴家没有儿郎卖,身背花鼓走四方。”花鼓成了人们乞生的工具
凤阳古城
摄影师
程兆/安徽人文地理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后在凤阳建中都城为了补充老家凤阳的人口从江南富裕的地方大量移民到凤阳迁来的人思念家乡,不愿长住凤阳于是背起花鼓以卖艺的形式重回故里明凤阳中都城
摄影师
程兆/安徽人文地理淮河流域的民俗、艺术有着很深的地方烙印这些烙印与淮河息息相关淮河新生新中国成立后对淮河进行了大规模的治理年5月15日《人民日报》发表毛泽东主席的题词:“一定要把淮河修好”这坚定地表明了新中国治理好淮河的决心
年毛泽东在安徽视察时观看梅山水库模型
年为了更好治理洪泽湖安徽和江苏做了4个县的交换盱眙、泗洪划给江苏砀山、萧县划给安徽砀山、萧县、盱眙、泗洪位置图
制图
上骑艺林/安徽人文地理为了解决淮河河槽窄、排水困难的问题在淮河两岸兴建了大量的行洪区和蓄洪区以保证下游免受洪灾之害沿淮主要蓄洪区有4个城西湖蓄洪区城东湖蓄洪区蒙洼蓄洪区瓦埠湖蓄洪区此外还有方邱湖、寿西湖等14个行洪区淮河四大蓄洪区
制图
上骑艺林/安徽人文地理淮河的行洪区和蓄洪区大部分分布在安徽境内安徽人为治理淮河付出了巨大贡献正是他们舍小家保大家的精神才保证了淮河下游的安全年的淮河大洪水“千里淮河第一闸”的王家坝闸开闸蓄洪濛洼蓄洪区一片泽国泪湿了多少江淮儿女王家坝水闸开闸蓄洪
摄影师
孟景/安徽人文地理淮河北岸水系发达而且是平原地带河水具有流速平缓、排水缓慢的特点因此人们开挖了大量的人工河道用于分洪、除涝、灌溉、航运、城镇引水等比如茨淮新河
茨淮新河(右河)入淮
摄影师
上骑艺林/安徽人文地理淮南南岸支流大部分发源于大别山、桐柏山河流具有河道窄、流速快的特点为了解决下游淮河的洪水压力在上游的山区兴修了大量的水库水库主要用于调节洪峰、灌溉、发电、饮水
淮河南岸支流水库分布
制图
上骑艺林/安徽人文地理位于霍山县的佛子岭水库是建国初期中国自行设计的具有当时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连拱坝水库
佛子岭水库
摄影师
吴章/安徽人文地理在淮河干流上还兴修了控制性枢纽起到防洪、灌溉、航运的作用
蚌埠闸
摄影师
孟景/安徽人文地理经过几十年的治理淮河流域已经成为美丽富饶之地人们的口谈禅也由曾经的“背着花鼓走四方”变成了“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
淮河之滨
摄影师
孟景/安徽人文地理淮河流域位于南北方的过渡地区地区兼容南北农作物既有小麦又有水稻淮河支流颍河上游的阜阳盛产小麦、水稻、红薯、棉花、玉米、大豆和水果、蔬菜、薄荷、中药材等是国家重要的农副产品基地铸就了“百亿江淮粮仓”的名片是名副其实的安徽大粮仓
阜阳夏收
摄影师
孟景/安徽人文地理淮河流域耕地面积有万公顷淮河流域在中国农业生产中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淮河流域的人民不再为生计而苦恼曾经饿了可吃、困了当枕头的枕头馍如今不再是“贫苦”的代名词只是阜阳各类传统小吃中一味而已
枕头馍
照片由阜阳市政府提供
红薯一种高产而适应性强的粮食作物它是淮河地区普遍种植的一种农作物在灾荒、贫困的年代红薯是充饥的最好食物如今的淮河人民将其制成美味的红薯粉丝销往全国各地
晾晒中的粉丝
红薯粉丝配上一碗热气腾腾的牛肉汤是淮南人的早餐必备热气腾腾的淮南牛肉汤
八公山下的寿县古城是中国豆腐的发祥地当年刘安发明豆腐的时候绝对想不到的是豆腐这道美食伴随着淮河人民度过了艰难岁月
淮南豆腐馆
摄影师
孙景芳/安徽人文地理宿州砀山县地处黄泛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壤疏松深厚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曾经的废黄河如今是砀山酥梨的主产区黄河的沙土也造就了砀山酥梨的酥脆爽口
砀山酥梨
摄影师
程兆/安徽人文地理千里淮河、奔流不息日夜流淌的淮河水记录了淮河两岸的时代变迁如今淮河上一道道的跨河大桥使得天堑变通途
淮河上的桥梁
摄影师
孟景/安徽人文地理城市的发展日新月异一座座的高楼大厦伫立在淮河边曾经水患之河如今成了黄金水道黄金水道
摄影师
孟景/安徽人文地理这就是淮河从大患到大治从苦难到新生淮河的故事还在续写欢迎安徽各地摄影师朋友一起分享安徽美景文化(非摄影爱好者勿入)1.淮河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