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谱志》专栏第16期
黄石大冶罗元吉公后裔谱牒字辈错乱轶事
黄石大冶罗元吉公的后裔,包括现在的黄石经济开发区湖山罗氏万二公的一万多后代,现在的大冶市罗桥五罗六罗、殷祖及金湖的万五、万六公后裔,和鄂州市汀祖镇的万一公后裔,合计人丁约有三万。
江西南丰的元吉公后裔,目前情况不明,正在寻找中。
罗元吉公黄石大冶籍属的后裔,从元末别祖地、播迁开籍大冶的始祖们算起,至今越二十世多。近三百年内,数次合修统谱,但从未以元吉公同祖之名义大成过一次族谱。这就导致了目前同根同源、一祖多宗的谱牒中,出现了字辈错乱的匪夷所思现状,给同祖一地的后裔们叙字辈、联宗谊带来了诸多不便,甚至尴尬乱尊的窘况。
本文谨就此地方宗族旧案轶事,而探其源、究其实,议论一二。且先来看一篇年的旧作,找到这篇旧文章颇费了点功夫,原文曾经刊发于年的鄂东南罗氏宗亲会《罗氏宗亲》地方会刊中,保存有此刊的宗亲可以查找检阅。
(以下为旧文列示,来源于我的博客。题目略。)
罗元吉公传记
江西罗氏元吉公,字伯从,珠公第41世孙,汉珦公第13世孙,德称公第10世孙,智通公第9世孙,承绩之子,冯公之孙。生平不详,殁后葬竹窝,妣詹氏殁葬南保,又妣邓氏殁葬睹仙坪,生子二,仙与企。仙生子万一、万五、万六,开籍湖北鄂州与大冶。企生子万二、万九,万二开籍湖北大冶,开基枯树嘴庄;万九生平不详,谱牒无文献记载。
问题探究的缘由
罗元吉公后裔多生活在湖北鄂东南地区,有部分外迁安徽、陕西、四川和贵州,有少部分世居江西南城、南丰祖居地一带。罗元吉公祖居村落位于江西南城何乡何地,过去和现在的行政隶属及历史变迁沿革如何,目前掌握的谱牒文献资料均无记载。上下七百年遗留下来的这个无迹可寻的宗族历史空白节点,导致早在元朝中叶就结伴远徙湖北,并落籍开业鄂东南地区的万一、万二、万五、万六众兄弟之后裔,既不知道始祖的诞生地在何村何庄,更不知道当年始祖们离乡背井的原由。
这一段无法逾越的宗族历史空白页面,遗留给后世更为严重的现实问题是,整个大宗族的世系代际对接出现了偏差模糊,字辈编排序列也出现了混乱。为此,我们商议后决定,在合适的时间去江西南城和南丰寻根问祖,尽最大的努力去复现和还原这段空白的历史。
在去江西寻根之前,我们对下面的三个问题进行了研讨,和谱牒探究。
问题一 大冶开基始祖世系代际的确认
上图为鄂东南地区(鄂阳大地方范围)罗氏谱局年所修的大成谱
根据中华罗氏通谱网站长湖南罗建平宗亲提供来的世系资料来看,开籍大冶的始祖罗万二公是珠公第43世孙。与年地方大成谱所载明的世系,有明显的一世之偏差。
据说年大成谱是根据年(民国36年)谱牒传承而来,民国36年谱目前还未看到。通过查对,年大成谱与道光复印谱基本相符。这说明,大冶地区的谱牒,近三百年来传承基本一致。
通过循证罗氏通谱网上的资料来源,罗建平宗亲站长反馈,资料来源地不详,上传时间起码是七年前。依据资料仅仅续传至珠公51世应字辈这一点推测,上传到罗氏通谱网上的资料应该是江西南城或者南丰那边的宗亲,或者修谱会谱局类组织。
如果是鄂东南地区的同宗族长上传的资料,除非他有套与众不同的老谱,否则就不会有世系一世之差别。
这点偏差,影响很深远。如何确认在鄂东南地区的开基始祖,是珠公第43世孙还是第44世孙,需要去江西南城县的磁圭老村,和南丰县适源老村,去对谱考证。
南昌柏林忠孝堂编制的世系总图(看不清楚,今略)
上图为世系总图支系垂丝部分,元吉公之孙子与湖北大冶地区谱载的有些差异
问题二 大冶开基始祖的迁出地推测
要精确寻找江西元吉公(珠公第41世孙)的世居地,就要上朔寻找道恋公(珠公第35世孙)、智通公(珠公第33世孙)和德称公(珠公第32世孙)的世居地。最容易找的是德称公(珠公第32世孙)的世居地磁圭老村,是当地的历史文化名村,自唐光启年间至今,该村已有一千一百多年。德称公,讳袍,生唐大中辛未年(公元年),时为南平王钟傅荐授侍御史,后隐居南城磁龟,配九妻生十四子。四子智通,生唐广朋庚子年(公元年),迁居南丰适源开基,配黄氏,生子一学姙。
通过谱牒查对,有过频繁出现的当地祖坟山,一个地名叫睹仙坪的地方,是重点之重。找到这个地方,应该说就是找到了江西元吉公(珠公第41世孙)的世居地。
问题三 元吉公大冶后裔字辈混乱的谱勘
元吉公大冶后裔字辈混乱这个问题,最先是万六公文俊宗亲理事会老会长罗高义宗长说的,后来罗厚河宗长也提起过,让刚刚介入宗亲会事务的后来者,初听谔然,继之哑然。为此,进行了专题研讨。通过老谱查对,发现在年大成谱中,就列具有万一、万二、万五、万六各支系的字辈对照表,如下图。
大冶86谱牒上的字辈比对图
通过上面的字辈比对,发现字辈是乱在元吉公二十世上下时代,应该是在民国三十六年序修谱牒时期。如何解决这个人为所导致的问题,在下一次联宗修大成谱牒时,是可以智慧解决的。
本文系“大冶万二公道光版谱牒研讨会”工作成果。参与人员有:万六公系文俊公支系罗高义、罗厚河、罗厚强、罗裕民及外迁安徽岳西的罗先法兄弟俩,万二公系的罗有准、罗德发、罗高翔、罗厚造、罗厚志、罗希明和散花庄的罗有喜、罗祖泳、罗高山,远程提供谱牒资料支持的有湖南娄底罗建平、福建泉州罗廷全,特别鸣谢南昌柏林忠孝祠的大力协助。本次研讨会的主张提议、随机主持和统筹活动,由万二公宗亲理事会牵头,万六公系文俊公支系协助,撰文执笔罗厚造。特别感谢万六公文俊公系罗高义、罗厚河俩宗长的指引和见解。
此图为淘遍博客上旧文档找到此文章时截屏图片
为什么要旧案重提,专门写这篇文章呢?看两个故事。
故事一
五年之前,我在国学院时去武昌水果湖省文联大院,拜访湖北省诗词学会会长罗辉宗亲,那时他已从省人大副主任离退,因为他是国学院诗词研究中心的客座教授之故,又是元吉公后裔罗桥五罗的宗亲。
在他的办公室,一见面他就说按照字辈他要叫我宗叔,我随即一笑说错了,按辈分叫我一个叫他“光”字辈为叔叔。他乍听错愕疑假,等到我解释清楚两个公裔谱牒上面字辈乱套的缘故后,他沉默良久,并为之感喟。
故事二
去年初冬的一次见面时,万六公厚强会长和我叙辈分,我就和他谈到了这个谱牒旧案。当时高翔会长就此事详细与厚强会长说过缘由,用他的原话说“当年的先贤是酒后修谱的”,所谓“错的离谱”就是如此类事。
过一段时间,祖平公一次酒后问我是否知道这个情况和原委,当时我就简述其详。可见,对于此事有心者都是“心忧戚戚”。
观点和建议
从老谱图上去看,字辈之乱由来已久。起码从元吉公之后十世上下就开始“不对谱”了。这个是有历史原因的,此处不赘述。
过去修谱的宗族先贤们,试图在元吉公后之十五、六世解决这个字辈混乱的问题,但没成功。这是遗憾当年的事情,也把问题遗留给了后来人。
解决这个历史遗留问题,首先要解决这两个现实问题:一是想不想解决的问题,二是如何去解决的问题。
如果不想去解决这个历史遗留的“公案旧疾”,那就另当别论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