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冶最耀眼的历史文化名片是

如果说每个地方都有一张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名片,那么,大冶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一定是大冶最耀眼的一张。

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位于大冶市城西南,遗址面积5.6平方公里。该遗址的采冶始于商代,经西周、春秋、战国一直延续至西汉,时间长达一千余年。它是我国目前已发现的古矿遗址中时代久远、生产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内涵最丰富、保存最完整的一处遗址。国务院于年将其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于年3月20日和年10月22日两次将其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遗址年被评为中国20世纪项考古大发现,年被授予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年被列入全国“十二?五”处大遗址。年5月16日,铜绿山四方塘遗址入选“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是中华民族和整个人类社会历史文化遗产的瑰宝,它不仅展示了我国奴隶社会、封建社会采矿及冶炼高度发展的生产技术,充分揭示了我国青铜文化的独立起源,填补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史上的一段空白。

年2月至年7月,国家文物局、湖北省博物馆、黄石市博物馆分别主持并组织了对铜绿山古铜矿遗址的考古发掘,先后发掘清理6处采矿遗址、2处冶炼遗址。发掘总面积平方米,出土古代采矿竖(盲)井个、平(斜)巷条、炼炉12座(其中:Ⅺ号矿体10座春秋早期炼铜炉、柯锡太村2座战国时期炼铜炉)。

从年11月开始,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根据国家文物局批复的《铜绿山古铜矿遗址考古工作计划》,对铜绿山遗址区进行新一轮的考古发掘。新发现12处冶炼遗址。随着考古发堀的不断深入,铜绿山古铜矿遗址这颗璀璨的明珠将会以更加绚丽的姿态展示在我们面前。

铜绿山矿区发现的采矿遗址有二种类型:露天采矿遗址和井下采矿遗址。井下采矿遗址最大开采深度达64米,采用了竖井、平巷、盲井、斜井联合开发技术,成功地解决了井下通风、排水、提升、照明和井巷支护等一系列复杂技术,代表了我国当时铜矿的最高开采水平,是我国古代历史辉煌成就的见证。

在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出土的十二座冶炼炉中,其结构大体一致,同属鼓风竖炉,均由炉基、炉缸、炉身三部分组成,古代先民炼铜的燃料为木炭,原料主要是铜矿石、孔雀石等。生产出的粗铜品位达到94%,而炉渣中铜的含量不足0.7%,说明当时冶炼技术就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在铜绿山地区,古代先民炼铜遗留的炉渣达到60万吨,经测算,可生产出12万吨铜。

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作为大冶最厚重的城市文化地标,是大冶被外界认知的最直接、最炫彩的名片,它所代表的中国青铜文化更是大冶的“灵魂”所在。未来,大冶将努力将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打造成为一流的世界文化遗产圣地、国家矿山公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国家“5A”级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赞赏

长按







































全国白癜风医院排名
白癜风的初期图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zhishizx.com/dzsly/9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