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这些村为什么都叫ldquo铺r

自古地名折射历史发展进程。

如明清时期,汉、蒙交界段有不少关口,像杀胡口、古北口、喜峰口、张家口等。边关安定后,这些关口成为汉、蒙物资交流的“互市”之地。

在黄石与咸宁的交界处,也有一些有趣的地名,皆为“铺”,如高家铺、徐家铺、当铺金……

这是为何?

金牛古商道,或许能给你答案。

空·

听金牛古足音

寻找答案吧

01

谚语勾勒商道走向

金牛镇秦畈村,是黄石西南方向的一个古村落。

说是“畈”,看起来却不甚准确,与概念中的大片田地相差甚远。深入其中,它更为连绵起伏,延伸出沟壑土梁。

由秦畈村上马墩再往南,是咸宁双溪桥镇。

十年前,东楚晚报边界行报道组曾在此探访古商道。十年间,古商道由藏在深闺到逐渐被人熟知,如今已成为金牛镇的文化符号之一,让人颇感欣慰。只不过,对古商道的研究与保护,在金牛当地仍处于初级阶段。

古商道从何而来,去向何方?承载着多少岁月的繁荣与沧桑?依然成谜。

现年70岁的村民刘明金介绍,古商道贯通鄂赣,从金牛镇出发,取道咸宁,一直通往江西省武宁县、修水县,总长约余公里。

在当地,由古商道车夫总结出的指路谚语,依然被人铭记。经东楚晚报记者进一步考证,谚语为:“一出金牛楂树山,干港梅田石马湾;黄沙铺鸡口山,大畈富有鸡口滩,横石潭、九宫山,翻过九宫到船滩。”

谚语由黄石、咸宁、江西三地地名串联而成,大致勾勒出古商道的走向和线路。从地图上看,古商道呈直线连接湖北、江西,绕过险峰,从幕阜山脉鄂赣边界的平坦之处进入江西。

8月22日,东楚晚报边界行报道组穿过上马墩,徒步进入咸宁境内,沿路追访古商道,一段尘封在历史长河中的记忆逐渐清晰。

金牛古商道路线图

02

千年辙痕清晰可见

离上马墩百余米,有一丘陵,当地人称之为“巫山”。

巫山分水岭也是黄石与咸宁的交界处。

“分水岭中还有一个无字碑,翻过无字碑就到了咸宁地界。”刘明金说,无字碑作为地界被人熟知,但实际上,它是古商道的印记。

从巫山往咸宁方向走,古商道越来越明显。

穿过一段茂密的杂草丛,十余块青石板映入眼帘,青石板连接成道,呈直线向前延伸。石板道宽约1米,中间有一道深达10厘米的车辙印。

“这就是古商道。”刘明金说,在他记忆中,年幼时,这条古商道每天都有大量的“狗头车”,即一种独轮推车打此经过,24小时不停歇。

车里装的货物有从江西山里运出的火纸、竹木制品、茶叶等;也有从金牛镇运往江西的日常用品。货物在金牛镇上集散,有些还会在虬川河畔装船,然后取道梁子湖,经鄂州樊口进入长江,运往全国各地。

可惜的是,在兴修水利和村民盖房修楼的浪潮中,不少青石板要么深埋水底、要么作为石料用于房屋修建。

刘明金曾觅得数块石板,但也只是置于门前草丛之中,任岁月洗刷。

“上马墩曾经是古商道上的一处‘官亭’,诸如庙蹬、金家铺、徐家铺等,都属于供商旅歇息整顿的场所。”刘明金说,古商道繁华时,沿路每隔数里有茶亭。茶亭多以“铺”为名,有些则以“庙”代亭,商旅们在茶亭中避雨、休整、补给。

如今,行走在高低不平的羊肠古道上,已不见往日尘世的喧嚣和繁华,山村显得单纯而安静。望着古道旁的淳朴人家和饱经岁月沧桑的旧式建筑,整个山村似一幅浓郁的风情画。

青石板连接成道

深达10厘米的车辙印清晰可见

03

往来贸易铸就古道辉煌

金牛镇文联副主席、76岁的邹克强曾完整地走过古商道。

他介绍,上世纪30年代,他的父亲曾在金牛东街开设布铺。不久,日本人进入金牛,父亲的布铺被战火毁于一旦,生意不得不中断。

为了谋生,年前后,邹克强的父亲携带家眷,从金牛出发,沿着这条古商道一直走到江西船滩。“走了两三天!”邹克强说,到江西船滩后,父亲依然经商,但同行的老乡中,有人甚至走到了更远处,直抵赣南。

“可以说,是往来贸易铸就了金牛古商道的辉煌。”他说。

《湖北通志》记载,“金牛镇历史悠久,隋唐时,就有集市贸易。南宋宁宗嘉定甲申17年(公元年)朝廷曾数次商议升金牛镇为金牛县,未果。明朝初年,朝廷按县制委派百户戍守。清在金牛设立巡检司署。”

从地理位置来说,金牛位于大冶、鄂州、咸宁、阳新等边界处,自古便是商品集散地。周围百数十里地的商人纷纷在此行商,素有“五县通衢”“小汉口”等美誉。

过去的金牛市场以粮食、苎麻、竹木、土纸转口贸易为主,商贾云集,市场繁华。

有资料显示,民国26年(年),大冶地区仅有商户家,金牛镇就有家。侵华日军侵占大冶期间,整个大冶地区仅剩商户家,金牛镇占了98家。

再往前追溯,清朝初期,金牛商人在本省的蕲春、浠水、英山、罗田、阳新、武汉,安徽的安庆、霍山、六安,河南的明德、商丘、周口,江西的南昌、九江、修水等地经商,结成金牛帮,各地设有帮会机构,一呼百应,联成一体。

另据金牛镇文化馆馆长欧阳军介绍,在金牛镇周边,古商道还有数条,其中包括由阳新三溪口入境的古商道、由咸宁高家铺入境的古商道以及水道虬川等。

古道承载着岁月的繁荣与沧桑

04

或与清代经济格局有关

从金牛镇秦畈村到咸宁庙蹬、江西船滩的古商道究竟是建于何时、何人所建?

如今,答案已难以考究。

《金牛志》记载,历史中,金牛曾出现过短暂的“金牛客走江西”浪潮,金牛人经古商道前往江西武陵、修水经商,影响甚广。“由这些先辈商旅走出来的商路,被称为古商道。”欧阳军解释。

东楚晚报边界行报道组走访发现,在古商道周围,富豪频出。如,现处咸宁市咸安区的汤垴村当铺金湾,原属金牛镇管辖。村庄之中,有一处“一进九重”的古民居,面积超过平方米。当地村民金权顺介绍,房屋建于清朝,主人以贩烟起家,后开有多家当铺,在当地富甲一方。

另有资料显示,清中叶,金牛人贺舜登于下江、上海等地设36个半典当行(当铺);民国初年,金牛巨商“乾元”商号,生意遍及大半个中国,拥有23万多银元的周转资金。

以粮食、苎麻、竹木、土纸转口贸易等为主,实现如此规模的资本积累,困难重重。

唯一合理的解释是,金牛古商道的繁荣,或与清代经济格局有关。

资料显示:19世纪中叶,汉口成为近代中国的主要茶叶集散中心,是福建、安徽、江西、湖南、四川、云南、贵州、湖北以及河南信阳等9省产茶区的茶叶集散地。

清咸丰年间,万里茶道受太平天国兵火影响,一度中断数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俄商来到汉口,开始在鄂茶产地蒲圻(今赤壁)羊楼洞一带招人包办,监制砖茶。

经古商道进入金牛中转的商品中,有来自咸宁、江西的茶叶。这些商品去向何方?售与何人?或许值得进一步探究。

从中部地区的地缘格局来说,明清时期,江西瓷器享誉中外、经济发达,但江西的地形又具有很强的封闭性,除北部平原地区联通长江中下游平原外,江西与周围各省相接的地区皆为山地地形。

古商道连接鄂赣,再经虬川水道联通汉口,对江西而言,不亚于一条外贸通道。

铺满沧桑的金牛古商道上,写满了旧时的繁华与时代的变迁。更多的答案,如掩埋在荒草之中的青石板,等待着被后人揭晓。

矗立在小山包上的无字碑

是黄石与咸宁的分水岭

点击视频

观看金牛古商道变迁

???

本期编辑丨程晨

本期校对丨陈刚

本期来源丨东楚晚报

值班主任丨李娜

本期监制丨余清明

商务合作:

(婉婉)

(lala)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zhishizx.com/dzsly/989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