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的ldquo守卫者rdquo

近段时间,东岳路街办湖滨社区涌现了一支特殊的志愿队伍,他们在辖区打扫卫生、巡逻,为居民服务;队伍里的成员全是退休老人;他们这支队伍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做幸福小巷。

队员们在做志愿服务

黄新芳、张福俊、戴客显……幸福小巷志愿服务队由12位热情、善良、有激情的操心大妈、大叔组成。队伍刚成立时,当时取名“芳芳志愿服务队”,后由团市委成立改名“幸福小巷志愿服务队”。他们分散在地质巷、裕民路的老旧小区里,有事没事就凑在一起担起小区文明劝导、环境监察员、协调员的任务。

这些成员当中,年龄最大的已经有78岁,不少人腰腿不便,但只要隔着窗子听到服务队的队员们吆喝着参加活动,他们立马就出门了。

幸福小巷志愿服务队成立

一起晨练、一起种花、一起文明劝导,大叔大妈们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大家性情相投,参加服务队的活动,他们的家里人都双手支持。既是小区里的文明劝导员,又是环境监察员,幸福小巷志愿者服务队的队员们在小区居民心中威望极高。谁家“门前三包”不到位,谁家婆媳关系不好了,幸福小巷志愿者服务队出马,语重心长一番,问题立马解决、矛盾瞬间消除。

68岁的黄新芳,人称“芳姐”,笑靥快语、平易近人、爱助人为乐。40多年前,她随丈夫从松滋来到大冶,住在地质大队家属区。可以说,她见证了地质巷的变化。

自地质巷改造后,卫生环境得到实质性的转变。这一点,黄新芳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不过,黄新芳也在琢磨,这么干净整洁的环境如果因为没人管又回到原来的老样子,那多可惜。于是,黄新芳和几个姐们商量:“现在的小区环境很不错,咱姐妹几个身体都还行,家里也不忙,不如我们成立一个志愿服务队,给居民们义务服务,有什么问题及时反映给社区和物业,协调他们解决。这样既帮助了大家,又锻炼了身体。”这一号召立刻得到了其他姐妹们响应。

家住地质巷的柯毛枝,她39岁儿媳妇因为腰间盘突出而引起中风,幸福小巷志愿服务队队长黄新芳带领队员上门探望。

幸福小巷志愿服务队看望社区居民

作为幸福小巷志愿服务队的队长,黄新芳说了句掏心窝子的话:“其实我们管的就是些婆婆妈妈的事,鸡毛蒜皮的事你说有多大,我们这些人就是想把小区里这些鸡毛蒜皮的事一直管下去,这红袖章不能当摆设,你说是不?”

成立后,服务队除了每天一次的文明劝导,还有不定时巡逻查看,及时发现安全隐患。

有一次,志愿服务队在一商户门口看到大堆垃圾,在及时清理过程中,她们提醒老板注意“门前三包”环境卫生,并进行常态化管理。

在地质巷做早点生意的戴民光说:“我是做生意的,有时候顾客吃完的碗筷随便乱扔,我还来不及收拾,服务队的大妈们帮我收拾好了,这让我很感动,并时常提醒自己注意‘门前三包’。”

志愿服务队帮助商户收拾早点摊

经过文明创建期间改造后的地质巷,路面平整宽阔,交通标志线清晰,统一铺砖,街道两旁人行道整齐划一,增设的警戒线也格外抢眼。原先脏、乱、差的道路被清洁、畅通、有序的新路取而代之,群众出行方便、安全和舒心。同时,在社区旁树立学雷锋志愿服务站,方便群众的生活。 

 

路面改变了,街景也随之进行整改。地质巷与裕民路沿街铺面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的原则进行门楼统一更换,改变了原先门楼“多、滥、杂”现状;对店面门楼统一亮化,达到既整齐又美观的效果,打造统一的形象。

看到地质巷变化这么大,大妈们就想利用自己的力量做贡献。在他们的带动下,先后有很多老人加入志愿服务队,他们觉得美丽环境来之不易,在感谢政府改造的同时,也想通过自己力量保持现有环境的长久美丽。

湖滨社区幸福小巷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有一个共同信念:只有社区大家庭的稳定和谐,才有居民小家的幸福生活,方便了别人,也方便了自己。他们把社区的大事小事当做自己的分内之事,他们在无形之中传递着一股暖流,温暖着居民的心。让我们为这种精神叫好,为这份爱心点赞。

编辑:张敏

审核:张敏

来源:今日大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zhishizx.com/dzsmj/99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