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上海确诊病例分布小区查询系统,你会发现,在大治河以南、东海之滨,有一片神奇的土地——地图上,这里没有代表确诊病例的红点。
再打开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的新闻,你看到项目签约、企业复工:
2月13日上午,新片区签约12个产业项目,涉及新能源汽车电池、智能高端装备等“卡脖子”领域,总投资超亿元。
截至2月14日晚,新片区累计已复工企业家,复工人数达人。
临港新片区显现出的亮色,是因为运气吗?
到世界瞩目的特斯拉超级工厂门口看看。复工后每天早上,私家车与载着员工的大巴陆续涌入。但大巴上,员工们戴着口罩,分开坐着。工厂门口,两台红外测温仪足以应对超大人流量,高效而精准地测量每个人的体温。
再到项目签约时的新片区管委会F区3楼报告厅看看。这里不似以往签约时那么热闹,大厅里总共没多少人,管委会与企业双方人员分散地坐着,互相间隔一米以上。管委会领导面前放着一台笔记本电脑,与企业高管视频连线,确认协议内容。
这些细节在提醒你,疫情还未退散。这些细节也在告诉你,“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并不矛盾。“红点”不出现,“Model3”也能下线。
怎么做到的?临港人给出了三张答卷。
答卷一:社区防疫,让病毒干瞪眼
不管在哪,社区总是最基础、最广泛的第一条“战线”。
在新片区,人们吃年夜饭时,社区工作人员就已开始通过多种渠道排摸居民情况。一名社工说,自己每天都在“给居民们疯狂打call(打电话)”。
农村外来人口、租户多,人员情况不好掌握?别担心,村委干部早在前几年就做了一本随时更新的登记册。现在,只要翻着小本本一个个电话打过去,精准、省力。
全市登记预约购买口罩工作开始后,这里的居委就没聚集过什么人。居民都窝在家里给社工“打call”,或者填填网络问卷,登记就完成了。口罩到货,他们也不用去药店买——社工提供代购送上门服务。
居家隔离的居民要买菜,社工二话不说就去十公里外的菜场买了青菜胡萝卜土豆葱姜蒜……有人解除隔离后,还开玩笑道:现在没人送菜上门了,不太习惯。
做这么多事,基层忙得过来吗?没关系,管委会主动支援。周一到周五,管委会每个处室派遣两人常驻各个居委;周末,机关干部带头到居委帮助工作。
居民们也配合。新片区的居民很多都是企业员工、大学教师、引进人才和公务员,受教育程度高,愿意主动配合工作。
结果就是,从重点地区返沪的人,都在家隔离了14天;其他居民也能不出门就不出门。病毒传播渠道被阻断,也只能干瞪眼。
答卷二:企业防疫,得学路易十六
也不能所有人都天天“宅”在家。企业也复工了,总得去上班吧。
新片区总是签这个那个项目,总不能一下全停了。前期沟通,可以用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