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潍坊市充分发挥地方特色文化资源优势,探索将法治元素融入风筝、年画、剪纸、戏曲等传统民俗文化和乡土文化,让法治根植于文化沃土,组织创作一批有特色、接地气的法治文化作品,走出了一条法治文化与民俗文化、乡土文化融合发展的新路子,大大增强了法治宣传教育实效,有力推动了法治乡村建设。
一是着力打造“法治风筝”文化。
整合社会资源力量,委托专业风筝制作团队,通过将法治元素融入潍坊的标志性名片“风筝”,创作造型、风格各异的“法治风筝”,结合独具特色的风筝艺术形式,创作了以法治为主题的“潍坊法治风筝”系列作品,并借助国际风筝节等重大活动节点,开展集中放飞、展览等活动,以风筝为媒介向世界展示潍坊法治建设和开放发展的风采,受到广泛好评。
二是着力打造“法治年画”文化。
借助年画这一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顺应人们对传统民俗文化所蕴含的道德和法治认同,创作以“法德载福”为特色的法治文化作品,以潍坊籍或在潍任职过的郑板桥、苏轼、刘墉等贤达人物为主体,汇聚其法治思想或典故,通过雕刻木版年画生动展现出来,形成“法治年画”。青州市作为中国民间文化(书画)之乡,以农民画的形式弘扬法治,体现农民画家们对厉行法治和为民服务的认同和期待;“高密四宝”之一的扑灰年画,寿光市“菜乡”法治漫画,分别吸纳法治文化因素,融入人文特色,以形象生动、喜闻乐见的画面,向广大群众宣传法律、弘扬法治,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三是着力打造“法治书法”文化。
利用“12·4”国家宪法日等重大活动节点,组织开展法治主题书画征集活动,邀请全市30多名书画家开展“庆祝宪法日创作笔会”,现场创作余幅主题鲜明、题材丰富、形式多样的书法作品,巧妙地将法治元素与书法艺术相融合,广泛宣传法治思想和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营造了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寒亭区组织开展“法治楹联”征集评选活动,面向全国征稿幅,评选出若干奖项,“法是风筝线、德为年画魂”等优秀法治楹联集中展现于杨家埠民俗大观园内,吸引广大游客驻足欣赏。
四是着力打造“法治剪纸”文化。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理念、法治精神融入剪纸创作过程,以精巧的民间手艺剪出“法治剪纸”,并形成门类丰富的宣传画册,内容既展现了民间寓意和传统道德,也体现了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法治剪纸”图文并茂,寓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具有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等显著特点,充分彰显了法治底蕴。
五是着力打造“法治短剧(曲艺)”文化。
坚持“搭文艺舞台、唱普法大戏”,将法治元素融入剧本中,创作弘扬主旋律、贴近群众生活的短剧(曲艺)作品并进行巡演,以说唱形式宣传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深受群众欢迎。临朐县发挥“小戏之乡”的影响力,在电视台推出方言栏目《临朐百姓剧》,由普通群众表演现实生活中的涉法小故事。寒亭区搭建“法治大戏台”,将茂腔《墙头记》《罗衫记》等与法治有关的传统佳作重新搬上戏台,编排《法治道德年画魂》《老两口学法》等剧目,将法律案例融入念白、唱段和表演中。以灯会、皮影戏等民俗活动为载体,集中开展法治戏曲演出。组织各县市区成立“法治文艺轻骑兵”,将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道路交通、婚姻家庭、邻里关系等方面的法律问题,改编成相声、小品等,深入群众开展巡演,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六是着力打造“法治微小说”文化。
组织开展法治微小说征集大赛活动,得到广大文学爱好者的热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