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尹村有多久的历史都有啥人啥事咋就这么厉

成龙六一实验小学外景

王宪之讲作文,

小学一对三家教,秋季招生

联系人:王老师手机:

关于《隆尧县名村志》第一集

募集社会资金出版的通知

心里有历史眼里有未来

广大网友:

《隆尧县名村志》第一集即将完稿,该书共有村庄类文章18篇,近10万字,涉及30多个行政村,共收集独家照片余幅,是介绍隆尧县村庄类的第一部全书,也是宣传隆尧历史文化的一部丛书。该书拟采用彩版印刷,拟印行册。现向社会各界募集资金3万元。具体如下:

1、大型企业1—4家(可独家冠名),拟企业共募集2万元,文中将会重点推介企业及企业家,书后有企业介绍(铜版纸)1—2页,及鸣谢单位名单,并赠书50册;

2、文章涉及的当代名人及其他人士10人,个人捐款不低于0元,拟共募集1万元,文中适当加重介绍,在书后鸣谢,并赠书10册。

笔者系千户乡孔家庄村人,自幼喜爱文史及书法,十余岁便以隆尧东部村庄为主展开多次田园考察;年就读成龙学校高中部之时以成龙为中心开展考察;年开始在县城居住,以县城为轴心展开了三到四轮的考察;年-年在尧山新星学校教学时,每逢午休期间外出做文物普查;至今每到一地,首先询问该地之碑刻。可惜时至今日,笔者曾见到的许多碑刻多以不知所归,还好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拓片和照片。今笔者集三十年之力,以所知历代之碑刻来撰写隆尧村庄文化,其中之艰辛不言而喻:很多人初以为笔者是文物贩子,也有许多人为笔者的热爱所感动;有多少次田园考察时走到了小路的尽头须推车穿过麦田,又有多少次被满地的荆棘刺的遍体鳞伤。

本书拟于元旦前出版,募集社会资金将于12月中旬截止。

赞助或预购图书(印量有限,概不索书)都可以和笔者联系!

下一步计划写陈白尧、尚村、尚礼等几个村庄的文章,如果广大网友有重要线索,或者有其他村庄较详细的资料,请尽快提供给编者,以便尽早行文,在此深表谢忱!

笔者:王宪之

年9月7日

隆尧县历史文化名村之

王尹

(征求意见稿)

王尹村位于隆尧县城南6千米处,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千年古村。该村古属象城县(隆平)崇仁社王尹里,曾为王尹乡,今属魏家庄镇管辖。该村现有耕地亩,人口约人,是一个普通的传统农业型村庄,因村北有全国闻名的唐祖陵而为人所知。

隆尧县志(征求意见稿)

《隆尧县志》记载:“明永乐年间,居民王尹由山西迁此,村因其人而得名”。此说似乎合情合理,其实是大错特错。查刻立于开元十三年()的《光业寺碑》可知“王尹村”在唐朝已经存在,并且有众多的王姓居民。据传王尹村是王姓和尹姓守陵人居住的地方,故名王尹村。查《光业寺碑》王尹村在唐代开元年间,几乎无尹姓的记载。由此推测王尹的“尹”并非姓氏,应指官职。唐祖陵首要负责人的官职即“尹”。可知王尹一名的由来是因为有王姓守陵人而得名。《光业寺碑》记载,贞观二十年()李渊派遣长孙无忌来象城考察祖陵所在,麟德元年()敕命配置守陵人30人。如果王尹村果真是因守陵人而得名,其建村至少有年的历史了。

王尹村古迹众多:北有唐祖陵,南有东岳庙,东北有光业寺,西有王赟墓,还有南海(观音)庙等等。

唐祖陵神道现状

唐祖陵鞍马

唐祖陵飞马

唐祖陵石狮

建设中的唐祖陵

民国年间的唐祖陵石仪照片(王博提供)

王尹村最著名的古迹莫过于唐祖陵了。唐祖陵系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唐祖陵有唐高祖李渊四代祖宣皇帝李熙的“建初陵”和三代祖光皇帝李天赐的“启运陵”,二陵共茔,合称“唐陵”,年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命名为“唐祖陵”。隆尧县文保所原副所长李兰珂先生(已故)文物资料显示:唐祖陵神道自南向北依次有石柱(一对)、飞马(一对)、鞍马(两对),均有控马人、石人(三对,有一对缺失)、石狮(一对)共20件石刻。元朝著名文学家王恽在其《唐建昌陵石麟记》所记唐祖陵曾经有一对石麒麟,堪称国宝。唐祖陵每件石刻皆气势磅礴,尽显皇家风范。可惜“文化大革命”中,造像全部被砸毁埋掉,原有20余通碑刻小部分被破坏,大部分被用作桥基、房基石,今寺院遗址已为耕地。

《光业寺碑》记载,贞观二十年(),唐太宗多次派遣使臣左骁卫府长史长孙无忌与邢州刺史李宽、赵州刺史杜敖等“检谒茔域,画图进上”,着手规划修建唐祖陵。年,唐祖陵修建完工,前后历时十八年。唐高宗特敕二祖陵墓“各宜配守卫户三十人”,并诏令州县官员代表皇帝每年巡祭祖陵。乾封二年(),诏令追封二祖为宣皇帝、光皇帝。开元十二年(年)唐玄宗派赵州刺史、上柱国田再思、象城县令宗文素率象城、柏人、任县三县民众维修、扩建唐祖陵附属建筑光业寺,开元十三年()完工后,刻立《光业寺碑》。

原来大唐皇帝的祖籍在今河北省隆尧县!

光业寺碑(正面局部)

唐祖陵东米处原有附属建筑光业寺,是护陵行宫、皇家寺院,其规模雄伟宏大,因紧邻东边的赵孟村,村民俗呼“赵孟寺”,但唐代并无赵孟,光业寺其实和赵孟无关。寺内曾建有三大宝殿及钟鼓楼、宝塔、珠台、仙馆、碑林等,殿宇宏伟、雕梁画栋,各种建筑巧夺天工、气势恢宏。今隆尧县文保所存有光业寺“大唐帝陵光业寺大佛堂之碑”(简称《光业寺碑》)一通,碑身为八楞形龟跌座,碑首呈半圆形,浮雕缠尾双龙图案。碑额圭形佛龛,龛内一佛二菩萨,龛傍刻有“皇帝供养”和“皇后供养”,碑阳中上方刻阴文行书“大唐帝陵光业寺大佛堂之碑”12个字。碑身通高4.45米,宽1.45米,厚0.44米,刻立于大唐开元十三年(),碑文由象城县尉杨晋撰文,相传是唐代著名书法家李邕书丹,正文洋洋洒洒余字,详细记载了李唐二祖的生平、追封及建陵、建寺的史实,碑侧、碑阴有两州三县余人题名,是考证隆尧为李唐祖籍最权威的实物证据,对于研究唐代地方村庄分布也具有重大意义,系隆尧县文保所历史价值最大的碑刻。

同时该村还有光业寺明代碑刻,可惜除了上部皇帝、皇后几个字外大部分字迹已经模糊难辨。

中阳和尚石柱(文保所藏)

年,文保所新进一通石柱,是明代中阳大和尚的墓塔,篆书“圆寂中阳现公和尚贵灵”,具有一定价值。

中阳和尚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高僧。中阳本姓左,名明现,号中阳,他天生就是高僧的料。据石柱记载,中阳和尚生下来就知道自己的前世,把周围所有人的生死祸福看得极为通透。数年,他都不和人说话。某年五月的一天,中阳一人独坐,泪流满面,若有所思。外祖母偷偷观察良久才走上前去问:“有什么心事,能说出来吗?”中阳说:“我说出来,都是得罪人的话啊!”

中阳父母早逝,跟着舅舅生活。他喜欢静坐,从不与小朋友玩耍。后来,由于夙缘遂投身明院寺出家。不到三年,中阳就洞悉佛门要义,学有所成。中阳的师父非常惊异,令他远游乞讨,参加社会实践历练心性。他遇到了一个恶少,他向恶少乞讨竟被打得头破血流。中阳逃到观音堂,见到观音像,生气地说:“你不能保护僧侣,那叫什么神呀!”中阳十分悲伤。是夜,恶少梦到有神灵拿刀三次砍他。结果恶少第二天早晨吐血而亡。中阳来到清凉寺待了三年,昼夜勤勉,砍柴、锄地,从不停歇。他叹道:“山林之苦,可以修炼心性,未可以改变人的性格啊!”于是他开始造访名山大川,做和尚的精理戒律历久弥坚。夜晚做了一梦,中阳恍然大悟:佛即心啊。游历之中,他七日七夜不曾合眼而毫不疲倦,大彻大悟,遂成一代高僧。

后来,他终于来到了光业寺。在这里他专心修行,传授弟子,是光业寺的著名大师,死后葬于光业寺僧人墓地,其弟子为他造塔纪念。

东岳庙碑残石

东岳庙牌坊残石

东岳庙又称齐天庙,位于王尹村南的唐祖陵下宫,始建于唐代中宗神龙元年(),是著名的道教庙宇。东岳庙供奉着东岳大帝,即泰山神。泰山神为何人,众说纷纭,但王尹东岳庙供奉的是黄飞虎。黄飞虎即《封神演义》中的武成王黄飞虎。

商纣王调戏并且逼死了黄飞虎的夫人,为了能够给自己的夫人洗刷耻辱,同时为了打倒这个暴君,拯救陷于水生火热中的百姓,黄飞虎准备讨伐商纣王。经过精密的布局,精心策划之后,黄飞虎率领自家兵队,同兄弟、儿子以及好友联合对商纣王进行征讨。他们的行为得到了许多大臣的支持以及平民的拥护,跟随他们的人越来越多,队伍也逐渐庞大起来,名声大振,士气大作,在牧野地区取得了战争的首次胜利。后来,黄飞虎归入周武王麾下。他率领大军势如破竹、所向披靡,最后攻入国都,商纣王自杀,商朝灭亡。在兴周灭商的战争中,与商朝大将张奎进行了对抗,在与张奎的对敌中,黄飞虎最终死在了张奎的刀下。在他死后,姜子牙封他为五岳之首。东岳大帝,是泰山主神,更是阴曹地府的统治者,掌管着人间的福祸变化。

唐武后垂拱二年(),封东岳为神岳天中王。武后万岁通天元年()又尊为天齐君。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年)加封天齐王。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8年),诏封东岳天齐仁圣王,四年又尊为帝,称东岳天齐仁圣帝。元代加封为"天齐大生仁圣帝",明代又恢复为东岳泰山神。

王尹村东岳庙创建于唐代,明代万历三年时就建有牌坊,后世多次重修。唐祖陵今存有明代重修东岳庙残石。该碑刻于万历元年(),由隆平县进士韩宰书丹,行书,书法俊美,价值很高。据知东岳庙在元代、明代洪武、正德、万历年间多次重修,可想东岳神在民间信仰拥有极其重要地位。

光业寺碑侧面记载的王尹村

王尹村一千年多年的历史,必然会有许多的人物。

如果该村的由来如前所述,那么该村一建村,就有王姓守陵人,官职是令尹。

《光业寺碑》载有该村都维那(主管僧众威仪,进退纲纪,实际上是寺院的监察官)王仁筠、王尚智、霍思简、霍思庆、霍思艺、韩思恭、王德猛、牛威、王洪奕、王知喜、王处直、王元开、王思忠、赵万金、息洪敏等至少33人。其中王姓为当时该村大姓。

今隆尧文保所藏《王坚碑》记载元代的王坚祖上为唐代武则天朝的王将军某某,其远祖既为将军,其品阶最低为五品,最高可为三品,可惜因王坚碑破损,不知其名字,无法考证。

元代王公寿堂(坚)之铭

王尹村西米处有元代武略将军王赟的墓地。墓地原有石虎等雕刻和碑刻,已搬迁到隆尧县文物保管所。碑刻记载:王赟生于金朝,功夫很好、擅长骑射,被元朝征用从军。他南征北战,屡立战功,后来守御邓州,奋不顾身,所向披靡,功成,授武略将军,后封至万户侯。

同时在该墓地入所的还有一通墓碑,是王赟的父亲王坚之碑,由前进士周文郁撰文,刻立于年。王坚是唐代武则天朝王将军之后裔,有可能都是守陵人后代。王坚的父亲、祖父、曾祖父都从事农桑,是地地道道的农民。王坚弱冠之时,赶上兵变,到处强盗横行。王坚身材魁梧、为人正直,才略过人。众人推举王坚做了义军的副统领。王坚风餐露宿、披坚执锐保护乡里内外老幼的安全。庚辰年,王坚率众归向元朝,赵州节度使向皇帝举荐做了隆平县尉,他锄强扶弱,保境安民,政绩卓著。壬辰年,王坚升任隆平县令,他奉公守法、礼贤下士,提倡节俭,断案有法,县里得以大治。王坚在隆平县任职达四十年之久,是隆尧历史上为官时间最长的县令。

王坚有四个儿子:长子王赟,当时被征为行军百户,智勇双全,军功卓著;次子王政,留在家里,管理家务,井井有条;三子王斌,充烟火百户,爱读书、善听断;四子王敬。四个儿子都擅长骑射,知书达理。

王氏是明代以前王尹的第一大家族。

三世佛石柱

东岳庙碑拓片(局部)

光业寺曾有十数根三世佛石柱,后来显化寺村东修建变电站,拉去做了基石。三世即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东方药师佛。其中,三根石柱下角刻有铭文:“隆平县崇仁社王尹村大使朱冠,同室杨、崔氏,男朱应璧,孙朱承祖,万历四年二月十九日立。”《隆平县志》杂职也有朱冠为大使的记载。《东岳庙碑》载朱冠为“宰陕驿”,即朱冠为陕西驿馆的驿丞。《中国历代官职词典》大使词条:大使之名始于北魏时期,元朝时管理制造、税务、仓库等事官员有大使,明清沿袭,为低级官员。朱冠不但为光业寺刻立了三世佛,还为东庙建造了牌坊。对于村里来说,朱冠也是有名望的人物。

清代人物暂时缺乏相关碑刻及资料,望王尹网友迅速提供,出书时及时完善。

张子政(左一)

王尹村素有隆尧县“革命策源地”之称,最早建立了隆平县地下党组织:原河北省副省长张子政曾长期在此开展革命工作;很多人积极参加了抗日及解放战争;第一届中共隆平县委书记朱林森即王尹村人。

《隆平县志》记载的烈士,小小的王尹村就有朱贵祥、张贞海、苏志海、王江海、朱厦子、王金元、王孟春、王香海、杨连增、朱孟武、董志安、杨国华、蔡吉林等计13人之多,可窥王尹对于中国革命的贡献。

朱林森(前排右一)

朱林森(—),原名朱木森,字纯木,他与张芥士、高爽秋、孙春生等都是隆平县早期革命者。朱林森先后任隆平县委书记、柏乡县抗日民主县长、湖南省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教育厅长等。

  年秋,隆平县成立共青团支部,朱林森任书记。年8月,共青团北方区巡视员刘子奇来到隆平,并在陈村召开共青团会议。会议决定,凡年满18岁的共青团员全部转为共产党员,通过选举,朱林森当选为第一届中共隆平县委书记。

年7月,朱林森被捕,年四月重新入党,参加抗日。他先后任区战委会主任,柏乡县长等职,解放后曾任湖南省教育厅长、顾问等。

蔡吉林烈士墓

王尹村现当代人物:还有曾积极参加革命、任过隆平县委临时委员、后参加工农红军屡建战功而在河南王屋牺牲的营长蔡吉林烈士;河北省考试院原副院长朱增福;大港油田党委书记朱增彦;河北师范大学副教授朱计生;邢台市工会副主席张银夺等等。

注:王尹村原本碑刻极多,可惜多以不知所踪,今资料匮乏。如果网友有重要线索,请积极提供。

笔者简介:王宪之,本名王京现,成龙六一实验小学教师,“王宪之讲作文”主讲教师,隆尧县千户营乡孔家庄村人。年编纂完成60余万字的小学语文巨作《触类旁通大典》,社会反响良好。年春季开始撰写并发表文章,至今先后在《今日隆尧》《牛城晚报》《邢周报》《邢台日报》等报刊发表文章30余篇。现正在撰写《隆尧县名村志》,希望广大网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zhishizx.com/dzsms/63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