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5月,
冷空气势力已消耗得差不多,
西南暖湿气流的活跃程度更胜一筹,
暴雨、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出现的概率也会比春季更高。
最常见的是,
天空中不时传来隆隆雷声,
这说明,
雷电高发季到来了。
作为雷暴天气的高发地区,
近年来,
尽管我省因雷击死亡的人数已大幅下降,
但农村雷击事故概率依然突出。
一组不完全数据显示:
今年3至4月,
我省有4人遭雷击死亡,
且这4人均在田间劳作时被雷电击中。
4农民田间劳作遭雷击身亡4月26日,省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发布了今年第2期全省雷电监测快报。内容显示,4月21日起,我省受低层切变线和高空浅槽东移影响,全省有一次对流性降水过程,雷雨明显,局部伴有强雷电、雷暴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4月21日下午,泰和县塘洲镇洲头村高城组郭家坎遭雷击。天气突变,雷云覆盖,且有雷暴发生,直接击中正在农田劳作的一农民,当场死亡。
3天后的4月24日17时,泰和县马市镇甘露村四组一村民在农田劳作时遭雷击死亡。
4月24日,同样在泰和县,澄江镇上田村九组发生一起雷击事故,一村民在农田劳作时遭雷击死亡。这起雷灾事故恰巧被一辆路过汽车的行车记录仪完整拍下。视频显示,当天17时19分,随着一声炸雷响起,不远处一名正在抛秧的农民身上出现一道光,该农民应声倒下。据澄江镇政府工作人员介绍,事发前,当地气象部门已经发布了雷电灾害预警信号。
短时间内,雷电在泰和县连夺三命,且均在田间地头发生,令人扼腕。
此前的3月下旬,我省出现今年首场区域性强对流天气。3月21日7时,进贤县民和镇高岭村委会卓山赵家村电闪雷鸣,暴雨倾盆而下。一女性村民急忙赶到菜地盖薄膜,突然一声巨响,一团火球从天而降,该村民遭雷击身亡。
农村事故率占九成省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灾害防御科科长、高级工程师林常青介绍,我省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雨量充沛,雷暴活动频繁,属于多雷区、强雷区。据江西省闪电定位系统测定,全省每年落雷40~90万次,雷击灾害严重。
多年来,在我省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经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和防雷减灾机构的努力,通过加强雷电监测、雷电预警预报、雷电灾害调查与鉴定、雷电防护技术研究和科普宣传,每年排除了大量的雷击隐患,社会的防雷安全意识逐步得到提高,但农村依然是雷电灾害的重灾区。
气象部门在野外放置防雷警示牌
林常青通过实地查看,发现泰和县三起雷击事故具有共同特点:事发地点空旷;雷电发生时,当事人均在有水的田里劳作;且处于相对较高的位置。
监测资料显示,吉安多为山区,植被丰富,水汽充足,易于暖湿气流形成,加上午后太阳辐射强,近地面气温升高迅速,容易形成强对流天气。雷电发生时,田间劳作的人相对于矮小的农作物,成为制高点,极易遭受雷击。林常青认为,防雷知识缺乏、防雷设施缺失是造成农村雷击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
林常青提议,最好在农村广袤的田间地头建立多个带有防雷装置的避雨亭,一旦发生强对流天气,田间劳作的农民可及时躲进亭子避雷。
继续加强防雷知识培训林常青说,目前我省正处于雷雨季节,雷电活动频繁,各地展开了形式多样的防雷电灾害知识宣传活动。接下来,我省各级防灾减灾部门将继续加强防雷知识的培训,特别是加强农村防雷知识培训。同时,将对各单位的防雷装置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测和维护,发现防雷安全隐患及时整改,避免因雷电引起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防雷专家表示,广大群众特别是农村地区的群众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