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阴部得了白癜风擦什么药呢 http://www.zgbdf.net/baidianfengjiankangzixun/baidianfengpinglun/m/57726.html
前段时间,朋友圈被一部电影刷屏了
它就是《我和我的家乡》
笑着哭的电影
撩拨着每个人的乡愁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
每个城市都有很多的异乡人
离开家乡之后
才会觉得家乡的概念更清晰、更重要
那么,你有多久没回家乡了呢?
你知道你的家乡都有了哪些变化吗?
乡村振兴幸福景,小康路上笑颜开
跟小编一起来看看
这些黄石人心中
“我和我的家乡”吧!
回乡手记卢恒今年49岁大冶市保安镇磨山村人
我的家乡在大冶市保安镇磨山村卢家嘴湾,那是一个小湾子,总共不到户。以前,家乡人大多数以捕鱼或种田为生,这里交通隔绝,出行很不方便。
记得小时候,家乡的人,要想出去,要么划船,横跨保安湖;要么沿着土路,从鄂州绕道,一去一回,要一天时间。
这几年来,我切身感觉到了家乡的变化。
首先就是交通,我们现在可以从磨山大桥进入红星半岛,也可以沿着鄂咸高速的连接线回到老家。路通了,老家与外面世界的联系也就紧密了。
另外就是村庄的面貌。刚离开家乡时,村子里都是一些土坯房子。现在不少年轻人回家盖了新房子。村子里的路灯、公厕也都修起来了。
说起来,老家的条件和生活越来越好了,村民们的思想也在进一步开放中,相信过不了多久,老家还会越来越美。
扶贫干部点评扶贫工作队队长、磨山村“第一书记”杨序元介绍,磨山村共有面积亩,村民户人,贫困户23户38人,现已实现稳定脱贫;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约18.7万元,产业发展基础进一步增强。
今年以来,为顺势利用枫彩项目带来的游客红利,让村民在旅游服务中获益,驻村扶贫工作队因地制宜,在持续开展绿色生态扶贫的基础上,充分挖掘磨山村良好的生态资源,促进乡村振兴。
通过改造湾组门口塘,提升了村湾人居环境;通过打造文化长廊、候车驿站等实用景观,形成具备历史文化的“磨山一景”;通过村迎芳种植专业合作社示范,引导村民利用房前屋后空地,栽种各类果树苗,生态养殖鱼、虾等,磨山村正在准备成为四季花开不断、处处瓜果飘香的美丽田园。
“眼下,枫彩项目进展缓慢,但在磨山村这片土地上,更大的未来仍在不断孕育。随着各类生态旅游项目的建成和见效,必然会对外地游客产生极大的吸引力,这里的明天,值得期待。”杨序元说。
听完村民和干部的讲述
大家是不是也想起了自己的老家?
接着跟随记者的笔触
近距离感受
磨山巨变
卢恒带我们回乡的时候,开着一辆本田雅阁。
从黄石城区出发,我们的采访车跟着他,经铁山,走铁东线,绕道鄂州长岭,再进入大冶保安镇红星半岛,车行约1个半小时。
回乡的路焕然一新
卢恒的家乡就在保安湖红星半岛上——保安镇磨山村卢家嘴湾。
一路上,道路通畅、绿化喜人。有不少路段让我们惊叹:仿佛进入了一个旅游度假区。
这并不是卢恒回乡最近的一条路。期间,我们看到路边有指示“武汉”“黄冈”的高速入口指示牌,还很诧异,“是不是走错路了?”卢恒告诉我们:“这是一条新修的路,连通在建的鄂咸高速,我带你们感受一下。”
从7岁跟着父母离乡谋生,到如今带着记者回乡,卢恒的回乡之路,在这几年变得大不一样。
01闭塞的村庄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大冶保安镇磨山村是一个省级贫困村,村庄坐落于保安镇北、红星半岛东端,三面临保安湖,与保安镇区隔湖相望。
曾经,因为土地贫瘠、交通隔绝,磨山村的村民大多数以捕鱼或种田为生。
卢家嘴湾紧挨着保安湖,其贫困和封闭更为典型。“那时候,卢家嘴湾穷得啥都没有。”回到了村里,卢恒带着我们来到湖边,往事一幕幕涌上心头。
空中俯瞰卢家嘴湾,一片青山绿水
“医疗条件差,买卖不方便,什么都闭塞,小孩生病了,只能连夜往鄂州长岭跑。”他叹着气,告诉东楚晚报记者,村民们想要去一趟保安镇区,要么划木船,横跨保安湖;要么沿着土路,从鄂州长岭走。
出一次门,起得再早,一去一回,也要一天时间。
卢恒的记忆中,磨山村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曾经,有一村民外出买农机零件。返回途中,湖面风浪很大。船翻了,村民遭遇不测,“找到他的遗体时,他仍死死抓着这些零件,或许在他看来,这些生产工具,比生命还贵重……”
年,卢恒7岁,爸爸妈妈决定带着他和两个哥哥、两个妹妹外出谋生。
“父亲借了一条船,母亲简单收拾了一些衣物;一家人挤在木船上,将船划到了对岸的农科村。”他回忆,在农科村,他们投靠了当地的亲戚,寻得土地耕种,逐渐站稳了脚跟……
讲到这时,卢恒的双眼望向远方。
此时,水雾笼罩着保安湖。雾霭沉沉中,一处伸向湖面的小渡口,孤零零地,独自倾听着湖水的拍打声。
02扶贫队的决心
这些年,卢恒及亲人们都在黄石城区安了家。
他的父母正安享着晚年,想吃啥就买啥;闲暇时,还会去公园散散步;哥哥妹妹们也都事业平稳,家庭幸福。卢恒自己,也一步一个台阶,当过证券公司的职工,做过武汉等地投资集团的操盘手,在金融市场风生水起。
每年清明节等传统节日,卢恒和家人们还会经常回到磨山村。
这几年来,家乡的面貌正在一步步改变。
年起,来自武汉的工作人员一批一批地来到了磨山村,走访贫困家庭,改造村庄环境,带动产业发展。卢恒从村干部处得知,这些人,是湖北省委宣传部派到磨山村驻点扶贫的工作队员。
扶贫工作队改造候车厅,打造特色景观
“他们听得懂大冶话吗?”起初,还有不少村民发出疑问。扶贫工作队则信心满满:一方面,不定期走村入户,与村民面对面交流,宣传扶贫政策,进行跟踪服务,为村民排忧解难;另一方面,根据磨山村的特点,扶贫工作队请来各级专家,针对性研讨磨山村发展的路子。
“走在路上,这些扶贫工作队员几乎都认识住在村里的村民,还能聊上几句,让人钦佩。”卢恒说。
03看得见的变化变化最显而易见的,是卢恒回乡的路。
“我记得前些年,有一次,我开着一辆越野车回乡,越野车在土路上颠簸,不小心开到田里……”卢恒说,和离乡时相比,新路是磨山村交通改善的重大表现。
年,一条崭新的柏油公路贯通红星半岛;年,磨山大桥施工完成,磨山村的发展与大冶东风农场、还地桥镇及毗邻的武汉,紧密相连。与此同时,苏州枫彩集团、武汉多家公司也将目光聚焦在红星半岛,进行整体旅游开发。
栽种各类果树苗,磨山村迎芳种植专业合作社初具规模
一个多月前,鄂咸高速连接线也通向了磨山村。“有了这条路,村民们外出更方便了,老家与外面世界的联系也必然会越来越密切。”车辆行驶在这条崭新的柏油路上,卢恒不住地感叹。
看得见的变化也反映在村庄的面貌上。
刚离开家乡时,卢家嘴湾都是一些土坯房子。“现在,不少年轻人在外发展得很不错,回乡盖起了小洋楼。”卢恒介绍,眼下,卢家嘴湾里的路灯、公厕也都修起来了,摆脱了以前贫困的面貌。
村民卢树植告诉东楚晚报记者,通过承包鱼塘,进行生态养殖,他每年的收入有近7万元。“等到年底丰收,一定要来尝尝我养殖的鱼。”临走时,他还邀请记者。
村庄中,村民们脸上个个绽放出笑容。面对记者镜头,78岁的汪冬英,笑得合不拢嘴:“现在的生活,以前做梦都没想过……”(东楚晚报记者陈子才/文石勇/摄记者姜博见习记者王艾嘉/视频)
推荐阅读
编辑丨熊科香来源丨东楚晚报校对丨陈刚审核丨仵佩监制丨余清明发布丨黄石日报融媒体中心出品丨黄石日报社商务合作:(婉婉)(程晨)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