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厅rdquo说运河规划

大运河江苏段纵贯南北公里,肩负着保障沿线饮用水源供给、优化水资源调配、维护生态系统健康稳定等重要生态功能。近日,现代快报记者从江苏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江苏关于大运河的6个省级专项规划已全部正式印发,全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1+1+6+11"规划体系初步形成。其中,《江苏省大运河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规划》为未来大运河生态环境定目标、画蓝图,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王天琦为现代快报记者解读该项规划。△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王天琦成效铁腕治污,全面消除劣Ⅴ类断面为把大运河江苏段打造成为高颜值生态长廊,近年来,相关部门做出了很多成效。王天琦介绍,近年来大运河水环境质量稳步提升,-年运河沿线省考及以上断面水质优于Ⅲ类比例从59.5%上升到86.8%,全面消除劣Ⅴ类断面,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出省断面(山头、蔺家坝)水质稳定达到Ⅲ类。近五年,大运河沿线地区坚持系统治理、铁腕治污,扎实开展环境整治专项行动,推进江淮生态大走廊、南水北调清水走廊尾水导流利用工程等重大项目建设,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明显。运河沿线全面推行绿色运输,在全国率先研发成功内河船舶生活污水处理装置,船舶改造数量居全国第一。生态修复成效显著。大运河沿线11市加大生态保护和建设,划定国家级生态保护红线面积0.81万平方公里。加快筑牢生物多样性网络,初步建立生物多样性数据库。累计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22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3个。亮点守护运河生态空间,以保护修复为核心然而,大运河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矛盾依然存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王天琦介绍,本次规划有三个亮点和特色:首先是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把空间管控放到突出位置,严格大运河岸线生态空间准入;二是明确大运河核心监控区范围内,严禁占用生态空间新建扩建高风险、高污染、高耗水产业和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工矿企业;三是遵循自然规律,开展退圩还湖(河)、生态补水等保护修复,推进河湖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加强湖泊湿地修复,开展退圩还湖(湿),实施滨岸生态修复。规划坚持系统治理、整体保护,以保护修复生态环境为核心,统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格局、城镇空间布局、产业结构调整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推进分类施策,谋划分步实施。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系统推进工业、农业、生活、船舶污染治理,河湖生态流量保障,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和风险防控等任务。此外,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与文化带建设统筹推进。一方面,规划要求严格保护大运河文化遗产河段及遗产点的空间形态,将大运河文物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严格控制大运河沿线地区景区景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特色小镇等周边生态空间占用,对文化带的建设形成有力支撑。另一方面,规划要求进一步丰富大运河生态文化内涵,加强宣传推广,引导和动员社会各界参与生态文明教育和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绿色生态廊道全面建成,水生态更美更优未来的大运河生态是什么样?《江苏省大运河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规划》为我们画出蓝图。王天琦表示,规划给出中长期明确目标,到年,大运河沿线生态空间布局基本稳定,绿色生态廊道岸绿水清风貌初步形成,滨河生态空间进一步优化,核心监控区内主要污染源和违法建设项目彻底清除,拓展区、辐射区内的建设项目得到有效管控,区域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劣V类水体基本消除。到年,绿色生态廊道全面建成,核心监控区内不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及生态环境保护等相关规划要求的已有项目和设施原则上全部搬离,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全面修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持续稳定,生态环境质量根本改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生态文明与运河文化和谐交融、相得益彰。长期展望,到年,大运河沿线生态空间布局合理,全面实现河湖安澜有序、环境优美宜居的美好景象,让美丽运河成为全省高质量发展中的一张靓丽名片。将以实施《江苏省大运河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规划》为抓手,坚持系统思维,遵循自然规律,突出源头治理,将大运河文化带打造成环境优美、生态健康、人水和谐的生态"美丽中轴"。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宋经纬/文

江苏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全媒体官方平台“中国大运河”↓↓↓长按即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zhishizx.com/dzsxw/111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