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厂要不要设立首席社会学家职位

Photobywilliam-krauseonUnsplash

世光之下并无新事。过去大厂几年出一次大事,现在这个速度似乎越来越快,范围也越来越广。关于这些,我有三个思考——

大厂要不要设立首席社会学家?

管理者要不要增加复盘工具的维度?

“一号位”要不要有罪己思维?

公司里的首席社会学家

大致在两三年前,我萌生过一个想法:大厂需要设立首席社会学家。原因不复杂:作为人类经济组织,公司越来越复杂,动辄上万人,事实创造出在全球范围内排名都非常靠前的经济体规模,已经算是非常有效率的人类组织了。

为了维持这样的组织运转,人们发明了CEO这个职位,并且引进了中国。后来,在互联网和技术向的公司,首席科学家的title越来越普遍。那么,设立首席社会学家会不会有其价值?

我做记者时,让我觉得好奇的,正是一个庞大的国家机器如何运转如常。

我在海尔时,让我觉得好奇的,也是一个庞大的经济组织如何运转如常。

今天,在这样的人类组织里,它对外有社会责任,对内有员工责任,还有经济指标的压力,来自体制的期待,这一切,需要首席社会学家来拉通部门和议题,来做专项的研究和执行。

并不是说,HR部门不能达成这样的效果。只是,期待HR部门拉通所有条线,会不会也是一种陈义太高。就现实而言,在一些公司,HR在招聘中扮演的是一种合规角色:它让人才合情合理的引进引来,已经不容易。

也并不是说,现有的大厂没有这方面的探索。

大致总结,现在企业解决带有社会议题的问题时,有三种模式。

证明题模式。公司本身战略推进遇到挑战,带着外部顾问,来做证明题。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服务老板意志。

访问学者模式。公司组织有影响力的学者,定期走访、总结企业组织的模式,对外输出案例,对内总结经验。

“神仙会”模式。实在遇到特定题目,找不到答案了,组织多个界别的神仙会,邀请多种类型的专家,来组织座谈,吸收观点和做法。

这三种模式都有特点。所以如果有一个首席社会学家的出现,带动和改善这三种模式,似乎可以更名正言顺一些。

Photobyjennifer-chenonUnsplash

管理者的复盘工具

复盘原本是围棋术语。现在已经变成了一个标准的公司黑话。

做记者的时候,有位老师在选题会上,分享过一段话。大意是,他有一个习惯,是每天结束的时候,问自己两个问题:今天我收获了什么?而什么又是我的贡献?

那个时候,我莫名被这两个问题击中,所以过去了许多年,依然记得很清楚。

其实这里讲的是自己和世界的关系。

后来,随着处理的事务,越来越精密,也用过一些复盘的工具思维。在公司治理领域,有一个模型很著名,叫五力模型。意思是,在供应商、购买者、行业竞争者、潜在进入者、替代品,这五个方向去思考问题,形成战略。

它也可以是一种复盘的框架。比如每天去思考,我在这五个方向的得失是什么。天下事,必做于细。每天做什么,结果大概率就是什么。

不过,稍微不留神,在这五个方向的复盘思考,就有可能是限定性的。比如,想办法打压竞争者、压榨供应商,等等。

老实讲,如果这样复盘,有弊端。如果动机偏了,事上再不注意,越勤奋,越容易出事。

对于管理者来说,仔细思考日常复盘的维度,还是比较重要的。

在东方,前人用功过格。

如果熟悉和倾向于西方的方式,也可以参考富兰克林定的13条。就是那位美国开国元勋富兰克林,他在自传里面专门写过这么一段——

《富兰克林自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zhishizx.com/dzsxw/115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