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王瑜琨
金色财经内容副总监嘉宾:郭大治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SuterusuCSO、前火币数字资产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近来,数字经济下的“Web3.0”成为了人们的话题中心,什么是Web3.0?Web3.0相比于现在的互联网(或者你可以叫它Web2.0)带来了什么变化?在这一全新的背景下怎样进行隐私保护?今晚20:00,SuterusuCSO、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前火币数字资产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郭大治博士做客AMABlock,和大家聊了下关于数字经济、Web3.0和隐私保护这些方面他的见解。本文是郭大治博士在AMA中的回答整理,以下为正文。王瑜琨:大家知道,在人类经济发展史上曾经出现过农业经济、工业经济,近期关于数字经济的报道和讨论越来越多,那么今天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数字经济?数字经济有哪些主要特征?郭大治博士:根据年G20杭州峰会制定的《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数字经济是指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仅仅从数字经济的定义来看比较抽象,那么我们可以稍微深入的分析一下数字经济的几个主要特征。首先是“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这个特征的前提是什么?前提就是,首先要有数据,而且数据是对现实生产和生活的真实记录,这一点如何实现呢?当然,数据产生的主要来源是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可以把人类的大部分活动数据化,为数字经济的展开创造条件。其次,数字化的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如何理解?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加入经济生产方程首先意味着数据需要经过确权、定价才能进入生产流通环节,其次,数据作为生产要素那就要参与生产成果的分配,需要按照数据的产权进行分配。大家知道,目前互联网公司在目前世界经济中占据重要位置,不论从绝对数字还是增长速度都远远超过传统行业。年全球市值排名前10的公司,互联网公司占据7席,包括美国的FAAMG还有中国的腾讯和阿里。这些公司业务模式的一个共性都是免费模式获得流量,然后流量变现。那么,数据作为生产要素之后,流量红利如何分配?互联网商业模式如何建立?都将是一个非常直接而迫切的命题。欧洲的GDPR和美国加州的《消费者隐私保护法》都是在这方面的探索,facebook在法国被征收巨额的数字税都是这个领域最新的动向。其次,数字经济的发展高度依赖技术进度,特别是围绕数据生成、存储、运算、使用相关的技术。大家可以总结一下,近年来,告诉发展的各类技术实际上大部分都是围绕这个主线展开的。物联网可支持物物相息,把数据来源从人扩大到了物,数据来源的扩大直接导致对计算性能需求的提升,5G的需求也出来了;云计算,把计算所需的硬件投入社会化,降低计算硬件投入成本;人工智能,就是在大量数据中提炼使用的方法;区块链,则是实现从信息传播向价值传播的拓展。数字经济相关的技术还远未成熟,数字经济的商业形态也存在很大的塑造空间。最后,数字经济逐渐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年,全球商品,服务和资金流动总金额达30万亿美元,达到了历史最高峰,此后出现停滞。而数字经济相关的业务比如电子商务、线上广告等业务呈现明显的增长。王瑜琨:您刚才的分析阐明了数字经济的主要特征以及数字经济对社会、经济领域的深远影响,那么我们回过头来看看目前的数字经济包括哪些形态?存在哪些问题?郭大治博士:目前的数字经济包括的形态比较丰富比如刚才提到的电子商务、社交传媒、O2O等业务,这些业务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以信息的传播、分享和利用为主要内容。比如FAAMG中,facebook和谷歌其实主要是广告盈利模式,Amazon是电商模式,Apple是硬件销售,Microsoft是软件销售,中国的阿里巴巴是电商模式,腾讯是游戏模式。截至目前,这些模式在市场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也引起了社会的反思。大家知道,不论电商还是广告,也包括互联网金融,都需要基于用户特征数据对用户进行画像,然后再基于用户画像开展精准营销,也就是推送或推荐。那么,用户在这个流程里发挥哪些作用?又获得了哪些收益?用户是不是仅仅只能作为数据来源或者接受推送吗?显然不能,基于用户的数据可以对个人或社会产生非常巨大的影响,如果任由具有数据优势的一方自由发挥,毫无疑问,承担这个后果的是整个社会,这一点显然是不公平的,但是这一点已经发生。且不说,数据泄露对用户个人造成的困扰,基于facebook存储的数据,甚至可能会影响美国的大选。所以说,这种不均衡、不公平的对数据的利用方式是目前数字经济遇到的非常突出的问题。有人把这种大型互联网公司作为服务引擎,以私有的、垄断式的方式提供服务的模式称为web2.0。由于web2.0面临的诸多问题,一个流行的表述是,互联网只是一个巨婴,还没有长大就已经老去。王瑜琨:好的,刚才您提到了web2.0这一模式,也谈到了web2.0模式下互联网对人类带来的便利和负面影响,在这种背景下,有人提出了web3.0,那么,什么是web3.0?web3.0有哪些精神气质和具体用例?郭大治博士:互联网进化的方向是无限逼近真实世界,人们不应该也不会因为互联网改变已有的价值标准,需要改变的是互联网自己。web3.0显然是针对web2.0来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互联网,可以针对性的解决刚才提到的web2.0的一些问题。关于web3.0其实并没有一个大家公认的统一的定义,但是,很多人关于他的描述其实是透露出一种比较相似或者相近的气质。比如以太坊前CTO,Polkadot创始人GavinWood就提出,Web3.0是一组包容性协议,为应用程序制造商提供构建块。这些构建块取代了传统的Web技术,如HTTP,AJAX和MySQL,但提供了一种创建应用程序的全新方式。个人理解,web3.0即是互联网功能的协议化,这种协议化,体现的是开放的、去中心化的精神但同时服务更持久,功能更强大。比特币就是直接体现这个趋势的一个例子。大家知道金融机构提供服务一个最基本的前提是什么?是账户,对于账户功能的划分是兼容监管非常重要的内容和手段,但是比特币借助于非对称加密技术,可以实现自助式账户开设,基于这种账户用户可以进行转账、交易,实现DeFi的各种功能。再比如传统金融资产交易包括撮合、清算和结算三个和主要步骤,跨链协议的出现,实际上就是结算功能的协议化,不论是传统的金融资产交易所还是数字资产交易所结算功能是其收取手续费的主要原因之一,那么,这种结算功能的协议化必然导致交易所业务模式的重新解构。再举个例子,支付宝的诞生对于电商的兴起发挥了基础性的作用,为什么?支付宝作为信用中介发挥“担保交易”的功能,解决了交易双方不信任的交易问题,这个是web2.0的典型模式。那么,在web3.0网络中,支付宝的作用不再由某一机构承担,而是由一种协议来承担,即使没有第三方作为中介,不信任的双方仍可以安全的进行交易结算,这种协议就叫HTLC,全名叫哈希时间锁协议。关于这个协议的具体功能我就不再详述了,总而言之,开放式的协议代替第三方机构发挥服务中介的作用是web3.0的一个重要的趋势。这种趋势实际上反映了一种底层技术变革带来的产业链的新的职能分化,新的职能的分化意味着新的业务模式和产业机会,而这种分化往往是将服务推向更加底层和通用化的方向。互联网的出现就是这种趋势的体现,电商的兴起使得支付、物流从之前完全私人化的组织方式演变成了一种更加社会化的组织形式,因为这种形式代表了更高的效率和更加集约的投入产出形式,但同时也意味着更加方便的形成垄断。web3.0就是基于技术的方式对这一模式进行的”破坏性创新“。王瑜琨:基于上面的探讨,我们对于web3.0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那么如何理解web3.0和隐私保护?郭大治博士:web3.0是适应于数字经济进化的一种尝试,而隐私保护是数字经济本身面对的一种固有需求。这种需求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其重要性和迫切性更加凸显。可以说,隐私保护是web3.0需要解决的一个核心问题。刚才也提到,目前的情况下,数据的使用实际上脱离于产生数据的个人,因为不管谁的数据要想用起来,就得给出去,因为仅仅一个人的数据使用价值并不大,而数据的汇集又意味着对数据控制权的丧失,这一点是数据作为一种商品具有的独特属性造成的。这种情况可以概括为“数据红利的变现只能通过数据转让的方式进行,而数据的转让必然地伴随着数据控制权的丧失”。在这种情况下,数据的使用方式显然需要变革,这种技术就是隐私计算技术。隐私计算技术可以在不泄露数据本身的情况下给出基于数据验证得到的结果,比如其中的一种叫“零知识证明”就是可以实现不泄露个人身份的前提下进行个人身份验证,也可以在不泄露转账地址和金额的前提下正常转账。所以说,互联网的进化使的数据的使用价值得以深度挖掘,同时对隐私保护技术产生了更加迫切的需求。王瑜琨:区块链的账本公开、透明和隐私保护如何结合?郭大治博士:区块链以去中心化为主要特点,基于去中心化的底层架构和共识机制的共同作用实现去中心化的业务模式。“透明”是区块链与生俱来的天然属性,并成为支撑区块链网络扩张的原始动力。没有对区块链共识机制的深刻了解,就不可能有节点加入网络成为“分布式账本”的记录者和维护者,没有对去中心化业务规则的深刻了解,节点也无法加入网络提供服务。全球部署的计算网络为区块链的“透明性”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以比特币为例,全球范围内约有个节点,其中包括了矿池、矿场运营的节点,也包括了交易所运行的节点,每一笔在比特币网络上发起的交易,它的过程都会被全网广播让所有人知道。只要不是全球所有的节点同时退出网络,比特币网络的“透明性”将长期持续存在。这样的透明性是好是坏?从一方面来讲,它保证了交易的安全性,并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可以反复查询。但从另一方面讲,它确实对区块链的应用带来了很大的障碍。目前的状况是,每个人都能从比特币多个节点中查询到每一笔交易,以及交易的具体价格和参与交易的地址,这种情况下,用户的隐私从何谈起?DeFi提供服务的意义何在?这样的“透明”同样对金融服务机构带来直接的影响,试想,客户信息是经营的核心机密,如果客户信息公开,机构竞争力从何谈起?此外,涉及到金融衍生品之类的金融产品,如果价格泄露,不仅意味着策略失效,同时还有可能反向作用于市场。这样的透明性和金融行业也已形成的服务准则直接产生冲突。所以说,“透明”成为区块链的一把双刃剑,既构成其去中心化网络的核心特点,又成为其走向应用落地的现实障碍。在区块链领域,我们需要怎样的“透明”?DeFi如何基于“透明”的原则为用户提供服务?根据以上分析,我们似可讨论一种新的思路,区块链应以“规则”透明为前提,而对于关乎业务核心逻辑的数据则应“匿名”处理。“规则透明”适应于区块链去中心化的特点,也有利于在参与节点之间建立共识;而“结果匿名”则是考虑到用户和服务提供者的实际利益,以及和业已存在的广为接受的服务准则相互融合。只有这样,区块链才有可能获得广阔的应用空间。更多Suterusu官方动态添加Suterusu
小鹿加入社区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