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琴院人做了十年

十年读书节

开卷再出发

当年明月在,

曾照彩云归。

人生易老,初心不泯。

当浮躁的因子弥漫在空气当中,

当时光的尘埃布满书桌之上,

我们相信仍有人在坚守,

仍有人在阅读。

自年至今,

我院已连续举办了九届金秋读书节。

今年,是金秋读书节的第十个年头。

十年的光阴,足够让孩童成长为少年。

十年的时间,足够让树苗成长为参天大树。

十年的时光,足够让这所年轻的高校成长的更好。

十年的风雨征程,

十年的理念坚守,

十年的创新求变,

十年,初心不忘!

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

第十届金秋读书节暨经典诗文朗诵会盛大开幕!

让我们一起用诗歌传递阅读力量,

感受生活与艺术连通的美好。

让我们一起踩着诗与音乐的节拍,

唤醒生活里的艺术情怀,

乐享生活中的温情,

聆听悦读与诗歌艺术走进校园的声音!

儿童表演:《诗趣》

表演者:附属幼儿园

指导教师:王璀盖晓玲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稚嫩的童音抑扬顿挫地背诵着一句句诗词,

小小的身躯承载着无穷的力量。

在诗词中看春花秋月,

落英缤纷。

在诗词中看潮起潮落,

云卷云舒。

朗诵:《李清照诗词联诵》

表演者:于巧林(基础部教师)

于巧林老师带来的《李清照诗词联诵》,

饱含深情地介绍了李清照人生的三个阶段。

人到暮年的她,孤苦寂寞: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十八岁的她,邂逅了一份美妙的爱情:

“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

已觉春心动。”

面对国破家亡的她,忠肝义胆,铁骨铮铮: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在于老师深情地朗诵下,

这些诗词仿佛有了穿越时空的力量,

真真切切而又隐隐约约,是心灵和灵魂的凝聚。

李清照的愁苦阴郁和深深的落寂好似近在眼前。

古筝表演《战台风》及书法表演

古筝表演者:大学生艺术团器乐队

书法表演者:张岩(艺术系教师)、

史琛(艺术系学生)

《战台风》是王昌元创作于年的一首曲子,

她是女性古筝演奏家、作曲家,

是当代中国最具影响的著名古筝演奏家。

创作这首曲子时,

她还是上海音乐学院的学生,

在上海港码头体验生活时,

有感于工人与台风搏斗而作的这首古筝独奏。

《战台风》曲调气势磅礴,音乐形象鲜明,

快速段落紧张激烈,慢速段落优美抒情,

全曲成功地塑造了码头工人大无畏的精神

和压倒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

台上的弄琴者,信手拔弹,从容典雅,

一声声清脆的音符从指尖泻出,

平静处行云流水,昂扬处激情澎湃!

书法表演也同样精彩,

挥毫泼墨,一曲终了,

两幅气势磅礴的字跃然纸上:

读书秋日,惠泽四时。

低手阅句,高瞻远瞩。

十年读书节,开卷再出发!

朗诵:《傅雷家书》

表演者:董照昊(社团联合会雅言社)

《傅雷家书》是由文艺评论家及美术评论家

傅雷及其夫人写给儿子的书信

编纂而成的一本家信集,

摘编了傅雷先生年至年5月的

封书信,最长的一封信长达七千多字。

信中的字里行间,

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与期望,

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家书是父母对儿女最真切的情感表露,

董照浩同学用他低沉的嗓音娓娓道来,

用声音传递出家书中饱含着的情感,

浓浓父爱亲情溢于唇齿之间,感人肺腑。

傅雷已去,家书仍留,

傅雷家书给我们带来的爱与精神,

将永远影响着下一代。

朗诵:《致大海》

表演者:石长清吴文瀚

(社团联合会演讲与口才协会)

《致大海》是俄国浪漫主义诗人

普希金的一首抒情诗,全诗通过

“海之恋,海之思,海之念”的三步曲",

表达了诗人反抗暴政,反对独裁,

追求光明,讴歌自由的思想感情。

“再见吧,自由奔放的大海!”

少年在舞台上这动人之句的激情一吟,

铿锵有力,好似胸中涌动着海一般的澎湃。

是啊,大海的美是永远说不清也说不尽的,

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那片大海,

而大海的最美丽之处也正是这样,

它永远地存留于每个人的心中。

朗诵:《致橡树》

表演者:留学中国部

《致橡树》是舒婷创作于年3月的爱情诗。

作者通过木棉树对橡树的“告白”,

来否定世俗的、不平等的爱情观,

呼唤自由、平等、独立、风雨同舟的爱情观,

喊出了爱情中男女平等,心心相印的口号,

发出新时代女性的独立宣言。

留学生们认真且饱含感情地读着每一句诗,

虽然他们的发音并不够字正腔圆,

但他们真切地传递出诗中对爱情的憧憬与向往。

我们都只不过是尘世中的一颗尘土,

蓦然回首,

能守着心灵的一方净土,

执着一份清淡,

过着问心无愧的生活,不随波逐流。

配音表演:《神奇一甲》

表演者:社团联合会演讲与口才协会

配音是一门独特的语言艺术,

是配音演员们用自己的声音和语言

在银幕后、话筒前进行塑造和完善各种

活生生的、性格色彩鲜明的

人物形象的一项创造性的工作。

声音是一部影片、

一个角色不可或缺的部分,

有时雪中送炭,有时锦上添花。

同学们诙谐幽默的配音表演

让观众们眼前一亮,忍俊不禁。

普通话和方言的碰撞的如此精妙,

用这样特别的方式普及普通话,妙趣横生。

朗诵:《商鞅》

嘉宾:陈勐

(青岛广播电台主持人)

商鞅,汉族,战国时期卫国人,

政治家,思想家,应秦孝公求贤令入秦,

说服秦孝公变法图强。

孝公死后,受到贵族诬害以及

秦惠文王的猜忌,车裂而死。

但商鞅在秦执政十年,秦国大治,

并使秦国长期凌驾于六国之上,

史称“商鞅变法”。

陈勐先生不同的音乐转换中介绍了商鞅的一生,

他刚正不阿,不怕权贵,

他坚持不懈,不畏强势,

他敢为人先,注重改革!

他始终秉着自己的想法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这种不拘泥于俗套和目光长远的

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朗诵舞蹈:《穿越时空的对话》

舞蹈表演者:大学生艺术团舞蹈队

朗诵表演者:刘彦汐周雨薇

(社团联合会演讲与口才协会)

年10月,

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官兵,

与日伪军展开激战。

她们协助主力部队摆脱敌人的攻击,

却被敌军围困河边。

在背水战至弹尽的情况下,

她们誓死不屈,毁掉枪支,

挽臂涉入乌斯浑河,集体沉江,壮烈殉国,

表现了中华民族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颂。

同学们用充满感情的朗诵和舞蹈

再现了八女投江的故事,

催人泪下,令人动容。

面对历史的伤疤,

我们不仅要缅怀过去,不忘初心,

更要迎接未来,砥砺前行!

朗诵:《走向属于您的明天》

表演者:刘曼琳(院长办公室教师)、

钱铎(艺术系教师)、

陈修辉(基础部教师)、

代婷婷(基础部教师)

社团联合会演讲与口才协会

社团联合会雅言社

“这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代,

新的机遇,新的挑战。

这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

知识创新,与时俱进。

这是一个继往开来的时代,

我们肩负沉甸甸的嘱托,

我们憧憬美好的未来!

祖国在新世纪的大道上前行,

我们用歌声串成一颗颗星星,

穿过时空的隧道,

将它挂在天空,

愿您每时每刻都能听到儿女们的心声!

祖国啊,我们伟大的母亲,

您向新世纪走来,

又大踏步地走向属于您的明天,

祝福你啊,祖国,您的人民祝福您!”

师生们配合默契,

每一句都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琴院儿女们将对祖国的深情表达的淋漓尽致!

经典诗文朗诵会到此结束,但精彩不止,

第十届金秋读书节已经拉开帷幕,

接下来将举办:

“金秋读书节”十周年图片展,

大学生文化素质专家讲座,

“阅读交流共享”读书论坛,

爱国电影展播等十余项精彩活动,

欢迎各位同学积极参与!

愿每一个人都拥有“望尽天涯路”

那样志存高远的追求,

有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

和“独上高楼”的寂寞,

能够静下心来通读悦读,

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致不忘初心的你

关于金秋读书节,他们有话说:

看完了精彩的开幕式,我们随机采访了几位同学和教师,来听听他们对金秋读书节有什么看法吧~

我感觉这次的金秋读书节挺好的,虽然只是第一次参加,但是进入礼堂时就能感受到书香云集。第一场表演就让我感到非常惊讶,文化竟然能以这样的形式展现在我的眼前。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增强了我读书的兴趣。

——机电工程系杨颖

我带着浓重的好奇来参加金秋读书节,对学校每年举行的这个活动表示赞同。我认为读书节这个活动是为了指引我们去多读书、读好书。我个人比较喜欢日本文学,例如《挪威的森林》等。我觉得大学生应该去接触一些书籍,书读多了,总是好的。

——经贸系许洪营

我喜欢看悬疑类型的书,每次都惊叹于细节的处理,精密的伏笔,不自觉地跟着线索去拨开层层迷雾。我最近在看《白鹿原》,里面关于生活的描写非常细致,让我感触颇深。通过阅读,我认为我们要珍惜自己身边的人,做好力所能及的事,用心感受生活的美好。

——外语系刘玉婕

我比较喜欢阅读国内外各位名家所写的小说,每一本书都可以带给我们不同的收获,或大或小,慢慢积累起来就是一笔不小的财富。我喜欢去书店或图书馆看书,因为无论买回来的书还是网络上的电子书,在其他的环境里看书效果都不是那么好,更甚就不会有去看的想法。只有每次在图书馆里,处于那种环境中,内心深处对阅读的渴望才会最大地激发出来,而且这种环境下的阅读效果也是最好的。

——机电工程系张文康

我平时看的主要是正能量、治愈人心的书,我读鲁迅的《朝花夕拾》,领略鲁迅的童年,体会其中幸福的滋味。带来的收获主要是让自己的眼界更开阔,在自己心情不好的时候能感受到温暖。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在心情糟糕的时候读大冰的《乖,摸摸头》,在看到书中某一张插图的时候,觉着自己心情被治愈了,在书中找到了自己生活的灵感。

——计算机工程系肖振华

我认为读书要去形式化,真正借鉴别人的经验来升华自己。读书能释放压力,卸下负担,让自己放下浮躁,静下心来了解名人们的生活方式。任何书都能带来不一样的知识体验,只要你能真正走进去。我建议碎片化阅读,毕竟大一的生活还是比较紧张的。利用零碎的时间来日积月累,久之,会形成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三毛女士说:“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希望大家能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让暗香盈袖,文字留情。

——外语系教师

邱璐

我认为金秋读书节选在这个时节举办,是因为金秋有着硕果累累的意境,象征着同学们可以在书籍里取得思想上的丰收。我觉得金秋读书节的举办是为了增添同学们对书籍的喜爱,让更多的同学投入到阅读中去。大学生应该以学习为主去选择一些书籍来阅读,当然其他的名著也可以去阅读一些,譬如《红楼梦》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国际交流中心留学中国部教师

余文婷

我平时大都读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类的书。现在时代变化越来越快,社会动态不断变化。学生的心态在不断发生变化,我们做老师的要不断了解学生心中想的是什么,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读书对我工作帮助特别大。

——外语系教师

王振利

我个人认为在这个时间举办金秋读书节活动是非常有意义的。首先,从开学到现在已经差不多两个月时间,同学们的学习大多步入正轨,这时举办这个活动,可以更好地提升同学们的阅读兴趣。不论来自五湖四海,我们主要是来学习的,要培养我们的兴趣爱好。我觉得同学们还是要多看些与自己专业相关的课外读物,开阔眼界、增长学识。

——土木工程系教师

范洋洋

金秋读书节十年回顾

责编/赵岩

文字、编辑/李桐

采访/大学生记者团

图片设计/于浩江

图片/社团联合会摄影协会

视频来源/图书馆

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新闻中心出品

转载请联系后台获取授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zhishizx.com/dzsly/92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