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西域记今译序内含全文链接

北京白癜风多少钱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

《大唐西域记》今译

玄奘法师 著

季羡林、张广达、李铮、谢方、蒋忠新、王邦维、杨廷福等译

《大唐西域记》序

秘书著作佐郎敬播制

  我私下认为:宇宙的漠漠无际,具有思维和智慧的人类各各不同。《谈天》无法追索到底,《括地》怎么能够辨识它的由来?由此可知,地方志所没有记载的,声威和教化还不曾到达的地方,怎么讲得完啊!谈起天竺这个国家的建立,它的历史是很悠久的了。那里圣人贤士辈出,仁义也就蔚为风俗。可是,过去从来没有来往,它的疆域不和中国相连接,《山海经》不曾记载,《逸周·王会篇》也没有写过。汉代博望侯张骞通西域,号称“凿空”。徒然把西行的期望寄托在邛布、竹杖;西南岳嵩阻塞了昆明的通道,汉武帝只能枉然费力的在长安的神池(昆明池)演习水军。因此,虽然早在周昭王二十四年四月初八夜,就已经藉无色恒星来表示了佛诞生的瑞兆,但玄妙的佛法却一直被闭结了千年之久;汉明帝夜梦丈六金人,项间佩带着闪烁的日轮,但佛教的神光仍然阻隔在万里之外。及至蔡愔到西域访求佛道,迦叶魔腾来洛阳译经。佛经虽宝藏于石室,却没有龙宫所贮的高深;佛像虽画在凉台,怎及鹫峰那样的精丽。从那时以后,王朝政治的失误多了。宦官小人,乘机掌权,祸乱东京(洛阳),形成了鼎峙之势;皇后太后酿成变乱,使得中原王朝像剪帛似的分裂。典章制度毁灭在函、雒一带,烽火烟燧,报警于关津要塞,因而城郭四周都是御敌的堡垒,何况印度这个国家又是非常的遥远呢!然而钓奇猎异的客人,还是世所稀有偶尔到过那里,虽然也传下了一些记录,那里能够把当地的物产土地所宜记述得详尽无疑。只是摘录了一些佛学经文,并没有穷尽真如(佛教所谓的“宇宙永恒真理”)的大道。隋朝统一南北,着实开拓了疆域,尚且只能对着西洋而咨嗟叹惜;遥望东藩而谋虑筹划。在郁闷关外飘扬旌旗的,确是有不少人;顺利地度过葱岭源头的,都没有记载过。哪里能向着雪山长驱,在龙池边上停留一下呢。这实在是由于它(隋朝)的德泽不能普及万物,威信不能远布的缘故。我大唐统一天下,开辟宇内而创建宏图,扫除了彗星(喻叛逆者)而廓清了天步(指国运昌盛),功绩同于天地的创造化育,光明等于日月的普照四海,人人感谢再生,如同从豺狼的唇边夺回了生命;家家庆幸添寿,好似从鬼域之墟得以还魂。各国侨民和兄弟民族的首领聚集在长安的馆邸,偏远和荒僻的地方尽都纳入了版图。它可说是以十洲作为园囿、而将四海视同池沼,以黄帝、颛顼(zhuanxu)、帝喾(ku)、尧、舜五帝为渺小,而以上古伏羲为朴野固陋。

玄奘法师从小受佛门的薰陶,感慨如来讲法的祗园精舍未曾到过,成年后缅怀释迦的真迹,仰望佛首次说教的鹿野苑而一心向往。撩起衣裳,迈步庄严洁净的佛教发源地,这是他早已蕴藏的平生愿望。正当敦厚朴实的风气向西方流布,顺从时令候气东归的季节,与贞观三年(疑是“元年”之误)手持锡杖登路启程了。依赖神明的保佑,才到达了不同风俗的异邦,经历重重艰危都化为平安;凭借如来的暗中帮助而跋涉了险阻可怕的道路,几乎是死里逃生。炎暑酷寒突然变化。经历辗转方才到达。讲到寻觅佛学的本来面目,详审探索哲理的观点正确与否,在于一切法的虚妄与实有之间;广泛地探究精微学说,听闻教法产生慧解,在于有为诸法的因缘和合与离散之际。廓清了众生对于深广如海的真如理性的疑惑,使众生从迷津中得到获取佛果的正途的启示。于是他概括了无数经典,没有片言只语是不了解的;多方面顶礼如来圣迹,没有一物不曾见到。到处旅行多年,方才归来。贞观十九年正月,到达长安,带回经纶六百五十七部,奉皇上的诏书进行翻译。

他亲自到过的有一百一十个国家,听到传闻的共二十八个国家。这些国家有的曾记载于前代的典籍,有的现在才知道名称。无不餐着大唐和风,饮着大唐德泽,叩头来请归附;请求派遣官吏,革除旧音,攀登山路而来奉献礼物。在朝廷尽情地欢悦而相互鼓掌,披戴着唐朝的冠带聚集成群。至于那里物产风土的不同,习俗山川的差异,远的就参考这些国家的典籍,近的就向父老详细询问。遥远啊异邦,依然如在目前。无需简牍之劳,已详记在光洁的白绢上。命名为《大唐西域记》共一函,十二卷。我私心以为,本书所记载的事迹和言语都已经收集得非常详细了;零碎的言论属于小道,希望它能有补于前史的遗漏缺失。秘书著作佐郎敬播序之于此。

《大唐西域记》序

尚书左仆射燕国公于志宁制

玉毫般的阳光,照临大地,佛法的甘露洒于大千世界;金镜似的月色,扬辉天下,唐朝大治的和风广被于四海。佛法展示了欲界、色界和无色界,堪称为天下最尊贵的;唐朝的光明普照四方,它是世界上疆域最大的。自佛陀圆寂,如同智慧的太阳沉落,汉明帝遣使访问才使得佛像及其教化归于东土;帝王的大道广为传扬,中国的声教远播在西方。

慈恩道场(寺)的三藏法师,法名玄奘,俗姓陈氏,他的先氏是颍川人。自从轩辕黄帝开始有了天文历象,任姒游华阳感生炎帝,初都于陈,这是陈氏得姓的来源;大舜开四方之门宾迎诸侯朝臣,在历山躬耕时已奠定了基础。周武王将帝舜之后分封于陈,与杞、宋合成为三恪,光显于周代,陈平的六出奇计,荣耀于汉朝。陈宠父子的书奏,如朗月以继白日,陈实与诸子访道,而有德星聚会的徵兆。陈氏人才辈出,好像纵横齐游的巨鳞,乘风比翼的大鹏,历代相传的美德,形成陈氏本支繁茂的望族。法师凭借以往的吉庆而诞生,含着和光,降下德星,根基深厚而壮大茂盛,导源流长而运祚绵延。他幼小时候就仪态轩昂,好像初升的朝霞和明月,童年与兄弟相亲,犹如兰桂齐芳。等到长大成人,学业上编读了古籍。声明振闻于天下,各地的官府争相延娉保举。然而他早已认识了佛法真假,世上事物都是假象,从来就以慈悲为怀,具有智慧。面对佛教真理的明镜而引领企望,看到人生有限而叹息不已。故而认为着红袍、系紫缨的富贵荣华真是物质世界的罗网,只有佛教一乘之法的宝车及丹枕秘籍,才是出世指迷的桥梁和道路。因此他对于尘世的一切不屑一顾,谈论的都是闲静旷远的道理。他的兄长长捷法师,是佛门中的栋梁。修持如龙、象般的勇猛精进,智慧突出如同当年的鹫鹭子。

在朝的与在野的崇敬他的风度学识,中国和外国都仰慕他的声容光彩。兄弟之间友爱情深,和睦相处合于天伦之道。玄奘法师对兄长勤于侍奉,领受教益,一份光阴也不放弃。他的学业光耀堪称首座,在寺院中秀异特出;德性契合于中庸之道,声誉芬芳在兰室。高论大乘的平等法,包含兰经的九部分类,有气吞云梦之势;击楫玄门的津渡,俯视四韦陀(吠陀),似登泰山而小鲁国。从此遍游僧徒谈论的学林,经历了几载寒暑,功德既成就了,学业也完备了。至于太初远古时代,日月的光芒照耀灵台,杨雄的《太玄经》议论天道,发人神思。于是佛陀说的教法,渐有启示,等待着驾马腾骧云游四方。挥动玉柄鏖尾,好似拨开海上雾市而波涛相属。犹如斫轮老手,领会主要意旨,好像宓羲造瑟,深知其中的奥妙。他以如瓶泄水般的多闻,泛轻舟而远游。先在中州辕轘之地挫败了自夸腹藏一切智慧、以铜片护腹的大言不惭之徒,后在成都井络之乡,突然向兄长表白了要泛舟东下、访道问学的意愿。远近的人们都仰慕不已,称赞道:“从前听说过荀氏八龙(东汉荀淑八子,皆有名望),而今见到了陈门双骥(玄奘与其兄陈素长捷法师)。汝州、颍川之间多出奇士,这话千真万确啊!”

玄奘法师从幼年到成年,一心钻研佛经。佛学名流和前辈长老对于佛法的部派各执一辞,追求着细枝末节而忘掉了本体,摭拾了花朵却丢弃了果实。于是便有地论学派南道和北道的异学,是非纠缠不休。在此长期争论,深感茫然若失。他深恐由于传译的乖讹错杂,以致不能明察究竟,于是想要编读佛典原文,求得印度龙宫的真经。当时适逢国家昌盛之时,他便以无与伦比的毅力,负起锡杖,掀起衣裳,去到遥远的地方。于是他从长安启程,背着灞水而眺望,指向葱岭而迈步。水上和陆上的道路漫长,备尝了艰难险阻。鄙张骞出使西域所到的地方不远,笑法显法师在外游历的地方有限。他于游踪所到之处,都要详尽地研究当地方言,探索幽深难解的学说,神妙地穷尽佛法的要旨所在。于是涛涛雄辩,英名飞扬于印度;贝叶写的经文,就被带回震旦(中国)。

太宗文皇帝(李世民)以金轮王登极,宝位居尊。向来爱好风雅,在皇宫内殿召见玄奘;眷顾通识之士,在乘舆移座接谈。亲下手诏,情意殷勤,派遣内侍往来不断。俯允玄奘的请求,抒发睿思执笔为文,写成《大唐三藏圣教序》,共六百八十字。当今皇上(唐高宗李治)从前在春宫为人子时,作《大唐皇帝述三藏圣教序》,共五百七十九字。启示佛法的要津,表示宣扬的意旨。如果不是由于玄奘的德望辉映在印度的鸡足山,声誉光大于印度鹫峰岭.怎么会使得皇帝缅怀而下颁神明的词藻,来表彰这位当代的秀异之士呢?玄奘奉诏翻译梵文佛经,共六百五十七部。遍观了远方的奇异风俗和偏僻之处的特珠风光,土地所宜的物产,人伦的次序,国家正朔的所在,文明教化的传布,著《大唐西域记》,编成十二卷,编录的文义深奥难解,称合考校又详明精审,立言的不朽,都在这里了。

《大唐西域记》序

三藏沙门玄奘奉敕撰

历数历代皇帝的宏治,通读悠久的帝王著录,庖羲画八卦而雷震,创始了人类纪元,轩辕黄帝垂衣而治,开始了天下的治理。所以分司管理众民,所以划土分封诸侯。到了唐尧的受命天运.光明教化充满四方。虞舜的收纳地图,德惠遍流九州。从此以后,空传下许多记事的简策,远闻前代的贤人,徒然听说到记言的史书,哪里还能象天下有道、无为而治的时代呢!

我大唐建国以天为法,应时而兴掌握纲纪。统一天下而大治,继承了三皇的德业而光明普照。仁义的德泽滂流。幸福的和风远扬。如同天地一样的覆载,好象风雨一样的调润万物。东夷入贡遣使,西戎臣服听命,创建王业传之后代,拨乱反正,已经跨越了前王,囊括了先代。书同文、车共轨的至治神功,不记载何以赞美大道,不宣明何以赞美盛业。玄奘随着游踪的所到,列举出当地的风土,虽然还没有考证方位,辨别习俗,唐朝的功业显然已经起过了三皇五帝。所有的生物,都沾被到到唐朝慈惠的仁泽,凡是人类,无不颂扬唐朝的功德。玄奘从唐朝天府之地出发,到达印度,风俗不同的边远地区和远处绝城的邦国都奉承唐正朔,沐浴唐文明教化。赞美唐朝武功的业绩,传为人们谈话的资料;称颂唐朝文德的昌盛,都公认是天下第一。详览群书典籍,都不曾读到过,遍观以前的地图和谱牒,真没有见到过类似的记载。如果不来叙述,何以记载唐朝教化的普及,现在根据我的亲身见闻,在这里记下来。

可是,无穷大的索诃世界(旧称娑婆世界,又称娑诃世界,都是错误的。),三千大千国土,都是同一佛所教化的范围。现在同一日月所照临的四天下,在三千大千世界之中,众多佛世尊都在这里下降化身。体现生与灭,导引圣人和凡人。苏迷卢山(大唐语言是妙高山,旧称须弥,又称须弥娄,都是错误的),由四种宝物合成,在大海中。座落在金刚制成的轮子上,是日月照临回转,众位天神遨游住宿的地方。七重金山,七个大海围绕着它。每座金山中间有个大海,海水具有澄净、清泠、甘美、清净、润泽、安和、除饥渴、长养诸根八种功德。在七重金山以外,就是咸海了。咸海中可以住人的陆地,大概有四大洲。东面的叫毗提诃洲(旧称弗婆提,又称弗于逮,是误的)。南方的称赡部洲(旧称浮提洲,是错误的)。西边的渭瞿陀尼洲旧称瞿耶尼,又称劬伽尼,是错误的)。北部的拘卢洲(旧称郁单越,又曰鸠楼,是错误的。)金转王就是四天下的统领者,银轮王除了北拘卢洲,统领其余三洲,铜轮王北拘卢和西瞿陀尼外,统领其余二洲,铁轮王则只统领赡部洲。所谓轮王,当将即位时,根据他们的福德的感召,就有大轮宝,自天浮空而来应验,感应有金、银、钥、铁的不同,统领的境地则有四、三、二、一的差异。因为它的预先祥瑞,就以此为王号了。

在赡部洲的中心有一阿那婆答多池(大唐语言是无热恼,旧称阿耨达池,是错误的),在香山的南面,大雪山的北部,方圆八百里。池边岸上装饰着金、银、琉璃、颇胝(水晶),金沙弥漫,清波皎洁如同明镜。八地菩萨以虔诚志愿之力的缘故,化为龙王,就潜入池中居住。发放清泠水(八公德水之一),供应赡部洲。因此,池的东面银牛口流出池东面银牛口,流出殑伽河(旧称恒河),又称恒伽,这是错误的)。绕池一周,流入东南海中;池的南面金象口,流出信度河(旧称辛头河,误)。绕池一周,流入西南海中;池的西面琉璃马流出缚刍河(旧称博叉河,误)。绕池一周,流入西北海中;池的北面颇胝师子口,流出徙多河(旧称私陁河,误)。绕池一周,流入东北海中,也有人说它潜流地下,出积石山,就是徙多河的支流,成为中国黄河的河源。

当时没有轮王应运而生,赡部洲有四大主宰(四天子)。南方象主则炎热潮湿适宜象的繁殖,西方宝主由于滨海而多珍宝,北方马主因寒风劲烈适宜于马的畜牧,东方人主乃协和欢畅而人口众多。因此,象主的国家,人们性情躁烈但专心学问,尤其熟悉异术,服饰是横披着巾布,露出右臂,头发就在顶中扎一个髻,其余四面披下,聚族住在村邑,房屋建筑乃为楼阁。宝主的乡土,人们无礼义,重财贿,穿短装前襟向左,剪发蓄胡须,住在城郭,从事贩卖货物获利。马主的风俗,人们天性犷悍粗暴,残忍好杀戮,住在毳帐穹庐中,鸟居似似地游牧。人主的地方,风俗灵巧聪明,仁义明白昭著,装饰有冠带,衣襟向右,车辆服饰均有等级次序,安于本土不轻易迁移,有专门致力于财货的。三主的习俗,以东方为上,他们的住屋向东开辟门户,黎明就向东方拜揖。人主的地方,以南面为尊贵。各个地方的生活习俗和特殊的风尚,以上是其大概。至于君臣上下的礼节,典章制度的仪式,再也没有人主之地的美好了。至于心源清净从而摒弃一切欲望烦恼的训导,处理生死达到不生不灭涅槃境界的教诲,象主之国的这方面的理论学说最为优越。这些都著录于经诰,闻见于各地的风俗习惯之中。广博地关连今古,详尽地考核见闻,然而佛教兴于西方,佛法流传到东国,翻译的声音既有失误,各地的方言又多讹谬,语音错误了于是语义就不对了,语言谬误了于是道理就乖违了。。所以孔子说过:“必也正名乎!”贵在没有错误啊!

人们性情有刚柔的差异和语言发音的不同,这乃是系于风土的气质,也是习俗大所致。至于山川物产的不同,风俗性情的差异,则人主地方的国史已有了详尽的记载。马主地方的习俗,宝主地方的乡上,史诰有详细的记载,可以从略。至于象主的国家,古代没有详细的记载,有的说土地大多炎热潮湿,有的记载风俗崇尚仁慈,有些载于方志,但都没有详细的说明。难道说由于“道”有行与藏的缘故、因而世上也有推移的气运吗?由此可知,要使他们等待时机以归化,享受到仁泽而来宾服,越过重重险阻而叩玉门关,进贡奇物而献拜于朝廷,实在是难得而言啊。由于这个缘故,我访遨远游,在请教求益的空隙,把当地风土记载下来。自黑岭以来,都是胡人的习俗,‘戎”人虽然同籍,而族类群分,各自划界封疆自立.,大体是土著,建筑城郭,从事农业或畜牧,习俗看重财物而轻视仁义,嫁娶没有礼制,尊卑没有次序,听从妇人的话,男人的地位低下,死了焚毁尸骸,丧期没有时间,刺破脸面,截断耳朵,剪下头发,撕破衣裳。屠宰成群牲畜,祭祀幽灵,遇到吉事便穿着白色素服,碰到凶事便穿着黑色衣服;相同的风气和类似的习俗,概略地列举出来,不同的政体与特殊的制度,随地另外叙述。印度的风尚习俗,则记述在后面。--来自网络,仅供参考

(未完待续)

《大唐西域记》今译 全文阅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zhishizx.com/dzsmj/91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